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封锁算不算家暴?校园人情交际家长进退两难

0:00 / 0:00

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要对两个话题进行探讨.

一是对家庭暴力的法律解释和范畴界定,精神虐待和经济封锁等算不算家暴?如果配偶一方不给另一方钱花又该怎么办?二是孩子们之间借着生日等各种由头请客送礼,中国校园人情交际开支过大使家长进退两难。

头一个话题是因为最近的一个报道而引发。几天前,中国各大网络媒体纷纷转载重庆晨报的一篇报道,报道说,在哈尔滨,赚钱不给老婆花就算家暴。该报道称,《哈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将于11月1日起施行,新法规定:除打骂外,精神恐吓、禁闭、冻饿、经济封锁等都属家庭暴力范畴。该报道还向读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说,赚钱得给老婆花,以后不许欺负她,你赞同吗?

虽然几天后经过证实,《哈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中并没有这样的条文,但该报道经过众多媒体转载后,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从热议中,我们可以看到广大网友对现代男女婚姻关系和家庭暴力的界定等问题的关注。有女网友称:这真是一个对广大妹纸有利的好政策,‘老公工资全上缴’这种无数已婚女性向往的事情,原来可以依靠行政法规来保障了”。一名男网友则抱怨说:“如果女人偏要大手大脚花钱,男人不给还犯罪了?中国的女权已经太过了,当个男人太累了吧。”也有女网友提出问题:老婆不给老公钱花算不算家暴?一位男网友说,在大中国一般都是老婆控制家庭收支,我认为不给老公钱花算家暴吧。

还有一位网友说,我觉得如果是合理开销就应当给。男人不应该乱花钱,女人也是如此。如果女的拿着男人辛辛苦苦挣得钱去买奢饰品。那么不给也罢。

一位网友还为此写了一副对联,上联:不给老婆花钱算家暴,下联:花老婆钱必须判无期。横批:老婆最大。

就此,本台记者宏伟采访了天津工人,独立评论人士王忠祥,他说,经济控制或经济封锁是家庭软暴力,它(类似)感情的淡漠、故意在感情上折磨,跟故意的肉体损伤不一样,也是损害精神损害尊严的一种行为,这个在周围也是经常发生的。而家庭中的经济控制一般还是男方控制女方的多一点,但形态跟过去不一样。许多女方收入或经济条件更优越一些,这种情况(女控男)就容易发生。这也很正常,现在的社会进步了,一是谋生手段技术条件改变了。很多有专长的妇女收入高于男方,现在工作不再那么男性化,靠体力和劳动强度来获取劳动收入。

在王忠祥看来,毕竟这个社会还是一种男权社会,尤其政治权利和社会管理权利还是男性居于主导地位,这个格局还没有变化。中国的妇女解放在经济方面比较显著,但在政治权利方面还是不足,男性占优势的形势还没有改变。但在家庭这方面情况就比较复杂,不象过去那么单一,也许男方占优势,也许女方占优势,但从社会对财富的控制来讲总体上还是男性有更多优势。

说到男方对财富的控制有更多的优势,一位在家带孩子的网友说,老公挣钱卡都是在我这的,他要钱我给他,我在卡里取钱了我也会告诉他,我觉得这样很好,夫妻共同管理,不会产生矛盾。如果说是家庭暴力有点过了。

不过据相关媒体报道,一位化名刘霜的妇女结婚后就没有这么幸运。刘霜结婚后一直没有工作,家里开销都是由做生意的丈夫来承担。可结婚多年,等待刘霜的并不是舒适美满的“全职太太”生活,而是经济上的全面封锁。丈夫早就扔下话,买东西超过20元一律不能自做主张,必须要请示,丈夫同意才能买。

刘霜说,在家里她感觉自己更像个保姆,一切大事小情,自己不但没有权利做主,甚至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家里的一切财产都归丈夫管理支配,稍多问一句,即会遭到丈夫的斥责“钱是你挣的吗?有你说话的份儿吗?”

那么象这样妻子买东西超过20元都要请示,丈夫实行经济封锁算不算家暴?精神虐待是不是家暴的一种?配偶一方不给另一方钱花怎么办?

在美国的中国妇权网创建人和负责人张菁女士在接受本台记者的采访时说,家暴分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或者说是身体虐待和精神虐待。精神暴力包括语言上和行为上的虐待,是一种冷暴力。而配偶一方不给另一方钱花,要看其程度,如配偶一方遭受冻,饿,就是家庭暴力的一种,否则还达不到犯罪。所以在这方面要划出底线。

在美国的开业律师项晓吉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就家庭暴力的界定等问题谈了他的看法。项晓吉律师说,家庭暴力一般指肉体上和精神上的虐待,狭义解释是对身体的伤害,与家庭的经济财务安排一般没有关系。夫妻有相互赡养的义务,在婚姻之内,对财务安排有争议不能算是家暴。道德层面和法律层面的东西不能混为一谈。如果家庭中的经济纠纷无法解决,可以诉诸离婚,离婚后要按照法律进行财产分配。

天津工人,自由评论人士王忠祥在接受本台记者宏伟的采访时表示,中国婚姻法虽然对哪些属于共同财产有规定,但实际上做起来却不容易。一方面是大陆民众对合同、契约的概念还认识不足,中国社会还是一个人情社会,所以一般家庭在财产的约定上不是很明显,没有完全公开谈合同和财产的所有权问题,不主张家里这样做,但到了分割财产时这些事就会暴露出来。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第二个话题是,孩子们借着生日等各种由头请客送礼,中国校园人情交际开支过大使家长进退两难的境地。

据武汉楚天都市报援引一名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家长的话说,孩子班上一名同学过生日,他的家长为全班50多名同学每人准备了一份纪念礼,一个颇具心思的相框。礼物虽小,但肯定耗资耗时不菲,家长的用心良苦可见一斑。看了孩子带回来的见面礼,我这做家长的心里直打鼓:该怎么还礼?是不是等我孩子过生日时,也需要如此“劳民伤财”一番?

看来,“孩子过生日,家长送礼忙。一年复一年,花色不重样。”校园生日会似乎成了一种流行的交际方式,这种“分享”在家长们的操办下变得越来越讲究。

一位化名小刚的初中生说,“过生日要请客、考试得高分要请客、评上各种奖项要请客,当上班干部也要请客,很多同学每学期至少得请上一两次客。”他说,在学校里没请过客的同学,会被看做是性格孤僻、人际关系差。

但问题是,中小学生本无经济来源,他们的一切花销都得由父母“买单”。对于孩子日常花销之外的人情消费支出,多数家长坦言不堪重负,但考虑到孩子面子及社交需要,都不会回绝孩子的要求。有家长说,“不给怕孩子没面子不高兴;给吧,又怕助长孩子好花钱的习惯及攀比心理,同时也实在负担不起。真是进退两难!”

天津工人,独立评论人士王忠祥在接受本台记者宏伟的采访时表示,这种现象现在非常普遍,送礼甚至是带有贿赂性买卖性的,整个社会就是这个风气,有的领导说办事非得在饭桌上解决,有了人情的交换事情才能办的顺利,给社会带来很坏的影响,也就是在现在政治体制下,契约精神法治观念都很淡漠,所以就有这种现象。所以人们说现在社会风气看三个系统,即司法教育和医疗,而三个系统都有很大问题,教育方面从孩子进学校家长就开始用钱去买,如择校费,进公立幼儿园要找熟人打点等都很普遍,也自然而然就把这种风气带进来了。所谓的特色社会主义和以前共产党讲的理想社会主义差距越来越大,它不是社会主义而是早期资本主义的现象。而社会的送礼请客风也延伸到了学校和学生。

王忠祥说,虽然现在自觉抵制人情高消费的家长确实有,但现在是一种巨大的惯性。执政党也许也意识到了,四中全会将研究依法治国。如能法制化,大家就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如果规范化了社会风气就能好转,送礼之风就能控制住,风气就会好起来。

就中国社会人情交际费用高的现象,在美国的中国妇权网创建人和负责人张菁女士在接受本台记者的采访时评论说,中国的孩子和家长一年有几大关口,过生日要请客,毕业要请客,不一而足,加上又是独生子女。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整个社会的虚荣,大家都在虚荣里生活,同时与中国的教育也有关系,大家都在快速短视地追求经济刺激。

张菁女士说,中国教育的偏差和独生子女被过度溺爱,使得有些孩子稍有不顺心的事,就会走极端,这表现在出国留学生杀人犯案的比例较高,她说,来自香港和台湾的学生虽然到美国留学的历史远远早于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但他们杀人犯案的情况几乎没有。这值得人们对中国社会和教育制度进行反思。

张菁女士说,要遏制中国学生人情交际的高消费现象,不仅是家长和学校的事情,更是整个社会和政府的责任,同时建立信仰也非常重要,因为人如果没有信仰,就没有道德底线。比如毒奶粉事件和杀婴弃婴等现象,在其它国家就非常少见。

最后有一点要提及的是,孩子们过生日互赠一些小礼物,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增进相互感情,但是如果变成了家庭的一大经济负担,有的甚至成了家长之间权力和金钱的暗中攀比,或者成了一种贿赂,就失去了其原意。

下面请听节目

并请听众朋友发表对节目的看法,需求和期待。

妇幼论坛专题节目主持人梒青的 TWITTER 地址是 HANQIN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