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场传染病,我们试图检视人类遭逢瘟疫的一些历史经验,期盼能省思今日的处境。
最近网上广传一篇东北大鼠疫,发生在清朝末年宣统二年冬季,也就是1910年。当时鼠疫从俄罗斯传入东北,疫情严重,许多家庭全员病死,横尸街道,犹如鬼城,连前来处理的警察也染病死亡。不过当时晚清政府没有把重心放在管控信息、维稳、处罚“妖言惑众者”这些项目上,而是尽其所能,派出当时能找到最好的专家前往疫区,试图控制疫情。
当时在外务部右丞施肇基极力推荐下,清朝任命拥有剑桥医学博士头衔的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时年31岁的马来西亚华侨伍连德为防疫总医官,赴哈尔滨调查,在进行中国首例有记载的解剖死者后,发现“鼠疫杆菌”,确认这起在中国爆发的神秘疫情是肺鼠疫。
伍连德严格管控传染源、将患者隔离治疗,挑战死者入土为安的传统,将病死遗体集中火化。同时管控哈尔滨对外交通,将疑似个案安置在隔离区每天测量体温。严令前线医护、士兵配戴口罩,当时伍连德发明“伍氏口罩”,利用双层棉纱夹一块吸水药棉制作简易口罩。并且进行大范围的消毒。
清末成功控制东北大鼠疫
当时东三省总督锡良,未封锁消息,反复向朝廷上书,奏报疫情,并且完全信任伍连德,对于伍连德提出的焚尸建议所引发的社会哗然,他力排众议上书陈情,最终获得一道圣旨,助伍连德“奉旨焚尸”。
台湾中原大学教授皮国立说,伍连德将西方的防疫观念和方法首度引进中国,终于在4个月内成功控制疫情。
不过,在1917年鼠疫又卷土重来,隔年1918年中国更历经了一场大流感。那是1918年肆虐全球的大流感,因为当时西班牙的疫情最为严重,所以称为西班牙大流感。从1918年春天到1920年的春季之间爆发了三次,造成全世界5亿人感染,死亡人数估计5千万到1亿人,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还多。
中国1918年挺过肆虐全球的大流感
皮国立教授说,由于京、津地区在上半年已经经过肺鼠疫的洗礼,整个防疫机制与政府的动员能力比较规范,也可能是京、津为当时的政治中心,所以政府官员比南方官员更为积极。而在南方则有慈善团体雇医师组医疗队防控疫情,大流感最后终于消散。
中国在一百年前历经东北鼠疫、大流感,以至于2003年的非典和如今的新冠肺炎,传染病随时可能再来。
皮国立提到美国作家威廉麦克尼尔在其《瘟疫与人》的书中说,当微生物跟人交战时,微生物不是要把人杀死,如果人死了,微生物也会灭亡。所有传染病爆发都是因为人群拥挤,或者因竞争资源食物不足,人们食用野生动物。现在很多传染病都跟野生动物有关。古人因为没有能力去杀捕动物,大多食用果子植物,但当人们开始畜牧,很多传染病随之而来,所以一旦爆发传染病,立刻断绝人与人的接触是有效的手段。他说麦克尼尔的书也让人们发觉,原来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不只有战争,还有瘟疫,瘟疫有时候会摧毁一个帝国。
瘟疫可能摧毁帝国 对统治者是很大危机
瘟疫对统治者是很大的危机,皮国立说元朝有几个皇帝就可能死于鼠疫,清朝康熙则是感染过天花,天花爆发时,京城立刻实施宵禁,管理人员活动。皮国立说当发现疫情,透明开放的资讯和及时处理对于控制疫情十分重要。
2013年上映的电影《大明劫》讲述明朝末年瘟疫流行,明朝的军队失去战斗力,将军孙传庭起用民间郎中吴有性,吴有性大胆提出疠气致病学说,对抗瘟疫。他写的《瘟疫论》开启了中医探讨传染病研究的先河。《大明劫》描述了明朝末年的腐败堕落,以及大瘟疫带来的末日恐慌,后来明朝灭亡,有人以此电影来”借古讽今”。
中国朝代的崩溃经常和大疫病有关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学者祝平一说,历史上记载过“疫”或“大疫”的情形,古时已注意到全家感染的现象,但当时没有传染的概念。主要是道教里所谓“承负”的说法,意即“前人有过失由后人承受其责、前人有负于后人则后人无辜受过”,认为瘟疫出现是因为祖先有罪过。疫病一旦发生,施药、求神是普遍的作法。由于疫病影响民间经济活动,地方仕绅比较积极处理。在东汉晚期、三国初期和明朝末年,朝代的崩溃通常和疫病有关,天灾人祸经常一并发生。因战争引起人畜死亡,造成卫生不良,而引起疫病爆发的情形,是中国历史上常见的现象。疫病常常跟着饥荒和战乱在一起。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明清史和医疗史的邱仲麟说,古代若在京城出现传染病,有些皇帝会下令施药,但不一定能对症下药,只能针对疾病的症状开药方,或对于死者发放棺材。古代没有现代严谨的防疫观念,有时连病根都找不到,无法检测病毒和细菌,老百姓一旦感染几乎就是等死,特别是像鼠疫这种急性的传染病,甚至可能全家死光。
医学发达的今日,疫病依然凶猛顽强,最近一名武汉医师谈到目睹肺炎病患死亡时,流泪说这种病真的就是瘟疫,病人要是自己过不来,真的就是命,但是身为医师总想能做些什么。
新冠肺炎不会是最后一场传染病,重点是我们能不能学到教训。
撰稿人 陈美华 责编 许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