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合村并居的噩梦(中)-- 政府卖地赚钱

今年以来,山东的"合村并居"政策在齐鲁大地大张旗鼓地开始实施,要在今年内拆掉全省两成、也就是一万四千多个村子。除了威逼利诱的老手段,"先拆后建"的做法更引发民怨。本台记者唐家婕采写了三集系列报道《山东合村并居的噩梦》,今天请听中集:政府卖地赚钱

先拆后建背后的原因

几个月来,"合村并居"的政策得到了山东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推行。在上集节目中提到的李家父子所在村庄被强拆的故事,在山东临沂、荷泽、滨州、德州、青岛、日照、东营、聊城市都有发生,尤其是"先拆后建"的粗暴手法,很快引起社会的关注。

"中国的村庄合并政策,至少已经进行了大约二十年左右。中共十九大之后,明显加快了步伐。"从事中国农村研究数十年、《后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农民》一书作者戴震(Alexander Day)告诉本台,"像山东此次的尝试,快速性和强制性让我非常讶异。"

今年五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为首的多位三农专家接连发难,批评山东的政策造成系统性风险。社交媒体上,网友们也为广大山东农民无家可归、遭强迫拆迁的处境打抱不平。

一位自称是"菏泽基层干部"的人匿名投书给贺雪峰,文章刊在"三农中国"网站。这名干部解释官方先拆后建的真实原因:怕建好了群众不拆迁,楼房卖不出去,政府被资金压垮。

山东德州在2008年就曾试验过"合村并居"的民生工程,但最终因为地方财力不支而无疾而终。

山东农民的房屋被拆除 (村民提供)
山东农民的房屋被拆除 (村民提供)

卖地赚钱:农地变现的两种途径

《为谋发展的动员:东亚农村的现代化》一书作者、美国乔治城大学亚洲研究助理教授卢可欣(Kristen Looney)对本台分析,中国地方政府长期依赖土地财政维持政府的运作。新冠疫情以来造成的中国经济黯淡,以及与世界各国的紧张关系,更加剧了这种依赖性。

卢可欣:"因为地方政府依靠土地收入,现在中国经济很差,就得想一些手段拿到钱。"

农民的土地怎么换钱?美国三一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文贯中解释了变现的两种途径,一是复垦为耕地,国家财政给予每亩二十万元到四十万元的补贴;另外一条路就是利用增减挂勾政策,把农民"上楼"后腾出的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把耕地换成"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在省内各城市把"指标"交易出去,出让价格可能在每亩五十万元甚至更高。

文贯中:"拿到土地以后,这个指标就是新出来的,因此指标比较值钱。可以用于建设,可以盖商品房,可以卖给农民居民,开发工业区。耕地的价值一下就增加很大。"

中国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在一个视频中这么解释:"你就想想,我拆农民一栋房子,可能拆出半亩地,拆两户农民的房子,一亩地。你就能换一百万。"

兰陵县政府跟李家所在村庄的农民开出的农耕用地收购价是一亩5.1万元。转手之间,确实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但贺雪峰撰文分析,地方政府的算盘不切实际。目前山东以合村并居得出的土地"指标"可以达到千万亩,远超过山东自己的需要,后果就是这些"指标"根本卖不出去,农民被剥削、地方财政继续难以为继。

文贯中也同意这个担忧。"如果每一个地方不管有没有需求,都来搞(卖地开发),比如对鲁西南贫困、商业化程度低的地方也去搞(大拆大建),那最终就是害到当地农民、害到地方政府。"

山东第一大报大众日报对乡村振兴的政治宣传(Public Domain)
山东第一大报大众日报对乡村振兴的政治宣传(Public Domain)

好事办成蠢事

6月24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也跟着批评起山东地方政府。评论文章抨击山东"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出手急、粗暴,充满官僚、形式主义、不顾民众感受,把"合村并居"的好事,办成了怨声载道的蠢事。

中央跟着民意大骂地方政府之余,还对滨州市惠民县的几位地方县镇书记开罚,一名镇党委书记被免职,一名局长被党内警告,两名副县长被批评教育并责令作检查。

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厅长李琥也在记者会上承诺了一个新的拆迁标准: 95%。

李琥:"拆不拆、搬不搬、建不建,由农民群众说了算,村民同意率必须达到95%以上才能实施。"

几天后,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宣布,"对正在实施但群众意见较大的,一律暂停。"不过,省委书记也留下耐人寻味的一句话。他说,合村并居的方向、政策都是"正确的"。

"这叫说人话不干人事,老百姓太清楚了。"老家在山东临沂的人权律师陈光诚这么解读。

上集报道里提到的小李说,父亲从打工返家突然被通缉、被抓捕到公安局后,对拆迁的态度就转变了。

小李: "我父亲(被保释)出来之后就跟我说,不要再告公安局了。我问我父亲签了哪些东西,他不愿意跟我说,我怀疑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我真的觉得就是…..唉,难以释怀,真的是难以释怀。"

小李问,山东政府说的95%的同意率,是不是就是这么来的呢?

记者:唐家婕 责编:申铧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