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中的新闻自由(上):香港记者今何在?

0:00 / 0:00

联合国在二十九年前把每年的5月3日订为“世界新闻自由日”。讽刺的是,原订在这一天公布结果的“人权新闻奖”却在一周前被主办方香港外国记者会以“不想误堕法网”为由紧急叫停,再为香港新闻自由敲响丧钟。过去一年里,在高压之下,香港敢言媒体纷纷倒地。有香港新闻工作者失去自由,大批香港记者相继失业、或转行或移民;也有人选择到海外重整旗鼓,继续为香港发声。我们先来倾听几位香港新闻工作者的故事。在职业生涯的分叉路上,他们如何作出选择?请听本台记者吕熙发自伦敦系列报道的上集。

“来了三个月,我现在帮市议会做外判交通督导员,负责发告票,做了一个月左右。”前香港《明报》突发组记者梁铭康年初移居英国曼彻斯特后,放下拿了六年多的照相机,转而穿起制服、拿起对讲机,成为一名交通督导员,专责向违例停车者发告票。

当记者成了交通督导员

和过去六年紧张刺激的记者生涯相比,这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让他感受到巨大落差。 “工作不难,薪水不差,但就觉得工作没什么意义,和以前的生活比较是完全没有意义,连带觉得人生没有什么目标,到了一个凑合着过的状态。每天起来都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从2019年“反送中运动”开始,梁铭康就一直拿着照相机,在新闻前线追赶跑跳,捕捉第一时间的新闻镜头,也亲身感受到港府当局如何借棍棒和武力打压新闻自由。防毒面罩、头盔,成为他不可或缺的工作装备。

梁铭康年初移居英国曼彻斯特后,放下拿了六年多的照相机,转而穿起制服、拿起对讲机,成为一名交通督导员,专责向违例停车者发告票。 (梁铭康提供)
梁铭康年初移居英国曼彻斯特后,放下拿了六年多的照相机,转而穿起制服、拿起对讲机,成为一名交通督导员,专责向违例停车者发告票。 (梁铭康提供)

到《港区国安法》于2020年生效,他见证港府如何高举“国安法”和“煽动罪”等法律武器,刀不血刃地把香港一个个敢言媒体“凌迟处死”。在《苹果日报》最后一夜,他和大批香港记者在苹果大楼留守,见证编采人员坚持印刷出最后一份《苹果日报》。大批港人在雨中痛别陪伴港人26载的“老朋友”,走完最后一哩路。

出走的理由

包括创办人黎智英在内的七名壹传媒集团及《苹果日报》高层相继被捕,被控以《港区国安法》下的“串谋勾结外国势力”等罪名,其后再被加控“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同年年底,香港《立场新闻》六名高层及前高层同样被当局以“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拘捕,促使《立场新闻》即日下午宣布停止运作。事隔数日,香港《众新闻》也宣布停运。

短短半年间,三家香港敢言传媒相继倒下,新闻工作者被定义不清的“国安法”和“煽动罪”拘捕扣押,也在其他港媒中产生寒蝉效应,相继“温馨提醒”记者下笔时要注意避险。梁铭康发现,自己已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新闻工作。

“我所知道的是,有报馆召集所有负责写文章的记者,‘提醒’他们要‘专业持平’。我看不到有任何机会,我们可以用2019年前的新闻自由标准去做这一份工作,最终我都是要转行。既然这样,不如趁我未到30岁、有BNO(英国国民海外护照),到一个自由度较大的地方转行。”

放不下的新闻理想

抵达英国后,他马不停蹄找房子、找工作。当一切安顿下来,他反而不能安心。

“就是安顿好以后,我开始进入一个比较抑郁的状态,没想到来这边后,情绪状态比在香港时还要差。感觉无法和香港切割,比如早前明爱医院把疑似确诊者放在急症室门口,我就会想该怎么拍。比如昨天银行劫案,我又会想如果我去采访的话,我会怎么拍,好像还有很多留恋在香港。我会形容是无法抽离,你完全变成一个旁观者了,但你还会不断想,如果你在采访现场,你会怎么做?”

本来已打算移民后转行,不再做记者,却发现自己始终放不下新闻理想。梁铭康总想起前上司跟他说过,一个记者在入行五、六年后,才会真正理解自己在做什么。然而在这个里程碑到临之际,他却被迫离开香港和钟爱的新闻行业。

无法割舍记者本能,他近日以特约记者身份撰写移英港人故事,也以在英国重投新闻行业为目标,计划考取驾骑执照、磨炼英语和攻读学士学位装备自己。即使深知路难行,他仍愿意一试。然而对于香港新闻界的未来,他不敢乐观。

“可以预视的是情况会继续差下去,现在港府都已经在讨论基本法23条立法,还有《假新闻法》。可以预视的结果就是香港会像现在中国的新闻传媒业情况一样,很多东西不能报道,或者报道后会有后果。当香港情况慢慢比现在更衰落 ,我估计会有更多同行移民。”

前《立场新闻》记者林彦邦,在《立场新闻》被迫关停后,顿觉生活失去重心,更无法适应失去《苹果日报》、《立场新闻》和《众新闻》后,香港社会陷入一片死寂。 (林彦邦提供)
前《立场新闻》记者林彦邦,在《立场新闻》被迫关停后,顿觉生活失去重心,更无法适应失去《苹果日报》、《立场新闻》和《众新闻》后,香港社会陷入一片死寂。 (林彦邦提供)

留下来的人

不过,仍然有很多香港记者坚持留下。

去年12月29日,香港《立场新闻》在高层被捕、资产被冻结后即日宣布停运。当晚在办公室关灯的,是记者林彦邦。

“有种‘要完了’的感觉,虽说是意料之内,但原来当事情真的发生时……当晚我们大家都不愿离开,你知道过了那一天,一切都不一样了。是留恋,但你也知道留恋没有用,你留恋也留不住。”十几年记者生涯一夜终结,记者身份也被硬生生夺走,他顿觉生活失去重心。

“开初那几天,会觉得自己十几年来作为一个职业记者的身份和生活模式被剥夺了。它早已不单纯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但突然之间,你发现自己这种生活方式没有了,它完全消失了,这种感觉很难受。”

无法适应不再以一个记者的身份生活,他更无法适应的,是失去《苹果日报》、《立场新闻》和《众新闻》后,香港社会陷入一片死寂,真正重要的新闻隐没于主流媒体铺天盖地的官方消息中。

最震动他的一次,是今年三月香港疫情大规模爆发期间,港府在落马洲边境兴建“方舱医院”,并在香港和深圳之间兴建了一座“临时桥”,让中国工程人员及物资直达香港工地。时任香港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动用《紧急法》,豁免工地范围内的工程人员及物资,不受香港法例规管。

“这是很大的事啊!香港和深圳之间突然多了一条桥,而且有治外法权,不受香港法律规管。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没有人关心这个新闻?我想了很久,于是就自己写了。我发现原来只要有人提,有人说,大家会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我就想,其实世界需要这样的资讯。我希望自己即使能做的不多,也能够做一点点,提醒大家香港发生了什么。”

去年12月29日,香港《立场新闻》在高层被捕、资产被冻结后即日宣布停运。当晚在办公室关灯的,是记者林彦邦。 (林彦邦脸书截图)
去年12月29日,香港《立场新闻》在高层被捕、资产被冻结后即日宣布停运。当晚在办公室关灯的,是记者林彦邦。 (林彦邦脸书截图)

“一人自媒体” 记录香港“消亡史”

于是,从半个月前开始,林彦邦毅然成立一人自媒体“ReNews”。平台介绍说,这是“解构新闻、前因后果、当中脉络,由失业前记者创立的一人新闻平台”。林彦邦说,平台取名为“ReNews”,是希望从泛滥的资讯中抽丝剥茧,把重要新闻重新演绎,让读者知道如何去理解,同时希望为香港“消亡史”记上一笔。

“如果大家经常说香港死了、香港正在死亡,或者香港已经死了,你作为一个在这里生活的人,你应该要知道她是怎么死的,过程是怎样。而不是单单说一句,‘没救的了,都不可能改变的了’。即使你无法改变,起码你也知道,不要让她在你眼皮下急剧变坏,而你却毫无察觉。我不想这样。”

平台推出短短十几天,脸书上已有超过25000人追踪;内容涵盖人物专访、即时新闻、法庭消息,乃至文化评论,所有内容及配图,都由林彦邦一手包办。为了让平台持续运作,他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在接受本台访问的当下,他同时还在忙着制作日圆贬值新闻的配图。

平台现时未设付费专区,所有内容免费阅读,读者也可自由选择付费订阅支持。林彦邦说,在现时政治环境下,不肯定平台可以营运多久,所以没有刻意寻找营利模式。现时靠读者捐款加上自己的积蓄,估计仍可支持一段时间。

难苦经营“一人自媒体”,林彦邦没有想过要找人一起做。他苦笑着说,一是没有钱雇人,二是不想其他人和他一同走这条“不归路”。一人自媒体,一切责任自负,他反倒觉得轻松。

从半个月前开始,林彦邦毅然成立一人自媒体“ReNews”。林彦邦说,平台取名为“ReNews”,是希望从泛滥的资讯中抽丝剥茧,把重要新闻重新演绎,让读者知道如何去理解,同时希望为香港“消亡史”记上一笔。 (“ReNews”脸书截图)
从半个月前开始,林彦邦毅然成立一人自媒体“ReNews”。林彦邦说,平台取名为“ReNews”,是希望从泛滥的资讯中抽丝剥茧,把重要新闻重新演绎,让读者知道如何去理解,同时希望为香港“消亡史”记上一笔。 (“ReNews”脸书截图)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自己一个人做,所有事情都是我自己问责自负。当我不需要顾虑其他人,即使出事了,都是我自己的事,我其实是轻松舒服很多。我不用怕自己写了一篇很危险的文章,结果我上司要坐牢。不用想了,如果出什么事,就我自己承担吧。虽然好像很扭曲,但我觉得我们现在身处一个扭曲的时代,我们唯有用扭曲的方法去思考。”

对于政治风险,他表示自己不会“故意撞墙”,去写必然会召致牢狱之灾的题材,但他也不会在政治“红线”下缘木求鱼,刻意寻求绝对的“安全地带”。他说 “要么就不做,要做就不要怕。”

香港记者的抉择

在大时代下,林彦邦形容,所有香港记者都面对去与留的两难。而他果断选择留下,只是希望能继续在地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和触感,并将其倾注笔锋。他已有心理准备,或要为此承担后果。

“我们面对一个两难的选项,要不你就留在香港面对那些红线,一定有些东西不能写。你总会有恐惧,担心你写了某些东西,会带来某些后果,甚至最终你可能要坐牢。要不你去一个完全自由的地方,拥抱自由的空间,但你就会失去温度和触感,你只能够二择其一。两个其实都不好,但你就要选择。我给自己的选择就是留下,我想要亲身去感受,同一时间我就接受可能会出现的后果。”

根据无国界记者组织(RSF)最新公布的2022 年世界新闻自由指数,香港排名从第80位急跌至第148位,排在菲律宾(147位)和土耳其(149位)中间。无国界记者组织又点名提到《苹果日报》和《立场新闻》被强行关闭,造成近 860名新闻工作者失业,部分小型媒体也因法律风险中止业务。

“他们一下子涌出去,市场完全没有足够空缺容纳他们,很难得才有部分传媒愿意收留一些人。”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陈朗升,是前《立场新闻》副采访主任。 《立场新闻》停运后,他一度短暂失业,其后经同行介绍,加入由前《苹果日报》记者开设的网上媒体“Channel C HK”。

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陈朗升,是前《立场新闻》副采访主任。 《立场新闻》停运后,他一度短暂失业,其后经同行介绍,加入由前《苹果日报》记者开设的网上媒体“Channel C HK”。 (路透社资料相片)
香港记者协会主席陈朗升,是前《立场新闻》副采访主任。 《立场新闻》停运后,他一度短暂失业,其后经同行介绍,加入由前《苹果日报》记者开设的网上媒体“Channel C HK”。 (路透社资料相片)

他接受本台访问时表示,现时工作着重民生议题,和昔日工作内容大有不同,但他理解在香港“新形势”下,这是必要的转变。他表示,自己可以继续从事新闻工作,已属少数幸运儿。其他同行“被失业”后若想重投新闻行业,均面对不同困难。

以《苹果日报》为例,过去在业内一向以“人工高、福利好”见称。 《苹果日报》关闭后,报社资深记者很难在市场上找到能提供相应待遇的新闻工作岗位。相较之下,年轻记者则较有弹性转投其他新闻机构,但部分年轻记者或习惯自由的工作环境,转投其他传媒机构后或有期望落差,大批记者因而转行,造成转重流失问题。

以《立场新闻》为例,陈朗升表示,只有约三分一记者能重操故业,部分已包括以兼职或特约形式继续报道的记者。 “有些同事开网上服装店,在网上卖衣服;有些继续做一些影像或摄影工作,但和新闻无关,有些就去做撰稿员。”

香港记者协会为失业记者提供的支援,包括发布招聘资讯、发放市民捐赠的购物券及失业救济金。然而不少记者放下笔杆后,选择靠自己双手糊口,在餐厅做待应、在麦当劳做收银员、做计程车司机、做公关等。

陈朗升说,有能力移民的记者,也很难在海外加入当地传媒,而海外华文媒体也更倾向于选用中国人或台湾人,使香港记者在海外重拾笔杆的机会少之又少。

当香港本地的新闻空间愈来愈小,有香港记者、传媒人和评论员就选择在海外自立门户,继续为香港发声。下一集,我们继续倾听香港记者的故事。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吕熙伦敦报道 责编:嘉远 网编: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