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没有恐惧的7个星期” - 吴仁华口述“六四”史(4月28日)

1989年5月28日,北京数万学生游行。
1989年5月28日,北京数万学生游行。 (美联社图片)

0:00 / 0:00

1989年4月28日

中国知识界联署公开信

>>【"中国人最没有恐惧的7个星期"-吴仁华口述"六四”史】 Opens in new window ]

1989年4月28号这一天相对来讲北京各高校都比较平静。因为头一天是四二七大游行,学生经历了那么长的游行过程,至少都是14个小时以上的步行,都非常疲倦,所以说这一天相对来讲比较平静,学生基本上是在休息。

比较值得一提的一件事情,就是中国知识界的三十多人联署了一封公开信,公开信的标题是《捍卫新闻自由”- 致中共上海市委的公开信》,主要是反对中共上海市委整顿《世界经济导报》,处分《世界经济导报》的老总钦本立。这三十多名中国知识界名人,在中国包括在大学生当中影响力和知名度都非常高,其中就有严家其、包遵信、苏绍智、 徐良英、张显扬、吴祖光、于浩成,李南友、戴晴、苏晓康总共三十多人,所以这应该是在八九民运中中国知识界人士、著名人士第一次公开联署的一封公开信,也是中国知识界在八九民运当中第一次的一种反抗的行动,所以我觉得这一件事可能值得特别的要说一下。

中国官方的媒体对四二七学生大游行做了比较客观公正的报道,这是自从4月15号胡耀邦逝世以后对学生的活动首次比较客观公正的报道,所以学生和社会对媒体的报道也反映比较好。《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新华社一则消息,标题是《数以万计的北京学生和平游行》,中国新闻社对四二七学生大游行也给了中肯的报道,中央电视台在午间的《新闻联播》当中是在头条报道四二七学生游行的消息。因为在这之前我提过只有《科技日报》对学生4月22号在天安门广场对悼念胡耀邦的活动做了报道,所以这一次对四 二七大游行的报道,是中国官方媒体普遍做了首次客观公正的报道。这一次的改变受到学生跟民众的欢迎,所以这也是四二七大游行学生那种悲壮和包括百万以上民众的支持造成的一种结果。

4月27号中午,中国国务院发言人袁木发表谈话,说官方愿意跟学生进行对话,所以北高联对此表示欢迎。北京各高校的学生也表示欢迎,但是具体的对话的时间,对话的方式,中国官方都没有提出来,只是表了一个态,所以北高联跟北京各高校学生还要等待中国官方具体的对话方式,对话的时间。

4月28号的下午3点钟,李鹏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听取中国安全部,公安部,还有北京市汇报学运的情况,研究下一步制止动乱的措施。所以中央政治局的常委扩大会议除了赵紫阳出访朝鲜,另外四位常委都出席了,还包括国家主席杨尚昆,还有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副主任薄一波、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北京市长陈希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宋平,国务院发言人袁木,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何东昌这些人列席会议。所以在会议上的与会者都是比较保守的,他们还充分肯定”四二六社论“的作用,还准备按照原来制止动乱的措施,继续稳定北京,从而稳定全国,团结党的骨干力量争取中间选民。他们还对”四二六社论“很有信心,对制止动乱还是很有信心。实际上就是说在经历了四二七大游行之后,他们没有正面的去总结经验,没有去反思,为什么学生冒着流血牺牲还要上街,为什么一百万的民众可以支持学生。所以会议上他们没有去正面的反思,然后在会议上,李鹏、姚依林、薄一波、宋平这些人还认为四二七大游行是有人故意煽动学生说要破坏稳定,他们这几个人还想到是不能把平息动乱的希望寄托于对话。所以双方认为要通过对话来争取中间的群众,所以中共官方尽管通过国务院发言人袁木发出了愿意对话的信息,但实际上他们对话不是有诚意的,只是一种手段。后来中国官方在4月28号以后开始跟学生所谓的对话,那种对话真的是一种手段,是一种形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

(林坪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