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北明非常识:始皇帝“毛主的习”·习近平的权力路(31):习近平牵牛,陈良宇拔桩,路断上海

0:00 / 0:00

懂得中共权力结构和职位潜力的人知道,市长和省长部长虽然官职权位相当,但市第一把手官职不仅数量小,少于省部级干部约三分之二,而且权力含金量高,假若官至直辖市委书记,等于接近了升级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位置。直辖市上海尤其特殊,由此渴望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那个权力核心。所以论及中共权力之路,有“得上海者得天下”之说。习近平进入第三梯队二十四年后的2007年,由浙江省委书记调任上海市委书记,标志着他被选为王储;同年10月中共十七大闭幕,他就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标志着他跻身国家领导核心,成为未来必然的红二代接班人。

习近平牵牛,陈良宇拔桩

海外舆论对习近平接替前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之举,有“陈良宇拔桩,习近平牵牛”之比。“牵牛拔桩”这句成语来自《易经.无妄卦.六三》,意思是说,他人牵走了牛,自己却为他人拔起拴牛的桩子,比喻别人得到实惠,自己却牵连受累。清代学者翟灏在其著述《通俗编》卷二八“兽畜”中,对此解释的更具体:”……言行人牵牛以去,居者反遭诘捕之扰也。”以此比喻习近平取代陈良宇上海市委书记,固然形象生动,但是以仅道义价值评价二人个人的权力得失,不能涵盖其所隐含的中国当代政治秘诀。为了揭示其中意义,需要了解习近平牵走上海市委书记这头权力之牛之前,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为何路断上海,怎样为习近平拔了桩。

陈良宇,四零后,在上海2002年到2006年当政期间,以经济手段改造上海,成效卓著,成一方诸侯,引发中央调控机制,拒不从命,遂在内部权力剧烈痉挛中销声匿迹。他是被囚禁而消失的:判刑18年。假使他刑满出狱,届时将年届八十,除非中国天翻地覆,一切都成前尘影事了。

据中共党媒2016 年5月和2017年12月两度相关报道,陈良宇依然在秦城,编号0702,这是他入狱的年和月。"0702"被单独囚禁,生活条件特殊优待,但监控也特殊:牢门外层包着铁皮,门上窥视孔24小时监视,岗哨三道,独立小分队贴身看守。坊间推测,中共通过展示陈良宇的监控级别暗示:他不可能提前出狱。 (阿波罗网李华明报道:党媒披露陈良宇狱中生活 打破「保外就医」放风 )关于他提前释放或保释的各种传闻随之消解。

改革开放,上海先锋

陈良宇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制定了大量政策以加速上海经济发展并力促上海的民生保障工程,力图在20年内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其中有不少政策具有相当程度改革创新性。同时,在他推动下,许多重大的市政建设和生产项目上马,如启动并建成洋山深水港,使上海港一跃而为全球货物吞吐量最大港口;规划建成世界规模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上海轨道交通;谋划上海获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权并努力推动相关筹办工作,吸引外国投资数以亿计;他并探索和酝酿中国大陆第一个自由贸易区项目——上海自贸区的规划方案,大有以“主要商业中心“与香港、东京并驾齐驱之势。他是名副其实的经济改革大手笔,扩大融资、规划布局、交通建设、改善民生、安顿住房、治理污染、福利措施、科教兴市、对外开放、保护方言,文化传承等方面,均有声有色,领全国直辖市经济与管理改革之先,上海因此经济持续发展,年经济成长率均超过10%,市民实际生活水平大幅改善。陈良宇制定政策活跃市场经济,使得上海的房地产业快速繁荣,房价逐步上涨。

2005年12月10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陈良宇(左)和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右)共同为洋山保税港区揭牌。此后,不到一年陈良宇被双规;不到两年习近平取代陈良宇任上海市委书记;不到三年陈良宇获刑18年下狱;7年后,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接替胡锦涛成为最高领导人。图片来自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005年12月10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陈良宇(左)和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右)共同为洋山保税港区揭牌。此后,不到一年陈良宇被双规;不到两年习近平取代陈良宇任上海市委书记;不到三年陈良宇获刑18年下狱;7年后,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接替胡锦涛成为最高领导人。图片来自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依托洋山深水港。陈良宇治下,上海港已发展为世界第一大货港以及世界第一大货柜港。图片源自英文维基百科的Marqueed, CC BY 3.0
依托洋山深水港。陈良宇治下,上海港已发展为世界第一大货港以及世界第一大货柜港。图片源自英文维基百科的Marqueed, CC BY 3.0

2005年中共第四代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上任后,为防止经济过热,多次进行经济宏观调控。但陈良宇则认为,宏观经济调控压制上海发展,于是他抵制中央经济方针。在2005年4月国务院为实施宏观经济调控而召开的全国各省市领导人会议上,他不仅公开发言,指责此举违背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论,而且批评这是非科学的发展观,是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他甚至拿出事先准备的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福建和上海五省一市的经济数据,证明中央调控政策的错误。他直接叫板说:如果因宏观调控造成经济下滑的后果,“中央要为这样的决策失误负责任。”

国务院调控的主要针对目标是房地产过热现象。而陈良宇认为,为了上海经济不降温,必须保持房地产业持续走高。开会前,他从原香港特首董建华了解到,香港有几年经济不景气,是因为董建华在香港"为人民服务"而搞廉价租房,导致房地产业受冲击,连带其他行业也被下拉的结果。房地产是香港产业的支柱,也是上海产业的支柱。他认为:楼价飞涨是因为房子供不应求,土地暴利是因为土地供不应求。他不仅特立独行,还侍才放旷,出言不逊,开完会回到上海说:"供求关系的道理,卖西瓜的小贩没有一个不懂的。可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中间有人就是不懂,连不懂装懂都不会"。(杨中美《习近平——站在历史十字路口的中共新领导人》p.149)

他的做法导致中央的经济政策无法在全国通行。

这是中国经济走向市场化时所必然发生的路线之争。但如此强势地反对中央决策,不仅有离心力,而且有诸侯僭越称王之嫌,陈良宇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在一次市常委会上,他以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为话头,说上海就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是这个先进性的象征,是中国的光荣。(参阅同上)

胡温政府整治陈良宇

为了避免调控在全国范围内遭到更大阻力,必须削弱上海帮的势力;而为了维护中共第四代的集体领导权威,必须打击上海帮悍将陈良宇。这是这个权力集团的性质决定的。

多次商谈之后,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的曾庆红终于被胡锦涛说服,同意如果不支持温家宝、不对陈良宇实行约束,将影响中央集体领导的权威和中央政策的推行,各地方诸侯可能形成对中央集权的对抗,从而危害中共一元化领导。——权力重于建设,政治高于经济,这是中国政治的特色。

整治方案最终出台,堂而皇之。不是要解决房价失控问题,而是要解决社保基金年挪用问题。中央政府曾有规定,任何人不得挪用社保基金。而2002年崛起于上海商界、2005年中国《福布斯》富豪榜排名第16位的张荣坤,分别拥有沪杭高速公路、嘉金高速公路30年和25年经营权,其麾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资产到2006年猛增为136.2亿。这位富豪当年的启动资金全部来自上海社保基金。

冲突起于抵抗中央宏观经济调控,解决办法却另辟蹊径——调查抵抗者的其他问题,这是把经济路线问题,操作成了整人斗争。

2006年初,原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确诊癌症,离职休养,开启中纪委调查上海社保基金案之门。6月开始,中纪委130多人的庞大调查组陆续进驻上海,在通常的隔离讯问、个别谈话 、信访举报、网络技术外,还安插卧底 (联合早报网2007年10月12日:"中纪委'卧底'挖出陈良宇")。

根据蛛丝马迹追根索源,历时一年之久。——从地方到中央,中共七千万各级官员都算上,有几个经得起目的明确、目标清楚、长达一年、130多人的调查?

陈良宇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他认为这不是整他个人,而是借故打压整个上海。他似乎还是把经济建设方式当作这场斗争的轴心。据上海市长韩正后来交代:陈良宇多次召集部分市常委碰头,说 "宏观调控,七成是对着上海的,压上海是明的……";说"反腐败,上海市委举双手支持;借社会民意整市委就难服";说:"有问题不要都向中央送,搞垮上海,谁高兴?不要想得这么单纯。"(署名施维鉴所著《陈良宇传奇:上海帮的末日》)

陈良宇甚至布局扰乱调查。但是他没能扛过胡温联盟的中央集体领导。他正是由于2006年上海市部分政府官员被中央指控违规动用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投资活动而涉案,遭中央惩处的。工作组进驻上海三个月之后的9月21日,中纪委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报送《关于上海调查工作》第三份报告,证实了陈良宇下属的违规金融活动以及其他一系列违规违法活动。从9月21日起,中央政治局常委连续开会,23日的会议历时9小时,最终表决以六对三票过通过处置陈良宇的决议。(参阅同上)

大难临头,人在上海的陈良宇似乎无动于衷,北京中央政治局常委们为他的命运开会时时,他照常出席活动,观看在上海举行的世界田径大赛。次日一早八时……(待续)

目前人在秦城监狱的陈良宇究竟是否是国家罪犯?这次篇幅没法子说完,下次我们要看看从胡温政府,到习李政府的行为是如何证明陈良宇无罪的。自由亚洲电台,【北明非常识】,我是北明,谢谢收听,下周再会。(注:音频/播音中省略了括号中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