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没有恐惧的7个星期” - 吴仁华口述“六四”史(5月14日)

0:00 / 0:00

1989年5月14日

  • 北京市民首次自发组织游行
  • 李铁映、李锡铭、陈希同凌晨到天安门广场劝说绝食学生回校
  • 李铁映、阎明复、尉健行与学生对话团代表对话
  • 苏晓康等12名知名人士到广场支持学运 戴晴呼吁学生撤离广场 引发学生不满
  • 诗人骆一禾到广场声援学生 发病送医 后不治病逝 成为89民运中第一个死亡者

>>【"中国人最没有恐惧的7个星期"-吴仁华口述"六四”史】 Opens in new window ]

1989年5月14日,北京高校学生在天安门广场绝食请愿。(法新社)
1989年5月14日,北京高校学生在天安门广场绝食请愿。(法新社)
1989年5月14日,北京高校学生在天安门广场绝食请愿(法新社)
1989年5月14日,北京高校学生在天安门广场绝食请愿(法新社)
1989年5月14日,北京高校学生在天安门广场绝食请愿(法新社)
1989年5月14日,北京高校学生在天安门广场绝食请愿(法新社)
1989年5月14日,北京高校学生在天安门广场绝食请愿。(法新社)
1989年5月14日,北京高校学生在天安门广场绝食请愿。(法新社)

1989年5月14号是学生绝食请愿的第二天。当时北京已经复课的高校再次罢课,声援绝食请愿的学生。从这一天开始很多高校的师生游行到天安门广场声援绝食请愿的学生。当天从早到晚陆续不断的高校学生队伍来到天安门。一整天大概有30多所高校的2万多名师生到天安门广场声援。到了晚上10点钟左右,天安门广场上大概还有20多所高校的数万名师生,围观的群众大概有15万人。所以从这一天开始,天安门广场就成了北京以及全国各地关注的一个焦点。当天晚上10点钟左右,有数10名北京市民打着“北京声援队”的横幅到天安门广场声援绝食请愿的学生。许多围观的民众纷纷加入。所以这是北京市民第一次自发地组织游行。

5月14号凌晨2点半,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中共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北京市市长陈希同等人到天安门广场劝说绝食请愿的学生停止绝食,返回学校。但是他们对于学生的两点要求 – 这个学运不是动乱,平等对话 – 没有给予任何的答复。所以在场的那些绝食请愿的学生发出了非常愤怒的呼喊,让他们赶快离开。这班官员在天安门广场总共停留了只有十多分钟。

在5月14号当天上午9点钟的时候,赵紫阳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要是商量让李铁映、阎明复、尉健行作为代表与学生对话,希望能够通过对话,换取绝食请愿的学生撤离天安门广场。这样呢,官方就可以在天安门广场为戈尔巴乔夫举行欢迎仪式。

中国官方是在当天下午紧急通知北京高校学生对话团,说要在当天晚饭后进行对话。对话是在中共中央统战部的小礼堂举行的。双方代表是面对面的坐在一张长桌子的两边,所以在形式上是一种对话不是座谈。学生方面代表有代表团的团长项小吉,副团长沈彤,还有江棋生、熊焱等等。

但是在这个对话进行的时候,天安门广场绝食的学生才知道有这么一个临时的对话。所以催他们进行这个对话就有很大的疑问,为什么临时有这么一个对话,对话是不是平等,是不是公开的?广场绝食团组织部不断地派一些绝食请愿学生作为代表到中共中央统战部的小礼堂去刺探消息,然后不断地回天安门广场汇报。他们就说这个对话是没有公开的,没有现场直播的。因为当时学生对话团也曾提出来,要求直播,就怕事后录影播出的话官方会动手脚。当时中国官方的代表就是说不能直播,理由是没有直播的技术,因为当时中央电视台的两辆直播车都调去用于直播戈尔巴乔夫访华的活动。这样,对话进行得不是很顺利,特别是在对话开始后不久,也就是当天晚上6点10分左右,中央统战部门口就已经集聚1000多名学生,其中很多都是来自于天安门广场的绝食请愿的学生。他们还是要求把直播作为对话的一个前提条件。

到了当天晚上7点钟左右,一批情绪激动的绝食学生就冲入中央统战部的小礼堂对话现场,要求学生高校对话团的代表停止对话,退出会场。当天的对话是在晚上7点20分终止的。
对话终止的主要原因是,在对话过程当中中国官方的三名对话代表 – 李铁映、阎明复、尉健行对学生要求摘掉"动乱"的帽子这一条没有做出明确的答复,因为李鹏在对话之前明确做了交代 : 在动乱这一条上绝对不能退让。

当天晚上8点半左右,12名知名人士,包括戴晴、于浩成、温元凯、严家祺、刘再复、李洪林、李泽厚、苏晓康、李陀、包遵信、苏玮、麦天枢到天安门广场与绝食学生见面,通过广场的学生广播对学生发表演讲。基本上发言当中对学生运动持正面的肯定的态度。绝食学生非常欢迎这12名人士到场,但是后来到了戴晴发言的时候就发生了变化,因为戴晴在发言当中要求学生为了明天的国事活动,也就是戈尔巴乔夫来访,撤离天安门广场。这时候绝食学生就发出一片的反对声,然后戴晴就说她可以去争取做到一件事,就是让赵紫阳或者李鹏来天安门广场给大家问声好。这样的话,大家就有理由撤出天安门广场。当时现场的反对声更激烈了,说他们来问声好有什么用,他们必须对我们的两条要求作出明确的回答。如果不作出明确回答的话,我们不可能结束绝食请愿。这样的话学生对这12名学者从欢迎的态度到最后对他们持反对的态度,有很大的一个改变。所以离开广场的时候,这12名知名人士可能是不太愉快的。

当天还发生了外界都不太了解的一件事,但我觉得值得一提。5月14号那天下午,北京《十月》文学杂志编辑骆一禾 - 他也是著名的诗人 – 和他正在北大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的妻子一起到天安门广场声援绝食的学生,因为过于激动就导致突发性的脑血管破裂,送医急救,然后一直昏迷,在5月31号下午在天坛医院去世,年仅28岁。这应该是在八九学运当中第一个死亡的人。因为当时正在学生绝食期间,社会各界反应很大,所以官方担心骆一禾死亡的消息会引起社会更大的震动,就一直掩盖和封杀骆一禾死亡的消息,给他的家人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林坪采访)

1989年5月14日,绝食学生参加与阎明复的对话。(六四档案)
1989年5月14日,绝食学生参加与阎明复的对话。(六四档案)
1989年5月14日,对话团、绝食学生与阎明复等领导对话会场。(六四档案)
1989年5月14日,对话团、绝食学生与阎明复等领导对话会场。(六四档案)
1989年5月14日,没等到实况转播的绝食学生冲击对话现场。(8964museum.com)
1989年5月14日,没等到实况转播的绝食学生冲击对话现场。(8964museum.com)
1989年5月14日,天安门广场上的绝食学生等待对话的实况转播。(美联社)
1989年5月14日,天安门广场上的绝食学生等待对话的实况转播。(美联社)
1989年5月14日,戈扬(中)在天安门广场。(8964museum.com)
1989年5月14日,戈扬(中)在天安门广场。(8964muse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