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乔治.奥韦尔(George Orwell)在小说《1984》中提到,“谁控制了过去就控制了未来。谁控制了现在就控制了过去。”操控历史一直是不少政权的运作方式,对不少强权来说,如今是谁掌控了社群媒体的话语权,就能够模糊焦点,并重塑历史。中国大外宣近来因COVID-19(又称武汉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格外被重视,如今,推特也成为撰写历史的新战场。《报导者》搜集过去100天中国外交部的推特(Twitter)讯息,来探索这场外交推特上的大外宣是怎么布局,那些透露的讯息和未明说的企图又是什么?
正文:
2019年10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开通了她的推特,但直到2020年2月14日凌晨1点半,她才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条英文推文,“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No winter lasts forever, every spring is sure to follow.)。这个推特讯息的发布时间,正值从武汉开始的疫情刚获得控制,但欧洲与美国疫情才要爆发。截至2020年4月4日,华春莹的推特账号已有超过31万的追踪者,这条推文也获得了5,800个赞,一名网友在下面评论:“华大妈,您好,翻墙违法,请亲自自首”。
华春莹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开始使用推特的中国官员。2019年堪称中国外交官的“推特元年”,在去年10月的前后,中国驻美、驻英等大使相继加入推特。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2019年11月的一次外交部会议上,敦促官员们在面对国际挑战时,要表现出更强的“战斗精神”。紧接着,外交官员开始在推特上发文、转推,反击外界对于中共的质疑,试图通过推特,重塑并完善中共的国际形象。
在这场讯息战中,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团队由一位新闻司司长和两位副司长组成,分别为华春莹、耿爽和赵立坚。因为中国以“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的单位名义开通推特,耿爽则尚未开通,于是华春莹、赵立坚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这3个已认证的官方账号,组成了外交官员在推特互动中重要的“铁三角”。
我们搜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SpokespersonCHN)、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zlj517)、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MFA_China)3个账号于2020年1月1日至4月10日在推特的发文数据,共计4,574笔,试图从中解析中国政府如何在社群媒体上谈论COVID-19疫情,透过中国的外交发言系统与发言人的发言频率、论述内容,来了解中国对外舆论塑造出的形象。
武汉封城前一天,首条病毒推文称赞中国积极抗疫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首次在推特上提到COVID-19是1月22日,正是1月23日武汉封城的前一天。当时疫情正逐步进入大范围传播阶段,但赵立坚首次对此发文,就在第一时间定下积极抗疫的大国形象──他称,中国面对这次疫情,比起2003年的SARS有很大的进步,和COVID-19有关的新闻报导也非常及时。
(图表1)
在此之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即便开通账号,却没有发布与疫情相关的内容。1月22日当天,3个账号里的132条推文中,仅12条与COVID-19有关,其余推文大多叙述中国的经济建设与经济实力,强调中国追求和平发展、与世界合作的愿望,例如赵立坚转发了中国驻阿富汗大使王愚的推文,肯定两国长达65年的互助友谊,称中国与阿富汗是山水相连的邦国关系;另外则是喜迎春节的推文,其中一条是赵立坚发文,介绍中国十二生肖的传统文化,并称自己是鼠年出生,有着同老鼠般灵敏、机智的特征。
就当外交部发言人的推文还沉浸在春节的喜悦时,COVID-19早已向外扩散──1月16日日本出现首例确诊,1月20日韩国出现首例确诊,1月21日病毒已冲出亚洲,美国出现首例确诊。被赵立坚形容为顶级的防御措施(top-level preventive,control measures )似乎没能及时阻碍病毒传播的脚步。
2月疫情大爆发,如何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宣布COVID-19构成“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天早上,中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前一日病例数,西藏出现首例确诊,疫情蔓延中国所有省分;2月8日死亡人数超过800人,超过2003年SARS的全球死亡人数;2月12日,湖北省新增14,840例确诊病例,创单日新高。在疫情大爆发与全球注视下,如何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成为这一时期的关键任务。
(图表2)
这段时期的推文,以“中国抗疫成果”和“正能量”为主体,来弱化、淡化不断增长的确诊数目。“中国抗疫成果”指的是中国的防疫建设以及疫情的正向变化,例如赵立坚在1月31日发文,向外界展示武汉“8天完工”的火神山医院;另外则是“正能量”的讯息,其中有许多鼓励与加油的语句和医护人员感人的故事,例如赵立坚在2月17日转发“中国驻萨摩亚大使馆”的推文,一名来自萨摩亚的医生为武汉和中国加油:“Keep it up, Wuhan! Fight on, China! ”
虽然也有推文呈现中国COVID-19确诊数字,例如赵立坚2月4日的推文列出当时确诊、死亡,及治愈人数,但在1月1日到4月10日这段我们所搜集的4,574则推文中,这类与“中国疫情说明”有关的内容只有167条,而“正能量”讯息是它的9倍。
而与“中国疫情说明”有关的推文,往往也附带“正能量”或“中国抗疫成果”的论述,代表推特上展现的中国疫情大多带有正向的色彩,藉此反映中国政府领导国内抗疫相当成功,输出“治理有方”的大国形象。例如赵立坚在2月5日的推文,恭喜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又有8人治愈出院。
推特上积极的论述基调与政府应对方针紧密相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提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主张,他在发言中强调宣传教育与舆论引导的重要性,指出应“让正能量始终充盈网络空间”,向外“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以占据主动位置,有效影响国际舆论。
2月20日后,从“疫情重灾区”转为“伸援大国”
2月13日,湖北省的新增确诊人数从前一日的14,840人,骤减至4,823人,全中国每日新增病例也从这天开始一路下滑。约一周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推文风向开始慢慢转变,从感谢他国援助的“疫情重灾区”,转为可以输出物资与经验的“伸援大国”。
(图表3)
华春莹在2月20日用日语发布第一则有关中国援助他国的推文,提到中国捐赠一批病毒检测试剂盒给日本。在此之前,中国仍处于被援助的状态,例如在2月2日共有14条相关推文,感谢德国、俄罗斯等对中国的援助。因此2月20日成为中国扭转国际形象的起始点,在之后的几天里,中国开始向伊朗、巴基斯坦等国输送抗疫物资。
3月8日,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布,除武汉外,全国境内新增确诊案例为0。这天之后,“中国援助他国”的推文数量开始明显增加,并在3月30日到达高峰、当天共计55则,呈现中国向寮国、意大利、美国、委内瑞拉、柬埔寨等国家运送N95口罩、防护服等物资,并派遣专家小组前往救灾。
在“伸援大国”形象下,中国除了向各国捐赠抗疫物资,也强调自己及时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履行国际责任。例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在3月9日时,提到中国一直透明、公开、及时地向世界更新疫情信息,为国际社会争取抗疫的缓冲时间;华春莹也在3月19日发文,强调中国早在1月3日就告知美国COVID-19信息。
法国居斯塔夫.艾菲尔大学(Université Gustave Eiffel)传播学讲师黄钊,于2018年陆续发表多篇与中国数字公共外交(Digital Public Diplomacy)相关的研究,他接受《报导者》越洋采访时分析,中国在推特发文中没有承认自己的过失,也没有否认它在1月初中国国内无任何报导的真空状态,而是将重点放在中国为本国国民及国际社会所做出的努力,希望藉此调整并修正自己的国际形象。
3月指称美军才是元凶,“网红外交官”赵立坚战狼外交发功
在COVID-19疫情期间,中国官方的发文策略相当灵活,除了扮白脸──向全球抛出“中国愿意援助抗疫”的橄榄枝,也不吝于扮黑脸──直接攻击那些批评中国政府抗疫的言论或国家。以“网红外交官”、“战狼”等封号著称的赵立坚,在这之中扮演重要角色。
3月以前,COVID-19疫情主要发生在中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这段期间发了多篇推文,指责美国对中国疫情“过度反应”,造成世界恐慌。但随着疫情延烧到全球,3月11日,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主任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在听证会上坦承美国没有足够的检测试剂,可能有COVID-19患者死因被错误归类为流感。
隔天,赵立坚连续发了两则推文,先是质疑美国疫情信息不透明,之后还主动制造新话题,推文宣称美军才是把COVID-19带到武汉的元凶,引起轩然大波。不仅让美国国务院立即召见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表达抗议,美国总统川普更在一周后的公开演说中回击,直接把COVID-19称作“中国病毒”(China virus)。
这种极度挑衅的“战狼式”言论,使美中关系紧张情势升高,但赵立坚的发言并不让人意外,毕竟,这不是他第一次在推特引战。
2019年7月,美国在内的22个国家发声明谴责中国侵害维吾尔人权,时任巴基斯坦外交官的赵立坚发文回击“如果你在华盛顿特区,那你就会知道白人从来不去西南区,因为那是黑人和拉美裔的地区”(If you're in Washington, D.C., you know the white never go to the SW area, because it's an area for the black & Latin. ),这个推特发文引来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驻联合国大使莱斯(Susan Rice)不满,痛批赵立坚是“种族主义者”(racist disgrace)、“惊人地无知”(shockingly ignorant)。这场论战引起中国国内讨论,《环球日报》评论以“推特上最强战力的外交官”为题,说赵立坚手撕莱斯,让他一战成名。
推特主打“不官腔”,赵试图展现“亲民形象”
赵立坚另一个特别之处,在于他2010年5月便开通推特账号(@zlj517),是中国第一批在推特上活跃的外交官。加入发言人团队前,他的推特已有超过24万名粉丝(followers);上任外交部发言人一个月后,粉丝量更翻倍成长、超过50万人。与之相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的官方账号仅有10.8万人追踪,华春莹的推特粉丝则是31.6万。
赵立坚如何操作推特社群?长期关注中国外交政策的意大利学者卡佩莱蒂(Alessandra Cappelletti)2019年发表了一篇论文,分析赵立坚驻巴基斯坦期间的推特发文,发现赵立坚是个重度推特使用者,不仅善用推特置顶、hashtag等发文功能,也很常和用户互动;为了拉近与巴基斯坦推特用户的距离,赵立坚一开始甚至把推特名称取成穆斯林名字:穆罕默德・赵立坚(Muhammed Lijian Zhao)。
中央研究院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蔡文轩也发现,赵立坚外派巴基斯坦期间,在推特发言直接、不打官腔。例如2019年8月赵立坚回中国接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他就在推特直叙自己的不舍之情,因为“巴基斯坦已经偷走了我的心”(Pakistan has stolen my heart)。蔡文轩认为,这很符合中国政府使用推特的用意:透过生活化的语言,展现中国外交官的亲民形象。
在本篇报导搜集的资料中,同样能明显发现赵立坚发文量远大于另外两个外交部发言人账号,上班时间以外也很常发文。
(图表4)
然而,赵立坚善用推特、“战狼式”发言的风格虽让他备受关注,却并非每次都符合官方主要立场。
WHO在1月30日將COVID-19疫情提升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后 ,中國外交部隔天派出华春莹响应,丢出一个中规中矩的官方立场:中国愿意继续与世卫组织及各国,一同维护全球公卫安全。
赵立坚却在同一天转推了德国波恩大学病毒学家施特里克(Hendrik Streeck)的发文,该文主张流感威胁比COVID-19更大,批评WHO的决定是错误的。
官方口径搭配战狼言论,中国大玩“胆怯复调”策略
赵立坚在3月提出“COVID-19病毒来自美国”的言论,也没有获得其他中国外交同行赞同,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更在受访时表示,应该让科学家来推论病毒起源,由外交官或记者来揣测病毒来源是“非常有害的”(very harmful)。
赵立坚看似被其他外交同僚“打脸”,但黄钊认为,两者间的落差这可以用“胆怯复调”(Timid Polyphony)理论来解释。例如一段音乐中有主要旋律,也有次要旋律,应用到中国外交发言上,赵立坚的“战狼式”言论属于次要旋律组成的复调(Polyphony),看似与主旋律不同,但当事人仍会判断政府的意志再经过筛选或适度的审核,所以用“胆怯”(Timid)来形容,代表副旋律再怎么出格,绝不会影响到官方主旋律的内容。
“胆怯复调”策略并不是第一次被使用,黄钊在2019年研究中国外交体系的推特账户时发现,中国外交体系的推特最常转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官媒文章,用来奠定中国外交推特的“主旋律”。除此之外,这些账号也会选择“与中国政府立场不同”的外媒或国际组织,转发一些它们的报导和报告,用来展现中国可以接纳不同意见。
不过,这些“被选择”的推文内容大多称赞中国,或与中国持相同观点。例如赵立坚虽然在2月6日发文批评《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充满歧视、挑衅和毁谤,但3月9日时,赵立坚主动转推了一则《纽约时报》报导截图,内容提到美国抗疫物资不足,正好符合当时中国外交部批评美国抗疫不力的论调。
黄钊认为,中国的宣传系统表面上是由媒体负责,实际由中宣部来管。涉及对外宣传,则由媒体和外交部门同时负责,但其内核是会反映中央的意志。换句话说,只要涉及宣传,不论对外或对内,背后一定是有组织的行动来指引。
贯彻“命运共同体”原则,争夺抗疫领导权
过去4个月以来,中国外交官在推特上的发文随着全球疫情局势在变化,然而,有一项大原则不变:面对全球疫情,要坚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类推文传递出两个信息:中国也是疫情受害者、中国愿意共同承担国际抗疫责任。
(图表5)
从上方图表可以发现,“共同体”推文在过去数月中都有出现。第一则相关推文出现在1月22日,赵立坚转推中国驻印度大使孙卫东的发文,称中国将会继续深化国际合作,与国际社会一同应对流行病。
这些推文常包含“中国抗疫有成”与“中国援助他国”的主题,例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在4月1日的推文,在呼吁保持国际合作,捍卫全球公共卫生的同时,强调武汉封城对推迟病毒传播的重要性。
蔡文轩认为,中国官方想藉由“命运共同体”传递一个讯息:COVID-19疫情迟早会发生,中国只是先出现疫情的国家。例如赵立坚在3月发文批评美国《福斯新闻》(Fox News)主持人华特斯(Jesse Watters)提出的“中国道歉论”,强调中国和其他出现疫情的国家一样,都是受害者。
在这种论述下,中国对病毒来源的说明相当谨慎,除了赵立坚突然发文质疑美国是COVID-19发源地,大部分都维持“需要科学推论”、“来源不明”的论调;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也转发医学期刊《刺胳针》(The Lancet)3月19日由全球27位公卫专家和科学家发布的声明,强调COVID-19病毒不是从武汉生化实验室流出。
“命运共同体”的另一重点,在于强调国际社会应共同对抗疫情,而在外交部发言人的推文中,中国不断向外输出救援物资与经验,相反,美国却无所作为。
随着疫情在全世界延烧,许多国家盖起方舱医院支持崩溃的医疗体系,并陆续封城减少人流。黄钊认为,这有助于中国政府建构“世界都在仿效中国经验”的形象。同时,中国透过出口医疗物资、派遣医疗小组传递“中国抗疫经验”等方式,向国际宣传中国正积极协助世界,这种“魅力攻势”(charm offensive)既可展现软实力,也能建立和平的国际形象。(注:“魅力攻势”(charm offensive) 的关联,出自美国记者库兰兹克(Joshua Kurlantzick)2007年出版的《Charm offensive: How China's Soft Power Is Transforming the World》。书中提到,中国为建立和平的国际形象,积极接触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透过文化宣传和对外援助展现“软实力”。)
除了直接论述自己为全球抗疫的付出,中国官方推特也透过与他国比较来“凸显”自己。从本篇报导搜集的数据可以发现,美国是中国对外批评的最大箭靶,在带有批评对象的231篇推文中,近8成是批评美国政府。
(图表6)
2月时,中国疫情远比他国严重,这时中国外交部推特多次把COVID-19和2009年的H1N1疫情拿来对比,主张流感和H1N1疫情比COVID-19更严重,也转发伊朗外交部长查瑞夫(Javad Zarif)的推文,表示“中国比美国负责任”。
3月,中国开始批评美国未能控制国内疫情,也不愿意帮助其他国家。例如赵立坚在3月23日转发《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的推文,先提到当日意大利死亡人数飙升,再质疑:“美国和中国现在不应该共同帮助欧洲吗?除了连任和推卸责任外,川普总统还在想什么?”(Shouldn’t the US and China jointly help the Europe now? Is there anything else on President Trump’s mind except for re-election and passing the buck?)先把中美两国的角色定义为“救援者”,再暗示美国“失职”了。
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推文中,一向被视为“世界领导者”的美国,不仅国内抗疫无能,也没有负起国际责任,甚至还扯后腿、影响其他国家接收外界医疗物资。
例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责美国对古巴、委内瑞拉、伊朗等国实施经济制裁和禁运令,使这些国家无法接收外界医疗物资,并转发查瑞夫的推文,上头写着,面对美国以“医疗恐怖主义”(#MedicalTerrorism)取代了“经济恐怖主义”(#EconomicTerrorism),世界不能保持沉默。
蔡文轩认为,因为美国是自由民主的代表,这波批评暗示了“民主体制”和“共产体制”的较劲:“他们其实想对国内人民,还有部分比较拥护威权体制的人表达,今天民主体制所表现的救灾能力不见得比中共的体制来得更好,所以他强烈地去批评,背后散发的是自由民主不见得是最好的。”
台湾抗疫信息遭冷处理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推特直到4月,才首次提到台湾。
4月3日,美国白宫国安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发文感谢台湾捐贈200万个口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对此推文,要美国不要让抗疫行动“政治化”。另一次提到台湾,是在4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和赵立坚分别推文表示,台湾若要参与WHO等国际活动,须遵循“一中原则”(one-China principle)。
除了以上两类推文,台湾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推特中,几乎是“神隐”状态。即便WHO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4月9日指自己被台湾恶意攻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推特也仅是 发文谴责种族歧视行为,内文并无提及台湾。
蔡文轩分析,在这次COVID-19疫情中,中国官方把台湾定调为“以疫谋独”,加上台湾此次抗疫成果不错,故会在推特上“冷处理”,不会主动提起台湾。
蔡文轩认为,台湾不需要和中国打口水战,在全球疫情险峻的现况下,台湾防疫成绩相对亮眼,把防疫政策和经验归结为“台湾经验”供其他国家参考,对台湾会更有利。
推特大外宣关键目的:对内维稳,增强民族主义情绪
在这场关于疫情的论战中,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推文遵循着中共的核心思想,从最初的消声,到强调正能量与政府的抗疫成果;在“战狼式”发言的同时,也呼吁国际合作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摆脱“疫情重灾区”的被动处境后,中国正努力建构着一个向世界输出物资与经验的“伸援大国”。
但修正国际形象只是目的之一,维护内部的稳定才是大外宣的关键。蔡文轩认为,赵立坚“战狼式外交”的受众并不是海外民众,而是与推特隔着高墙的中国人民。
“(赵立坚)这些话并不会得到境外人士的认同,但它很容易激起国内的民族主义,因为民族主义情绪是没有是非对错的,只有『中国认同』与『非中国认同』的问题。”
习近平上任后,中国政府更加重视对于民族主义的操控。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副教授周嘉辰表示,习近平透过反腐来赢得民众的支持,透过宣传“厉害了我的国”来强化民族认同,并用“脱贫攻坚战”稳固民心,这种诉诸人民的做法与民族主义相挂钩,也更加容易滑向战狼式的民族自信。(注:脱贫攻坚战,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国共产党于2015年底开始进行的执政方针,目的是在2020年底前,解决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问题。)
而根据周嘉辰的观察,虽然推特在中国被禁用,但这些英文讯息会及时被翻译,再以中国官媒报导的方式或社交平台转入中国。
例如在3月22日,《环球网》发表一篇〈中美外交发言人推特对战!华春莹连发三推:谎言与诽谤不能让美国变得伟大〉的文章,报导华春莹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欧塔加斯(Morgan Deann Ortagus)在推特上关于“中国是否疫情信息不透明”的论战,这些推文便被《环球网》透过截图,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
中国一边在国内控制舆论,一边在推特上与其他国家论战,背后逻辑是一致的。黄钊认为,就算中国民众翻墙,当他们看到政府在推特强硬捍卫中国的国际形象,反而会进一步增强民族主义情绪,这导致对内与对外宣传融为一体,而外交部推文正是其中的连接点。
※本报导为《报导者》与自由亚洲电台(RFA)中文部共同制作。
【资料分类】
本篇报导爬梳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SpokespersonCHN)、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zlj517)、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MFA_China)三者2020年1月1日至4月10日在推特的发文数据,针对该时间段共4,574则推文进行分类。以人工标记的方式,先将推文区分为"与COVID-19有关"和"与COVID-19无关"两类,再依议题属性进行9项分类。若一则贴文中有两种属性以上,则会标记多种分类,各项分类依据如下:
【参考资料】
1. Huang, Z. A., & Wang, R. (2019). Building a Network to "Tell China Stories Well": Chinese Diplomatic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on Twitt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3, 24.
2. Cappelletti, A. (2019). Between Centrality and Re-scaled Identity: A New Role for the Chinese State in Shaping China's Image Abroad.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4(3), 349-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