《朱德的扁担》退出小学语文课本引发讨论

《朱德的扁担》和《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作为红色经典教育正在渐渐退出中国小学语文课本这引发了相当热烈的讨论。反对者担心,所谓红色经典课文所颂扬的时代精神逐渐在现代的进程中被人遗忘,被人淡化,赞成者则认为,减少红色经典课文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感。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

0:00 / 0:00

星期五再度引起讨论的是《朱德的扁担》。起因为广州举办一次有关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展览。展览会上展出了当年朱德用过的那根许多中国人通过小学语文课文《朱德的扁担》所认识的“扁担”。扁担仍在,但传送它的课文却不再用来教育“祖国的花朵”。

目前正在德国访问研究的中作家、《民以何食为天?》报告文学一书的作者周勍表示,《朱德的扁担》一类的红色教育课文应该从小学语文课本中删除有以下理由:

“朱德的扁担是否保存到了现在?有没有这件事儿?都是一个很荒唐的事儿。你想共产党在井冈山那么艰苦的地方,逃呀、四处追呀,能保存扁担我觉得故事本身就荒唐。为了所谓目标就乱编历史。另外一个,所谓红色传统他有一个非常暴力的倾向,给孩子从小传达这种信息,是非常糟糕的,另外在鼓吹这种给学生讲红色教育的人,反倒是给自己孩子不讲。这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薄熙来,他把他的儿子放到英国读书,他到重庆去当一把手,就马上制定30首中小学生必唱的革命歌曲,很荒唐,你怎么不让你儿子唱呢?”

不过,今年夏天就要从湖南省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即将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高丽华对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表示,像《朱德的扁担》一类的课文应该保留在小学语文课本中:

“保留一些非常精髓的东西,我觉得是从小学教学的时候的一个爱国感情的培养。语文书要充实,如果有其他类似的题才的课文在小学语文课本上出现的话,这个问题可以取消。”

即将为人师表的高丽华将《朱德的扁担》一类的课文与爱国主义挂上了钩,并没有像有些人那样认为“可以从小培养小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与此同时,高丽华也表示,《朱德的扁担》被删除肯定有删除的道理,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可以没有,但可以用其它方式替代:

“可以不用从课本上直接学习到。但是在课外的时候,我们可以比如说放电影或者其他娱乐的方式来传输给他们,我觉得这种方式也可以。”

据有关报道,除了《朱德的扁担》,许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在艰苦的岁月里》和《欧阳海之歌》等也都从小学语文课本中消失。中国国内有网友挖苦地说,如果孩子课文中讲述的事对照今天的共产党党风,孩子们究竟相信哪是真的。对此,周勍表示:

“我们有一个非常坏的,从小受教育过程中对每一个受教育的人伤害极大的一个东西,就是语文课本政治化。”

小学生语文课本究竟应该有什么样的内容涉及到小学教育的目的问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著名人文学者钱理群表示,“中小学语文教育要为人打下 ‘精神的底子‘”试问《朱德的扁担》能担此重任吗?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