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对某些事情做出判断。如果判断对了,做出的后续决定就会正确,因而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亦然。
前些日子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判断能力下降的话就会结婚;理解能力下降的话就会离婚;记忆力下降的话就会再婚。 这句话虽然有三个概念,“判断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其实关键的还是判断力。那么,一个人在做出判断时,一般会有四种类型:分别是“事实判断”;“是非判断”;“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而且这四种判断的次序不能搞错,否则就会出现误判。
先说说“事实判断”,也叫“真伪判断”,就是首先要搞清楚真假。接下来才是“是非判断”,也就是要分辨是对还是错,然后是“价值判断”,就是要问一问,这件事有意义吗?值得去做吗?最后才是道德判断,也就是说,我们对这件事应该持什么态度?是赞赏还是谴责?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这四种判断的次序搞乱了。比如两年前发生的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战争,明明是普京发动的侵乌战争,可是中国却有相当一批人为普京叫好,为俄罗斯欢呼。再比如去年10月,哈马斯突然对以色列发动恐怖袭击,屠杀了上千名以色列以及世界各地的平民。以色列奋起反击,但还是有不少人同情哈马斯并谴责以色列。这些人似乎遵循了一个奇怪的逻辑:“弱者一定是无辜的”。在这次的“周嘉有话说”栏目里,我和周孝正教授就来聊聊为什么有人罔顾事实,直接做出立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