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白帆。在这一集的节目中,我们针对甘肃岷县农民到全国各地乞讨的有关情况展开调查。
最近几个月来, 在西安、郑州、济南、沈阳等城市,陆续出现了许多在街头乞讨的妇女,他们身裹棉被,包着粗布围巾或者带着绿色军帽,手背上用墨水刺着梅花状的印记(当地人的装饰),有的妇女身上还背着年幼的儿童,手里端着用来乞讨的茶缸,在人多的闹市区乞讨。
据调查,这些新出现的乞讨者大多数来自甘肃省偏远的贫困县,其中以来自特困县岷县的居多。去年十二月中旬,就有近三十名妇女、儿童还有成年男子因为在街头乞讨,从山东济南被遣返回岷县。那么,岷县的农民到外地乞讨的情况究竟有多严重呢?是何原因他们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呢?当地政府是否采取了措施来救济这些特困的农民呢?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首先采访了岷县梅川乡的一名乡干部,他介绍该乡到外地乞讨的情况说:(录音)
他还表示,有部分并非吃不上饭的农民也出去沿街乞讨:(录音)
然而,维新乡的干部石先生对记者表示,梅川乡的农民到外面乞讨的情况十分严重,而且大部分是为生活所迫,梅川乡到外地乞讨的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录音)
另外一名农民王先生也介绍说,很多人家每年春天就断粮,因此外出乞讨的现象十分严重:(录音)
据调查,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的岷县,地处甘南草原,陇南山地以及黄土高原接壤地带,黄河的支流洮河从中穿过,县城海拔2300米,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岷县药材资源丰富,盛产当归、党参等中药材200多种,素有“当归之乡”、“千年药乡”之称。但制约药材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当地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地有四十万农民,但土地仅有62万亩,可以耕种的土地更少,中寨、维新等乡镇土地百分之九十五坡度都是25度以上, 这样的土地只能出产马铃薯。此外,当地的交通十分不便,加上水灾对道路的破坏,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维新乡那名乡干部分析当地贫困原因说:(录音)
他还解释说,部分贫困户是因为疾病,或者火灾、水灾造成的:(录音)
那么,当地政府究竟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救济这些沿街乞讨或者濒于沿街乞讨的农民呢?记者询问维新乡那名乡干部,他表示,当地实际上并没有采取太多的扶贫措施:(录音)
梅川乡那名乡干部则表示,乡里已经为特困户发放了面粉:(录音)
他还表示,上级并没有拨扶贫专款, 农业银行的贷款扶贫项目因为收不上来贷款,也处于停滞状态:(录音)
他还介绍说,该乡财政十分困难,他本人有数个月没有领到工资:(录音)
据当地官方透露,岷县是国家级的贫苦县,2003年的财政收入有五千多万元,该县人均年收入625元以下的特困人口二万多,贫困人口太多,救济款只能是杯水车薪。2001年省里推进的扶贫项目,每年耗资700万元,每个村70 万元,每年能使十个村脱贫,而目前该县有238个贫困村,要使所有贫困村脱贫,需要二十多年时间。维新乡的干部石先生表示,过去农业银行和世界银行还向农民发贷款,现在因为回收效果不理想,现在也拒绝将款贷给农民:(录音)
这位乡干部表示,上级应该给农民更多贷款,帮助这些处于贫困线上的农民:(录音)
那位城郊乡的农民王先生表示,即使有扶贫款,也被各级机关挪用贪污,很少到贫困农民手中:(录音)
他还介绍说,很多贫困农民生病之后因为负担不起医疗费,生重病只能在 家中坐以待毙:(录音)
据调查,贫困不仅令许多老人深受困扰,而且许多儿童同父母出外乞讨,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长年流落在外乞讨的生活,给他们的心里留下阴影。儿子在外打工、儿媳带着孩子出去乞讨的杨大爷对记者表示,他的孩子们是没有出路出外乞讨的,希望社会善良的人们给予同情:(录音)
(如果您亲身经历或者了解类似的个案,欢迎给本台记者白帆写信。来信请寄香港邮政信箱28840号,或者发电子邮件,地址是:zhongp@rfa.org来信中请一定注明您的电话号码,以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