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事件党内高层的运作,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清楚的,因为材料都发表了,没有什么秘密了——《最后的秘密——中共十三届四中“六四” 结论文档》出版人 鲍彤之子鲍朴】
任务性的三小时鲍彤访谈已经以分为四集每集半小时的所谓【89为碑:鲍彤的两个30年】,在6.4三十周年纪念日前连播完毕。
颇具戏剧性的是:末集『尾声』的首播日5月31日,节目主人翁的幼子鲍朴,接力赛般的成为当天全球新闻人物,由他创办的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在这一天隆重推出了6.4类畅销书《最后的秘密——中共十三届四中“六四” 结论文档》。
也是“寸劲儿”,老北京叫“赶上了”。这本二百多页从头到尾都在“红头泄密”的中国大陆顶级禁书的出版,在“保密”,这个充满中国特色的政治主题上,把鲍家父子两代人,至少在【不同的声音】里连到一起了。
“我这一辈子没有泄过密!” 【89为碑:鲍彤的两个30年】第三部分里的鲍彤非常肯定的说。
“我没有义务替中共保密!” 《最后的秘密》成为全球新闻话题后受访的鲍朴非常肯定的说。

【不同的声音】今天站在父子之间,就冥冥中徘徊着的“泄密”幽灵,两代人三十年间“永恒的主题”,鲍彤之后,采访鲍朴。
鲍朴,八九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6.4事件父亲鲍彤失踪后,因政治迫害株连九族的恐惧出走海外。九八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国际关系及公共管理硕士学位,零五年在香港创办新世纪出版社。
在自以为采访角度还算奇僻的三小时访谈之后很失败的发现,鲍彤的口述轮廓依然勾勒得朦朦胧胧,缺乏肌理和光影的关键性细节。可以肯定地说,二十多年来外媒扔在鲍彤身上或许上万个小时的精力投入,至今没有在“泄密”(郭文贵的语言叫“爆料”)上打开哪怕一小块缺口!
这几天回放了一下【89为碑】四集连播,作为记者,不很满意:受访者看似兴致很高,思路清晰,几乎是如数家珍般的侃侃而谈,但内容很遗憾的三七开。这个七,是同包括【纽约时报】李南央等多位采访者早已谈过,甚至谈过不止一次的重复内容。这里可能的原因:虽然早已不是党员了,但骨子里残存的党性依然在起作用。
二十年前《鲍彤答张伟国60问》文字采访中受访者明确告诉记者:“我和中共已经分道扬镳,但过去有很深的渊源。我不愿意披露中共认为是'秘密'的往事。” 这,或许就是二十多年来无以计数的外媒在鲍彤身上寒耕暑耘却不成比例地完全缺失爆炸性收获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