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北明非常识:始皇帝“毛主的习”——习近平的权力路(19):性格特征2:坚韧持重深藏不露

上次我们说到习近平性格沉稳理性。很多人会说,其实中共大多数领导人给人的印象就是四平八稳、不动声色,开会照本宣科、讲话遵循党八股……。确实如此。不过这种集体作风,是出于这个权力集团对外要整齐划一,与最高权力保持一致这种需要。近年以来,中共内部高官丑闻披露较多,我们即可了解在镜头后面,屏幕后面,麦克风后面,他们并非千人一面,而是各有性情。尤其是红二代太子党们,在某种程度上,应该说摆脱了第一代领导人刻板、木纳的集体面貌,更多地显示出个性,比如薄熙来的自信果断、甚至刚愎自用,再有我在前几集中讲述过的南京市委书记楊卫泽的随机应变,风趣幽默,在镜头面前相当放松,敢于展示自我,甚至锋芒毕露。与他们相比,习近平理性沉稳的性格,相当突出。

习近平在镜头前没有太多展示,并不意味着他平庸无能,他性格中有深藏不露,不为人知特征。这些特征,从下面几故事中可以看见端倪。

一个故事发生在梁家河,是他在那里当村里的党支部书记的时候。那时候村里老乡有了纠纷会去找他要求解决,或讨个说法。某些时候,他居然能采取这种办法来解决问题:啥也不说,什么也不做,等着问题自己解决自己。

有一次,他不紧不慢地对前来要求解决麻烦的老乡说:"过两天再来吧。到时候,问题也就自己解决了。"(习近平的升迁之路/NYT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21116/c16bio/ )

你可以理解为这是推诿,但是不难明白,某些棘手问题,最终就是以这种方式获得解决的,或者不了了之的。这种办法既“解决”了难题,又不浪费资源,也不激化矛盾,更不必搭上时间、陪上精力。

民主美国曾经是一个酗酒犯罪率很高的国家,立法禁酒又不得民心。国务活动家门对此毫无积极的解决办法,最后他们的办法就是:让时间去解决问题,他们说:时间会延长痛苦的体验,痛苦的体验才能让人民清醒,才能明白自己真正的需要。不能小看红色中国的动乱年代发生在梁家河窑洞里的这件鸡毛事。共产党是冒进主义政党,共产主义在各类政治光谱中属于激进主义,“前进”、“进步”、“向前”、“变化”和“不断革命”是共产主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一直到八十年代末期,中共建党六十多年、执政也已四十年,在无数次的激进主义政治运动中内政外交都疲惫不堪之时,邓小平,这位时年八四高龄的中共耄耋政治老人,才总结出来另一种行事风格:叫做韬光养晦。可是早在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激进之风席卷中国,风靡世界的时候,时年20郎当岁的习近平就对此道无师自通,懂得有所不为、或无为而治了。这件事情同时说明,他对事物的观察力远远超出了他的年龄,他根据事物自身规律来处理问题的智慧也超出了他的年龄。

再一个细节。文革时期的1974年上半年,奉江青为首的"四人帮"之命,中国到处展开"批林批孔"(以 批判 林彪孔子兩個人為主題的 政治運動)运动。习近平与他同村搞"社教"运动的知青陶海粟,以及部分社员一起到公社去参加一个全社规模的批判大会。所谓的"社教"全称叫做"社会主义路线教育",就是要以阶级斗争为纲,推行所谓的"大批促大干",以便"堵住资本主义的路","迈开社会主义的步"。会上,他们看到的场面是,邻近几个生产大队社教工作队送去的大队干部,变成了批判对象,低头站台上,接受全社批判,罪名是"不重视妇女工作"。

台下的习近平和陶海粟完全不认同这种做法:不重视妇女工作,充其量也不过人民内部矛盾,用得着采取这样的办法整人家吗?他们一边看批斗一边小声发议论,陶海粟愤怒中有一种冲动,想上台去把他们的批判会给冲了!

陶海粟当时是共青团延川县委书记、算是上边来的领导,假若他这么做,应该能达到目的。他当时就是这么跟习近平说的。心同此理,情同此心 的习近平的反直接应却相当冷静,他连忙阻止陶海粟说:"不要不要"。(陶海粟:"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爱思想 http://www.aisixiang.com/data/103568.html)

事后陶海粟回忆,他当时不过是说说气话。时间应该是1974年,幸亏陶海粟说了这句气话,我们因此有机会了解陕西省延川县冯家坪公社“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批判大会台下,这当时不为人知的一幕,并可以据此确认, 时年二十,血气方刚,几年前还因反抗政治歧视常与人打架斗殴的习近平,已经完全摆脱了感情用事的习性,他随时随地自律自制,绝不做任何无用之功。

另一件事,也侧面体现习近平的性格,也发生在梁家河。那是他当村党支部书记之前,人还站在中共大门外被当做对立面对待。

我们知道,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文革期间被共产党宣判为反党集团的分子,习近平则被打入另册,成为是“黑帮子弟”,难以见融于社会。但是逃回北京后重返梁家河的习近平,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决心走群众路线,此一举,他改变了自己的处境。随着处境的改变,他的努力上了一步台阶:争取进入那个把他一家踢出大门的党。

其实习近平这个大反跳抉择,并不盲目,也绝非一时冲动。他所在的陕西,是其父亲习仲勋出生、成长的故乡,也是习仲勋投身革命的基地,历经延安在野、中国抗战、国共内战、治国初期四个阶段。抗战前,习仲勋在那里发动过兵变、从事过武装斗争、农民运动、青年工作,创建了中共“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领导过游击战斗;抗战后,他指挥八路军挑衅过国军、推动过大生产运动、参与过延安“抢救运动”、攻击过国军部队;国共内战时期,他指挥过西北战场对国军作战、指挥过保卫延安之战、协助展开过新式整军运动;到中共建政初期,习仲勋已经是中共中央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北局第二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代主席、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政治委员,他长期主持中国西北地区党政军全面工作:接管西北地区城市、剿匪反霸、二次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韩战……。习仲勋把自己一生结结实实献给了中共事业,他的生命之根就是中共政治之根,深深扎在陕西这片黄土高原。几十年间,他在那里的人脉关系网广泛而深厚。这共产党的老革命根据地,也是他自己的根据地。习近平从那里开始走群众路线,打开了自己村里一方小天地,再就地争取入党,其大环境的优势,中国任何其他地方都无法相比。

目标既定,付诸行动,习近平开始写申请书争取入党。

申请归于失败,原因他心知肚明。但既然看准了目标,就不轻言放弃,于是再度申请。当然再度失败,不过他依然如故,继续申请。继续失败,继续申请。屡败屡起,反复拉锯。到他那个红色大门终于为他打开,接纳他成为其中一员的时候,他申请了几次?不是一两次,也不是三、四次,甚至不是五次六次,也不是七次不是八次,而是十次。("习近平曲折而坚定的入党路"/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https://china.huanqiu.com/article/9CaKrnK9Yvp)。

左传·庄公十年》《 曹刿论战》说"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勇气和热情能使人不畏艰险,但是不能持久。那些需要持久才能完成的事业,需要的不仅是勇气和热情,更需要把最初的干劲坚持下去的能力。这些能力是事先的冷静思考和热情消耗完毕的坚持不懈。习近平申请加入中共的这件事情,体现了他坚定不移性格和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毅力。

虽然如此,习近平最终被批准进入中共大门,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原因,相当于足球前卫不断组织进攻之后,突然有了机会临门一脚。机会看似偶然,临门这一脚却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知青们在广大农村惺惺相惜,习近平所在延川县团委书记也是知青的陶海粟,早已耳闻梁家河有个习仲勋之子习近平,并曾经前去探望过他,颇有好感。在农村社教期间,他调习近平到他负责的冯家坪公社赵家河大队负责社教运动。机会从来是给有准备的人提供的,习近平在那里工作半年不负众望,他自己也颇为自豪:整队结束时,他作为20岁的毛头小子,把一个三八年的中共老支书换下来,上了一个三十岁的年轻支书。

工作结束,功德圆满,赵家河留他,梁家河不干。两"河"相争,县里做主,命他回梁家河,要他在村里的党支部工作。因为梁家河姓氏矛盾复杂,非得有个他这个外来的和尚,才能敉平矛盾,念好相互合作的经。但他还不是中共党员,此前10次递交申请,均因家庭背景被拒。这一次,公社再将他的申请上交县委,县委顾全工作,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而且让他就任村党支部书记。(陶海粟:"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爱思想 http://www.aisixiang.com/data/103568.html)

梁家河的埋头苦干迎来了赵家河的机会,赵家河的社教成绩开启了梁家河党支书大门。十度申请无消息,一朝都到眼前来,不仅入党,而且立即做官,习近平终于如愿以偿。但是假如没有赵家河的机会,习近平会不会继续苦干同时继续申请?按照他此前一贯的做法,会的。这就是习近平的方式:不轻举妄动,动则竭尽全力。

下次节目我们要开始看看习近平的气质,并开始观察习近平的价值系统。这是自由亚洲,北明非常识。我是北明。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