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北明非常识:始皇帝“毛主的习”·习近平的权力路(25):李锐低调推助习近平

自习近平掌控中国国家军队党务大权,其日益发展的统治术已经表明他在经济上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治上实行极权主义,意识形态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历史发展的文明成果,无论东方的王道与仁政,还是西方的民主与人权,都毫无踪迹。他日益明确地走上了毛泽东的道路:也就是东西方政治糟粕——西方马克思加东方秦始皇。他执政十年,其行迹昭然于世,无需赘言。不过当习近平登上权力宝座之初,大陆朝野都投以期待目光,中国锐意改革的知识界精英也大都摒 息以待,准备看见一场政治体制的大幅度变革。加大反腐力度之后,经年不见动静,人们依然抱着希望,解释为习近平韬光养晦,为改革寻找时机。无论体制内外,期待改革的人们都不同程度地认为,红二代总会区别于其父辈,在政治上有所超越。中共党内开明人士,党史专家,坚持探索文明治国之路的李锐,对习近平的态度,既有个人独特性,在大陆民主派和异议界又具有典型性。这次节目,我专门考察一下李锐对习近平的态度极其变化。

七十年代下半叶,是习近平及其家族翻身的一年。1975年,5月其父习仲勋解除“监护”返回洛阳;10月,习近平作为工农兵学员,离开梁家河,进入清华大学;1978年,2月习仲勋返回北京皇城,以特邀身份出席第五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4月习仲勋正式复出,上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12月升任第一书记)。正是那时,人在未来化工专家启程路上的清华大学三年级工农兵学员习近平,坚定了毕业后从政的决心,说是要继续陕北村里立下的志向,做一些更能影响老百姓命运的大事。这个决定是习近平1978年春天在北京五道口餐馆饭桌上对其知青好友陶海粟表述的。当时并无人关注这个小餐馆里习近平的这番表白,甚至很少有人知道这回事儿。不过当他毕业后放弃中共中央办公厅和中央军委办公厅的职位,主动反身,下放河北正定县当县委书记的时候,借助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和中共党内干部更新的需求,党内改革势力就开始对其给予特殊关注了。具体说,这是当时的中组部副部长李锐及其所主持的青年干部局对习近平的特殊关照。

李锐离世前对习近平的负面评价,在海外已广为人知,但是他早前对习近平的特殊关照几乎无人知晓。

李锐特殊关照习近平

1985年3月19日,习仲勋与李锐有一次“约谈”,历时两小时,主要内容是习仲勋谈自己的事,不过期间特别谈到他儿子习近平,说习近平在河北石家庄有良好反映,并因此想安排工作,但似乎又感到需要等待时机。对此李锐的回复是:仍在部内或到中央财经小组。这一信息,是李锐1985年3月19日日记中的记载。

美国胡佛研究所李锐1985年3月19日日记影印件截图,北明摄于胡佛研究所图书馆。
美国胡佛研究所李锐1985年3月19日日记影印件截图,北明摄于胡佛研究所图书馆。

习近平当时是正定县委书记,习仲勋当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负责书记处日常工作。李锐1982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掌握实权,负责主持选拔中青年干部“第三梯队” 。习仲勋对李锐表示想给习近平“安排工作”,言外之意就是希望组织提拔。但是我们注意到,习仲勋与李锐这次约谈的时间是1985年3月,那时的李锐已经因故被迫离休,不在其位五个月了。虽然如此,李锐并没有辜负习仲勋望子成龙之意,早在李锐在任职期间,也早在习仲勋对李锐表示想给习近平安排工作之前,李锐已经开始对习近平实施特殊关照了。

这件事,李锐没有写在自己日记里,是他手下工作人员在后来的回忆中披露的。

1983年10月,李锐手下中共中央组织部青年干部局“第一局员”阎淮,到正定对习近平进行考察。阎淮称对这次考察是“三特殊的考察”,他解释这三个特殊是“一,李锐的特殊交代:李锐多次派我考察各地后备干部,都是地方提供人选,李从未指名道姓。”可见这一次李锐破例,亲自指名道姓,要他考察习近平。“二,考察对象的特殊经历:我们历来考察长期政绩突出者,而习近平去年才下派,今年刚升为正书记。”这其实说的是习近平不够正规考察的资格。“三,非后备干部的特殊人物,青干局只考察作为省级后备的优秀干部,习当时并未被省里推荐。”这说的是习不够考察级别。(阎淮《进出中组部——一个红二代理想主义者的另类人生》p216,明镜出版社2017年版)显然,没有李锐的指示,不可能有阎淮1983年对习近平的特殊考察。

经过阎淮及其同事李志民1983年10月这一次对习近平的“初步了解”,1984年习近平与时任团省委书记的栗战书,经过组织部第三梯队考察组正式全面的考察,被确定为河北省第三梯队,进入了省部级后备干部名单。这是阎淮在回忆中透露的消息。我们无法知道组织部对习近平这一正式全面考察以及核准他进入第三梯队是否是在李锐任上完成的,因为李锐是在同一年(1984年)的10月遭人告状而被迫离休的。即便习近平进入第三梯队是李锐卸任后两个月的事,李锐对习近平在权力路上这关键的一步,也可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假如习近平是在他退休之前主持工作时进入的第三梯队,那么他可谓“劳苦功高”了。据报道,同样在1984年,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中央办公厅工作的薄熙来空降到辽宁省金县担任了县委副书记,但是他没有得到特殊关照,没能进入“第三梯队名单”。如果说这一步之差决定了二人今后的命运和中国的走向,也不算夸张。

且不说习近平是否托李锐的福进入了第三梯队,李锐在1984年10月遭人告状选择离休,11月,他就由中组部副部长陈浩平陪同,到河北正定走访参观,期间探望习近平并与之谈话,(李锐日记1984年11月23日)可见他人退心不退,没有放下选拔第三梯队的责任,反而借官位不再而“微服私访”,亲自考察习近平。这事也发生在李锐记述的习仲勋与他那次约谈之前。

李锐对习近平的关切持续不断,并未因为他离职而淡化。2003年或2004年,李锐携老伴和秘书薛京到浙江,再度探望习近平,习近平则请他一行三人吃饭作为回礼。那时的习近平已经从基层县委书记跃为中共崭露头角的浙江省委书记。

李锐私下公开均不提其中组部任上对习近平的特殊关照

李锐在自己的日记中首次提到习近平是1984年11月23日他去正定“参观”并与习“漫谈”那次。他称习近平是“仲勋之子县委书记习”,或“习书记”,似乎习近平与他而言,完全陌生。后来(大约2013年左右)在斯坦福大学整理李锐日记原稿的李锐之女李南央专门为这则日记中这个“习”这个字做了注释,注明习近平的全名及其简历,那时习近平已经是中央军委主席和国家主席。

在以后的日记和回忆中,李锐也提及了与习近平在浙江的那次见面。但是他在中组部任上令部下阎淮特殊考察习近平一事,以及习近平1984年破格进入第三梯队一事,即便在后来他的口述往事《李锐口述往事》(丁东和李南央合作录制整理完成)“臧否人物·习近平”一节,也没有只字提及。这就给人一种错觉,似乎习近平首次进入他的视野,得到他的关照是在他离休以后。

不言而喻的是,他日记中提及的两次与习的会面均属于私人性质,而且时间都是在他离休之后,其重要性与他作为中组部第一副部长和青干局局长,责成部下特殊考察习近平不可同日而语。

李锐是中共党史专家,他一笔一划地记日记,从1935年到2018年3月他住进医院前后83年共计约一千万字。作为毛泽东曾经的私人秘书和中共历次重大事件的当事人,他不仅有历史感,有记录历史的使命意识,而且明确意识自己经历的重要性,此外,人到晚期,他还知道自己的日记将送交美国胡佛研究所保存。他对自己日记的史料价值是完全清楚的。他为何不记述对习近平的特殊关照呢?

李锐不提关照习近平的原因分析

我们无法确定在关照习近平的八十年代,李锐写日记的环境安全程度如何。但假如不是出于安全考虑,那么“忽略”记录他对习近平的特殊考察,有两个可能:一,当初没有意识到此事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习近平当时确实不过是一个刚提拔的县委书记,历史还来得及没有显露他后来“毛病不改, 积习成恶”的兆头;或者二,因为此事“特殊”,鉴于他与习仲勋非同一般的关系,考虑到党内或中组部内人事关系的错综复杂,希望避嫌而刻意隐去。

北明认为忘记记录的可能性小。因为这次考察不仅特殊,而且还相对正式:阎淮和他的同事李志民是在河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陪同下到正定对习近平进行考察的。阎淮不辱使命,虽然不是正规的全面的考察,却完成了谈习的政绩与失误,优点和缺点的所在县级主要领导座谈会,然后在省委组织部长回避前提下,进行了私下约见的单独谈话,主要挖掘对习近平的负面看法;最后他们找习近平本人面谈,自己的工作并请他对那些匿名的负面意见作出回应。他们在调查中得到的印象是,习近平朝气蓬勃、特立独行、平易近人、锐意改革,而那些对习近平的负面看法,阎淮分析认为是因为“年纪大、文化低的人,对干部年轻化和知识化的不满和对改革开放的不太理解所致”。他们在“回中组部必然是‘上天言好事’”,下面的意见则有他们自己的解释。(阎淮《进出中组部——一个红二代理想主义者的另类人生》p217,明镜出版社2017年版)如此认真翔实的调查和报告,李锐不可能没有印象;李锐平时连起居日常、每日服药、友人来访、电视新闻、阅读感受、“妄议中央”等都记入日记 ,阎淮关于这次特殊考察的报告,李锐怎么可能在日记中忽略呢?

即便在1985年 3月19日习仲勋与李锐的约谈中,习仲勋谈到习近平近况,李锐的回复也极为简单,以“我提出仍在部内或中央财经小组”一笔带过。他闭口不谈他任上对习近平的特殊考察及考察结论。假如日记所记确然,那么有可能是出于人事相关的组织规定或保密纪律。但是卸任之后,他亲自到正定的访察对习仲勋也只字不提,就是一种刻意的低调了。

李锐之所以如此低调处理他对习近平早期的特别关照,应该与当时他自己的处境和人事关系有关。青干局成立之初,李锐对前去报到的阎淮说“中组部情况挺复杂”。而阎淮在中组部一番走访串门后发现,“中组部历来是‘内升制’,对突然冒出来的青干局,对外面‘空降’的局长和局员很不感冒,议论纷纷。” (阎淮《进出中组部——一个红二代理想主义者的另类人生》p186,明镜出版社2017年版)这种情况下,李锐希望避免的,应该是在众目睽睽、议论纷纷中,对习近平特殊考察的消息导致节外生枝。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小圈子,价值观念异同,对重大事务看法的异同、经历的交错和旧有的关系,利益的异同,是各种圈子形成、变化和更新、组合的基础。中共铁幕内,在八十年代文革结束、改革起步、新旧事物交替、干部更新的时期,更不能免俗。1982年2 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李锐官途不利而退休,旋即被陈云调入中组部重用,晚辈胡耀邦曾经认为李锐是陈云的人,一直与他保持距离,后来才发现他“是一个按自己思想办事的人,不是一个‘跟线’的人”,从此他认同了李锐。而李锐则与胡耀邦一样,最初因为陈云指明道姓要求李锐在组建青干局时,必须调用阎淮而不需考察,故认为阎淮是陈云陈元父子的人,一直与阎淮保持距离,他是从后来的工作中认识了并认同了阎淮的。但那时,他已被水电部副部长李伯宁、宣传部长邓力群、前妻范元甄等左翼人士先后告状而下课。——这一切看起来错综复杂,李锐为要按原则做事如青干局选拔第三梯队,按自己的主见做事如特别考察习近平,必须小心谨慎,以免节外生枝。(待续)

这是自由亚洲,北明非常识,习近平的权力路,李锐对习近平特殊关照并可以低调。下次这个节目,我要分析一下李锐特殊关照习近平的原因,以便结束李锐与习近平这个话题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