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影响女性的政策,包括“离婚冷静期”、允许生三孩等等。这使得人们对了解中国女性生活的现状有了兴趣。经过一番调查我们发现,中国的房产市场近些年涌现出了一批新买主: 年轻的单身女性。这群在独生子女世代长成的女孩,正在解锁传统的将“婚姻”与“房产”捆绑在一起的观念,她们更倾向把拥有房产视作实现个人自主及独立的象征。同时,学者也发现,一些不符合中国社会实情的政策与法律,迫使这群女性在性别不平等的环境下寻求生路。以下请听本台记者唐家婕制作的专题节目《中国女性的婚育选择(上集)》: “指望婚姻,不如指望房子”。
“指望婚姻、不如指望房子”
是否离婚这件事,在北京金融业工作的90后周亦(Joey Zhou)纠结了五年;而买下自己在京城的第一套房子,她只花了三个周末。
“过户结束那天中午,我抓着钥匙、拿着文件到对街吃一碗酸辣粉。我自己坐在店里,刷手机银行卡基本要负债了。但心中的踏实感……是很难形容的。”周亦说,跟前夫结婚时,婚房是公婆买的,装修都是夫家掏钱,但这却成了公婆介入夫妻俩各种决策的开始。职涯选择要不要外派?什么时候生娃? 在哪个医院生产?月嫂阿姨找谁?......都能闹成家庭革命。日子久了,夫妻间的摩擦没有停过。
“如果我能给当时未婚的自己一个忠告,那就是女人一定要自己买房,不要被婚姻、被传统的枷锁捆绑住吧。”她说,用尽积蓄买下房子,让她彷彿第一次成为自己人生的“大女主”。
在上海松江区,34岁从事科技业工作的单身女性孙琪(Qi Sun)也刚在今年夏天买下一套总价近300万、60平米的公寓。她对等待能一起买房的另一伴不再有期盼,还有一部份原因是疫情后让她感觉租房没有安全感。在父母赞助部份首付款的情况下,她逛了不到一个月就买房了。
“我朋友说,你买房,可能比找个男朋友更容易。”孙琪笑着说,然后感慨道,“当你买完房,你真的会觉得……结不结婚,不再那么重要了。”
“我身边所有买房的女性朋友,几乎没有后悔的。唯一后悔是当时为什么不咬牙买大一点的。”孙琪和几个同样单身、买房的闺蜜拉了个微信群,她们的群规写着这么一条自嘲式的感叹:“指望婚姻,不如指望房子。”
中国单身女性渐成买房主力军
周亦和孙琪的故事并非个例,数据显示中国女性正在成为房产市场的重要角色。中国房产研究机构贝壳研究院3月发布的《女性居住现状调查报告(2021年)》发现,重庆、深圳、天津等多个城市的女性购房占比更已超越男性。
中国30个重点城市女性购房占比,从2017年的45.60%一路上升到2020年的47.54%。其中,24岁以下、25到29岁女性购房客群增速又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女性。
中国的房产市场不再只是充满咬牙购置学区房的焦虑父母、或为子女抢购婚房的长辈、手抱钞票的投资客。这群年轻的中国女性,带着一定的经济基础进入市场,她们渴望性别平等的购屋决策方式;当此路不通,她们则选择把中国传统习俗中的“房子”与“婚姻”解绑,在婚前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产。
在另一份由房产公司 58同城、安居客发布的《2021年女性置业报告》显示,约82%的女性5年内有购房计划,近四成女性打算2年内买房,21到25岁年轻女性占据六成。在“买房听谁的”这个问题上,8成女性选择自己把握买房决策权,比2018年上升了近20%。
“这一批年轻女性,很多是独生子女一代。她的主体性是在80年代、90年代塑造,她从是在‘生男生女都一样’的(口号中)长大,对自己职业上的远景(期待)就是要有自己的主体性、财产与人生。突然到了要进入婚姻时,她被告知说女人要做贤妻良母、做个好太太;男的要去拚事业,女的最好回家陪孩子写作业。”关注中国性别及女性主义研究的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的董亦歌(Yige Dong)教授告诉本台,“她们发现在这样一个阶级差距加大、市场歧视女性、婚姻剥夺女性的社会,对个人最有利的选择就是: 把我所有的资源投入到我自己能拥有的资产里面,我才能在这样一个竞争很激烈的社会,继续往上走。”
制度的“意外后果”
中国自1979年开始强制性的生育控制,一对夫妻只能生育一个小孩,并对超生者採取行政处分、罚款等措施。
实施了30多年一胎化政策导致中国各地,特别是农村上演了无数强制流产、上环、绝育的悲剧,还有大量的婴儿,尤其是女婴和有残疾的婴儿被抛弃;却也出现了意外的后果——一大批中国女性能在集家庭资源于一身的环境中长大,获得较高的教育水平。1949年90%中国妇女是文盲;2016年,女性已占中国高校本科生人数的52.5%。
董亦歌分析,结婚率、生育率下降,女性追求独立的买房消费行为上升,都是80后、90后、00后出生的中国女性的个人追求与社会制度的需求产生摩擦的结果。
耶鲁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臧晓露则在研究中发现了另一个促使女性买房的动力: 2011年中国《婚姻法》的司法解释。
“在2011年之前,中国婚姻的法律条文变化总体上有利于保障女性在离婚时的权益。夫妻离婚时,法律认为婚房是夫妻共有财产;但2011年出台了对《婚姻法》的司法解释,婚房按照房产证署名来判定归属。而在中国的礼俗文化里,婚房往往登记在丈夫名下。”臧晓露的团队追踪研究发现,这个原意要保护私有财产的法律变动,却在出台的十年间,加剧性别的不平等,更增强了父系社会的传统观念。
“(已婚)女性变得更不敢离婚,因为一离婚就会失去房产;另外我们也发现女性家务时间变得更长、对未来更没有信心。” 臧晓露说,而对于未婚女性来说,她们结婚的年纪越来越晚、未婚先自己买房的趋势也不断升高。
大趋势: 结婚少了、离婚多了、初婚晚了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学家们发现,中国的婚姻概念从过去功能主导式的婚姻,转向更倾向于关注自我成长、追求浪漫爱情、灵魂伴侣的结合。
中国婚姻状况也发生巨大的转变,最新的官方数据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结婚率下滑、离婚率攀升、初婚年龄推迟。
2020年有813万对中国情侣注册结婚,是继2019年跌破1000万对大关后,再次大跌。这也是2003年以来的新低,仅为最高峰2013年的60%。相较之下,中国的离婚率持续走高。根据民政局数据,中国粗离婚率(年度离婚数与总人口之比)从1979年为0.3‰,到了2019年已达3.4‰,三十年来翻了十倍多。
中国政府提出的解方是民法新规"离婚冷静期"在今年一月一日实施。这让想要离婚的中国人,需要经过五个关卡、即至少三十天的等待。这个规定在中国引起不小民怨。
在和我的几次长谈中,周亦回顾了离婚的漫漫长路。她说推动她下定决心的最后一股动力,是他们还没有孩子。“有了孩子我会更难走,”周亦说,“我其实最没有想到的是,谈离婚最难的关卡是说服我父母,他们很传统,觉得女人就是该待在婚姻里头。”
周亦读着几个月前微软创办人比尔·盖兹夫妇的离婚声明,她说自己特别能体悟:“我们不再相信能以夫妇的身份,在生命的下一个阶段共同成长。”
“(有人会)跟你说什么女人结婚前买房就不好嫁的。我跟你说,远离这种口嗨的人!人婚前买房子就是为了避免嫁给这种人。现在时代变了,女孩子都知道要先谋生、后谋爱了。但是,很多男的还想的是,先找个傻的、等有钱再换个美的! 哼(叹气)!” 这是周亦很喜欢的知名博主,网名“银河系李老么”在短视频里分享当代女人当自强的理念。“我告诉你们,真正靠谱的男人是什么样。如果一个男人真爱你,他希望你可以过得很好,可以过得优秀。所以女人们一定要先变强! 明白吗?”
同样也是90后、已婚已育的“李老么”在中国的社交媒体微博上有超过180万的粉丝。周亦一边划着手机介绍着,一边望着她口中的“爱豆”微笑。她说这些视频常给她力量。
(记者:唐家婕 责编:申铧 网编:郭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