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澎澎和湃湃 2017年五四青年节】
打自89 六四之后,三十一年来的五四青年节纪念活动,瞅着近在眼前小一个月的自然规律,总象个吓破了胆连牌坊都立不起的穷酸婊子,这也不是,那可不得,王顾左右而言他,妾争长短而筹谋,旗下拾掇出的年度老火例鸡汤是一盅不如一盅,有时候竟到了五味四调惨不忍啖的地步。
本年度五四鸡汤:《后浪》。由青团委托逼站(bilibili)烹调,添加国家一级演员大料何冰三分钟快枪,不想连汤带水搅和起一地鸡毛,在一个已然永失言论表达空间的世纪荒蛮之地,骤然扬沸起一锅不小的“说话奇迹”。
后浪文案:
那些口口声声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着你们,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科技的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地享受。自由学一门语言,学一门手艺,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很多人,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你们只凭相同的爱好,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我看着你们,满怀敬意。向你们的专业态度致敬!你们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你们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向你们的自信致敬: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向你们的大气致敬: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更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有一天我终于发现,不只是我们在教你们如何生活,你们也在启发我们怎样去更好的生活。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着你们,就像我一样。我看着你们,满怀感激,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因为你们,这个世上的小说,音乐,电影,所表现的青春就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心里有火,眼里有光。不用活成我么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如果你依然需要我们的祝福,那么,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条奔涌的河流......
总体来说,无甚大碍,起码,没有看到听到哪怕那么一点点乌有之乡式的狼图腾呵?即便王顾左右,至少垂眉言他。
但即便如此,节日的致敬标靶,还是爆发了一场群体越狱般与青春有关的“狂欢杀戮型”思维对抗。YouTube上“后浪对前浪的模仿秀”、“后浪鬼畜版”、“后浪2.0”、“后浪演讲:一个慷慨激昂的屁”等类似制作,如过江之鲫浩浩荡荡。
对岸的中华民国也有青年节,但不是在五月:3.29。也有诸如此类的励志短片。去年中华民国青年节,有关部门制作了一部两分钟的“329青年节形象影片”【信念】。没有噱头,不见大牌,明明白白的信念,干干净净的诉求,清清爽爽的感动!
每年的五四,是中国大陆各种各样的人出于五花八门的目的伺机大谈青年理想的一个非常做作的怪味节日,满朋友圈的励志鸡汤、 自以为是别出心裁的煽情口号此起彼伏让人目不暇接至审美疲劳。【后浪】只是这一天无以计数的红色精神澡堂打佯之前扑腾起的水疗按摩人工浪花中带菌的一朵。一旦剥离顶级话剧表演艺术家何冰那出色的独白语言功底,本年度上述逼站五四文案,并无值得一提的句行。
不少网友更煞费苦心的在各视频网站上搜罗历年青年节纪念软广告鸡汤视频用来对比本年度的《后浪》,以示年复一年党的青年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微妙的潜移默化。在此摘录一二:
2018年5月3日华为荣耀联合共青团中央制作并发布的一个青年节视频《硬核青春》,今年5.4,某网友把视频改名为《后浪》发出,结果火了。
【后浪】甚至登堂入室美国主流媒体新闻节目话题并带给观众一次不多见的“笑场”: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旗下CW电视台夏洛特18频道的一档新闻节目中,当何冰那一本正经谆谆教诲的形象出现在背景画面时,几位男女主播前仰后合的几乎笑岔了气。女主播娇喘连连:“(中文字幕)我觉得他是自盘古开天以来这个星球上最搞笑的人了。不过片子里的妹子颜值还是不错的。但是他说的那些真是太搞笑了。他有点像我P站上的小哥哥,节日的时候教我吹箫:'你可以的......' 啊!哈哈!我暴露了!我觉得吹箫是一门艺术啊...我不是那个意思耶......”
海内外相关评论集粹:
本台报道:"《 爹味十足的《后浪》惹怒了"后浪"》:中国国家一级演员何冰在五四青年节在视频《后浪》中激情澎湃地向下一代人喊话,却招来不少年轻人批评他的演讲"爹味十足",以国族主义和网络消费主义,绑架和排除那些生活在城市底层、被资本和权力碾压的沉默者和异见者。这些年轻人拒绝在刻奇、谄媚、压制批评的一潭死水中遗忘掉真正的五四精神。"
呵呵,这盛世,鸡汤并不如你我所愿:国人品出了爹味,洋妞品出了哥味。
搜狐博主:"年轻人觉得《后浪》里的生活不是自己过的生活,而是1%的顶尖UP主的生活。中年人则像何冰一样,觉得年轻人过得这样的生活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也是自己创造施舍给年轻人的,年轻人应该感恩。两种思潮发生剧烈碰撞,于是引发了一次巨大的社会讨论。而后面一些博主的模仿视频,则更多从下里巴人或者自嘲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不屑,但到底现代年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其实并没有一个合适内容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
澎湃言论:人民日报对《后浪》点赞,称青年就是立于潮头的后浪。新京报却疾呼:"无论是'年轻人一无是处',还是'你们都是对的,听你们的',其实骨子里都有一种傲慢,而不是平等意义上的理解和对话。" 一面是对《后浪》的积极响应,一面是对《后浪》的嗤之以鼻;一面是"前浪"对《后浪》的深得我心,一面是"后浪"对《后浪》的"就这?"《后浪》的争议,不仅在于本身,更在于两代人的话语隔阂。
传统意义上三大外媒中文网在"佛系"了好一阵子之后,于五月中旬"油腻"了进来。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主编,纽约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袁莉5月14日在纽时发表专栏文章【《后浪》之争:一场有关中国未来的代际冲突】,将事件归咎于代沟:
"过去一周在中国互联网上演的这场冲突,相当于一场有关世界另一个超级大国未来的辩论——特别是关于中国年轻一代的思想和灵魂。这样的紧张局面已经酝酿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冠状病毒的爆发——以及中国政府淡化其最初失误的宣传攻势——使这些紧张感进一步凸显出来。每个社会都有代际差异,但在中国,这种差异格外鲜明。"
金融时报中文网则以【后浪、"赛先生"和回音室】为大标题,重点连带着博明的那场著名的纪念五四中文演讲。这篇同样发表于14日的文章认为:

"从博明的整个演讲来看,五四的启蒙还未完成,当代的'后浪'尚未体现五四精神。也就是说,当博明回顾五四时代的光芒,质问中国人是否还会等到下一个世纪才能等到'德先生',《后浪》演讲企图带动对当下中国的自豪,认为当下年轻人代表了中国社会所享受的'选择的权利'。博明认为过去的几个月中,虽然许多中国人表现出了道德和行动上的勇气,追求一个世纪前五四运动的领军人物胡适、张彭春以及后几代人的共同理想,但是,现在'五四'的核心思想每次都会被言论审查抹灭,被指责为'不爱国'、'亲美'和'有颠覆性'。"
上述两篇文章隔靴挠痒,均未触摸到当代中国社会青年问题的痛点,文章作者似乎依然没有意识到“五四青年节”是由中共建政当年钦点的政治节日,是和两会一样泥捏的花瓶,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五四语言也会随之不同,五四色彩也会随之变幻。因此,中共百年五四纪念,并不存在什么“永恒的主题”。
其实,【不同的声音】对这一轮自觉或不自觉感受到被侮辱被损害的后浪们很多时候处于无目标甚至无目的的赤脚空拳穷追猛打颇不以为然。确切的说,目前这种恶劣至极的言说环境下跳出来聒噪的后浪们,大都是以色彩斑澜玲珑善变着称的小粉红。前些日子病不病毒他们围攻一位坐困孤城的大作家;这些天来浪不浪的他们羞辱一位德艺双馨的老演员。
毋论左右,攻击背后的性质和出发点是一模一样的。说实话,他们,才是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呢!在这些个通常匮乏招架之功毫无反抗能力的文痴艺呆面前,青年攻击者们享受着百分之一百安全的虐囚般家暴式快感。
在同一时刻,他们绝不会转战这盛世每时每刻都在大量发生着的重大社会事件中骇人听闻的不义不公。因为他们知道,这类言论,哪怕假以低至最柔顺的极微小关注度,都会给他们的迷幻人生带来一丝危险性,而他们,向来是安全第一的。
为什么被无以计数的国人几十年来难得一见感动得涕泪交加或第三次思想解放煞有介事灵魂拷问般的【后浪】效应,一出国门顷刻间蜕变成一个毫无疑问的超级笑料?是宏观社会制度阶级烙印的国民性原因使然,还是这位国家一级演员何冰大师几十年来银幕上荧屏里塑造的无数人物形象先天性缺陷带出的不同个体视觉偏见?是bilibili的错误选角,抑或【后浪】创作者中南海的王沪宁们看走了眼?
澎湃:遗憾的是,在《后浪》走红后,很多对其不满的人将自己的愤怒发泄到演讲者发泄到演讲者何冰身上,何冰微博很快就彻底沦陷了,留言区充斥着一片谩骂、声讨之声,否认《后浪》的大有人在,各种批判言论声声入耳。有的网友表示何冰"演技不错,钱也没少收,良心什么的无所谓",有人批评则更为犀利,直言何冰不配为老艺术家,德不配位。我想说:吐槽《后浪》可以,但不应进行人身攻击,过分了啊!一向不玩微博的何冰可能没想到自己会被骂得这么惨,在微博系统发送的生日祝福下,6000条恶意评论突然涌入,让人感叹不已,莫非老戏骨要晚节不保?还好他平时不玩微博,不然看到这么多扎心评论和负能量,保不齐会心塞不已。
接下来的文字纯粹站在观众的角度对影视作品或演员表演风格的艺术批评,并不涉及政治化的人身攻击。
荧屏初识何冰,是2002年他参与主演的电视剧《空镜子》。这部戏里何冰以超本色化的精湛演技,极为成功地扮演了一个唯唯诺诺的、心理极度阴暗的、阳痿的,可悲、可怜又可恨的猥琐小人翟志刚。或许由于本色配套过于成功的人物塑造,何冰的翟志刚喧宾夺主,成为这部电视剧留给观众难以磨灭深刻印象的头号角色。或许就是由于这个“好事变坏事”的重要缘故,之后近二十年时间由其饰演的无数影视作品中,只要何冰出现在屏幕,不管是正反角色,无可救药的,眼前必然同时映射出翟志刚那讨厌得让人作呕的阴暗身影,包括这次的【后浪】!
节目的最后,我们转播一段目前被中共玩失踪玩到不知去向两个月之久的北京青年律师陈秋实在2017年五四青年节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