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女乘客呼吁公共交通系统建性骚扰防范机制打击咸猪手

0:00 / 0:00

日前,广州一群来自学校、社会、政府机构各行各业的公交女乘客,致信广州市人大代表,呼吁他们在即将召开的广州市人大代表大会上,把《建立公共交通性骚扰防治机制的建议》提上议程。信中说,“近来频繁曝出的公交地铁性骚扰问题,让我们和家人感到了深深的恐惧与不安。值广州两会之际,同时正值国家如火如荼建设法治社会之际,现就其中一个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公交地铁性骚扰防治问题发出呼吁,期望您能将此事提上大会议程。”

寄信人之一,常坐公交车的广州中山大学学生万钦,本人就是在公交车上受到性骚扰的受害者。她在信中写道,“作为一名女乘客,我觉得日渐频繁的公交系统性骚扰问题已经困扰到我的人身安全权利。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致信人大代表,可以游说到人大代表把我们的建议提上两会,让广州的相关部门能够共同建立一个公共交通性骚扰防治机制。”

万钦通过电话接受了本台记者的采访,她首先谈到不久前她自己在公交车上遭到性骚扰的亲身经历。万钦说,公交车上的性骚扰形式多样,女性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国家更有责任来保障公民,特别是女性在公共场合的安全,这样“咸猪手们”在行动之前,至少要三思而行。

据万钦女士介绍,她和她的伙伴们已经就公共交通系统性骚扰问题的现状和解决方法与广州市交通委员会、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市客运交通管理处、市公安局地铁分局和公交分局,以及广州市妇联进行了会谈。

广州市交通委员会说,他们接到的性骚扰报案不多,万钦认为这是因为很多女性在遭到性骚扰后不会去报案,目前社会的大环境也不利于女性去报案。她说,她和她的伙伴们目前在推动这方面的工作,大家都是女性,大多在公交车上遭受过性骚扰,有切身体会。

广州市妇联曾于2014年3月发布了《广州高校女大学生调查》。调查显示,近90%女大学生表示身边的女性同学朋友有被性骚扰的经历,公共交通(公交车、地铁等)成性骚扰高发区。而此前一个更大范围的“性骚扰行为”民意调查称,有48%的北京、上海、广州年轻女性认为性骚扰行为近三年来增多了,平均每10个受访女性中就有一个曾遭受到性骚扰,公交车、地铁是性骚扰最多发的场所。

2014年9月,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公布了一组8月份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一半以上以地铁为主要交通工具的人不满意地铁的拥挤程度,还有超过40%的19岁到30岁女性认为地铁内性骚扰问题很常见,差不多相当于每四人中就有一人表示常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也曾对北京、上海、长沙和西安的169名妇女进行过调查。调查显示中国公共场所的性骚扰问题比较严重,调查中有119名妇女说曾在公共场所被陌生的异性抚摸,占到被访者的70%。

有分析说,当一些男性对女性发出越来越多的不尊重行为、语言和信息,不能不说,这也是现代女性大龄化、独身主义者数量上升、男性娶妻难的原因之一。

广州中山大学学生万钦对这种分析有不同看法,她说,这是一个误解。

中国妇女权益活动人士吕频在接受本台记者的采访时也谈了她的看法。她说,男人对女性进行性骚扰,与男人结婚没结婚,单身不单身没有关系,也与女性穿得多,穿得少无关。吕频女士说,性骚扰,特别是公交车上对女性的性骚扰非常普遍,说到底,性骚扰就是性侵害。不少女性羞于启齿,采取忍的态度,其实这是不忍也没有办法的表现。有些人说,男人对女性的性骚扰与女性穿得少,穿得暴露等原因有关,这是个借口,因为把错归到女人身上,这是最容易的解释,而且体制和社会也就不必做什么改变。

吕频女士说,目前中国社会对性骚扰还是采取沉默和容忍的态度,因此很难要求受害者去反抗。所以,在吕频女士看来,问题的重点还不是当事人怎样去反抗,重点还是各部门,单位有责任,也有资源去做这方面的工作。当然,吕频女士说,这不是让公共部门来负无限责任,而是看能做什么事情,比如在社会上展开讨论,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对员工进行培训等等。

中山大学学生万钦对本台记者表示,在过去的几天里,她和她的伙伴们,广州的女乘客和志愿者已经把上百封建议信,连同一张精致的“小红帽作战公交地铁性骚扰”的海报,用119封挂号信和140封电子邮件的方式寄给了广州市人大代表。她们在信中说, “安全问题是仅次于吃饭、呼吸的第二基本心理需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根本之一。我们发出呼吁,期望您能将《关于建立公共交通性骚扰防治机制的建议》带上两会,使其有机会成为大会议程!”

信中还提出以下几点关于防治公交系统性骚扰的建议:

第一是在本地法规中加入公共交通防治性骚扰工作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明确防治原则、投诉接待、职责分工、处置流程、监督考核等。将该制度纳入各部门对下级公司及员工的培训和考核中。

第二是立法规定各部门,尤其是公交管理运营部门的员工培训中加入防治性骚扰内容。

第三是立法规定加强防治性骚扰宣传。规定在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中张贴标语、定期播放防治性骚扰和相关法律依据视频、增加语音提示,震慑不法分子,建立举报投诉机制。

第四是落实处理性骚扰“首问责任制”。公共交通设施运营部门的工作人员接到性骚扰投诉后,应立即制止,控制骚扰者,固定证据,及时报警,为受害者提供其他必要的帮助。

对于建立公共交通性骚扰防治机制,中国妇女权益活动人士吕频女士表示赞同。她说,公共交通安全方面有防火防突发事故等各种规则条例,那么保护女乘客在公交车上不受到性骚扰,也应该在出行安全的范围内,只要愿意去做,不应当是个难题。

本台记者宏伟就此采访了天津工人,独立评论人士王忠祥。王忠祥说,广州女乘客建议的立法如能落实会减少性骚扰事件。另外乘客敢于和不良现象作斗争就会好的多。他说他看到广东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人员比较复杂,看到抢劫盗窃事件没有人管,大家都怕自己惹上麻烦,所以让这种邪恶势力有时特别嚣张。实际上并不一定非要动手抓捕,只要去批评呵斥甚至提醒相关乘客,都能取得较好效果,是能做到的。如果做不到是因为政府当中完全积极为下层百姓去办事的人好象不多。就象白岩松说的,制定公交政策的人不是坐公交的人,所以有些事情他们根本就不会考虑到,再加上人大代表有很多也不是相关利益的代言人,所以好多事情传达不下去或者说推动行政落实的力度还不够。王忠祥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有它的优越性,这点不能否认,就是说它想干一件好事的话它可以动员整个的力量来做这件事情,可是它要不做的话就没有力量来推动它做,它就处在那个懒惰的状态,你踢它几脚它都不动,就是这样一个状况。

最后,我们再向听众朋友简单介绍一下世界其它国家如何防止在公交车上对女性的骚扰。

在日本东京,为防止好色之徒在公共交通工具中“行凶”,铁路公司在上下班高峰期设置女性乘客专用车厢,而且地铁行车全程会播放如下广播:“性骚扰是犯罪行为,如遇到骚扰或目击,请大声喊出来,并及时通知车站工作人员。”

而美国是最早提出性骚扰问题的国家。1975年,美国联邦法院第一次将性骚扰定义为“被迫和不受欢迎的与性有关的行为”,并将其作为一种性歧视而加以禁止。纽约警方曾发起过代号为“曝光”的抓捕行动。在地铁高峰时段派出多名女警察扮成普通女乘客,在地铁站和车厢内抓捕实施性骚扰的色魔。

在韩国,即便是触摸女方的非敏感部位,也有可能被认为是性骚扰。

请您收听节目并发表对节目的意见和建议

妇幼论坛节目主持人梒青的推特 (TWITTER)
地址是:HANQIN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