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国内媒体成都商报采访了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局主任魏尚进。魏尚进认为,中国因为男女比例失衡,九个男人里平均有一个找不到老婆,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他说,在未来10年,性别比例失衡对中国的经济增加影响只会加大,不会减小。
魏尚进的第一个观点是,性别失衡催生更多企业家。比如男孩子为了避免成为光棍,或是男孩的父母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成为光棍,就得想方设法赚钱,提高自己或子女在婚姻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婚姻市场的竞争中,财富相对很重要:有钱的人找对象相对容易点。
在魏尚进看来,这就将在两个方面影响经济。一是更加努力工作,加班;二是冒险的意愿增加,也就是更加愿意去创业,当企业家。企业家行为是高风险高收入的行为。因此这两个方面会对经济增长有向上抬的效果。
但魏尚进同时补充说,这两个方面并不会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感,因为为了孩子或自己不变光棍,而牺牲了闲暇时间,多承受风险。
魏尚进说,作为首席经济学家,他不会到其他成员国去说,为了提高经济增长率,你应该人为制造性别比例失衡。但中国目前存在这种现象,它对潜在增长率的影响就必须要考虑进去。
魏尚进的第二个观点是,光棍危机对经济的另一个影响是婚姻市场竞争力推高房价。他认为,中国男多女少的现象仍然突出。因而同样存在着婚姻市场竞争力的比拼、相对财富的比较。相比于其他资产,房产是较为“明显”的财富象征,因此水涨船高,你两套,他就有三套。因此,性别比例失衡所带来的是相对财富的竞争,而不是绝对需求的竞争。
对于魏尚进的看法,旅美经济学者何清涟女士有不同的看法,她在接受本台记者的采访时说,首先,企业家的问题不必担心,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对企业家的容纳面是有限的。美国,日本和中国每年都有中小企业倒闭,倒闭率最高的是中国。其次,九个男人中有一个找不到对象,这个问题在全世界贫困国家都有。引起男婚女嫁分配比例失调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最不重要的才是性别比例失衡,因为性比例就算是一比一,也不见得每个男人都会找到老婆,这是由分配规律决定的,即男人有向下找的趋势,女人有向上找的趋势,而且中国的二奶三奶不计其数。
何清涟女士说,事实上,哪怕是在城里,30,40岁的女人,或者叫做剩女,她也不会屈尊去找农村一无所有,身强力壮,文化水平不高的小伙子。所以造成婚姻分配市场失调的原因有多种,性比例失调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何清涟女士接着说,中国性比例失调主要发生在农村,而不是城市,城市里女性比例略高于男性,农村是男性多于女性。城市有大批三高女性(学历高,收入高,阶层高)找不到对象,而农村男人多属于下品男人,因此上层城市剩女不可能和农村剩男结婚。
当被问到中国婚姻市场的竞争是否推高了房价,何清涟女士说,有笑话说是丈母娘在推高房价,其实大多数是男女双方父母给孩子出首付,孩子付月付。要求男性一方全部硬付的,主要是低层次的丈母娘。
北京帅河律师事务所主任沈腾也就中国男人九个里有一个找不到老婆是否对中国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接受了本台记者的采访,他说,只要可以放下身段,道德,就能找到许多女人。现在的问题是女人找不到男朋友和老公。
沈腾律师说,中国的女孩子普遍优秀,但80后的男孩缺乏担当感,另外承受挫折的能力弱,三是仰仗父亲,独立性差。谈到婚姻市场推动房价,沈腾律师说,70后买房有紧迫感,80后90后父母都为他们置办齐了,很少有没房的,他们生来就有房,有钱,有家。
美国托莱多大学退休荣誉教授冉伯恭在接受本台记者宏伟的采访时也谈了他的看法。他认为魏尚进的这种说法很特别,不能说完全没道理,中国的性别失衡早晚会成为问题,比很多国家更严重。男多女少大家就会争女孩子结婚,男孩加倍努力学习工作为抢到女孩。这对中国总的教育水平,工作表现和生产效率可能有帮助。但这是一种想法,也许没有多少普遍性。比如乡下人找不到太太,有很多从国外买,比如越南和东南亚。所以男多女少可能促使某些人努力工作,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有助于经济发展,但并非人人如此。所以对这一观点还有待观察。
当被问到性别失衡使男孩为结婚买房子,而使房屋供不应求,房价上升,冉伯恭教授说,现在买房是全国性风气,女方要房要车,即使性比平衡,女方还是会要这些条件,因此没有直接关系。而且现在女方要男方有房的趋势也在变,如此一来房价不涨反而还可能降。
好听众朋友,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另一个话题是,中国目前出现有学生动辄上万的所谓“超级中学”,上课要使用扩音器的现象。
据中国媒体披露,一个班级上百人,一个年级动辄三四十个班级,全校上万名学生……这说的可不是大学,而是不少地方都存在的“超级中学”的现状。
河北省的衡水中学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该校的一位学生在网上发文说,“我们学校很多超级大班,每个班级超100人,老师上课得用扩音器。”“每年,奔赴高考考场的车辆拥堵了整条街道。”“衡水中学高考9人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名,6人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名,67人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0名,51人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0名……”网友们的热议发问说,象衡水中学这样有代表性的“超级中学”,到底是屡创高考神话的“行业标杆”,还是反素质教育的“高分工厂”?
中国相关媒体的报道说,这样的超级学校分布在大江南北,一般都垄断了当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学生文化课成绩拔尖,艺体成绩优秀,升学率高,使得超级中学产生了更强的“集聚效应”,自然吸引来更多的优质生源和教学资源。在“马太效应”下,许多普通学校的生源、教学资源在超级中学的光环之外愈加黯淡。
生源与教学资源的垄断让“超级中学”的门槛也“超级”高,然而也吸引了不少考生和家长“踏破铁鞋”,想尽各种办法挤进学校。据沈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透露,身边有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当地的一所“超级中学”,前前后后择校找关系花了12万元。
那么中学规模越来越臃肿,究竟怎么看?一方面,有家长和专家认为它们有效满足了民众渴望优质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有教育专家直指“超级中学”已经越来越背离了学校的本义,而像一个批量生产的“现代工厂”。
教育专家认为,“超级中学”背后折射的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以及行政干预和片面追求政绩的做法。
本台记者宏伟采访了河北的中学教师朱欣欣,朱欣欣老师认为,这种超级学校完全是一个地方为了在教育方面出政绩而产生的结果,同时也有经济原因,要赚钱。表明上看好像这些学校的教学多么优秀,实际上是因为学生是从各个学校拔尖拔出来的,其实不一定是学校的功劳。再就是这么多学生在一起实际上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了考试机器,从长远来看对学生不利。而且人多空间小,学生遭受压抑,也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同时政府支持这样的学习,也造成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只顾了少数尖子生的所谓精英教育,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权利和需求。
北京帅河律师事务所主任沈腾律师在接受本台记者的采访时说,作为政协委员,他去过北京的不少中小学,北京没有这样的情况。
说到河北衡水中学,沈腾律师认为是一所只培养考试机器的畸形学校。他说,该学校戒备森严,其保安比警察都厉害,这种教育永远不会成为中国教育的主流。
与所谓超级中学相比,沈腾律师非常赞赏北京市中小学的人才培养,他说,北京的学生考试可能考不过衡水中学的学生,但是是未来社会的精英人才。衡水中学式的教育是对国家和社会不负责任。
教育专家说,有人认为,学校越大,学生越多,名气就越大,其实是误区。如果把学校看做生产标准件的车间,或是实施军事化管理的军营,自然是规模越大实力越强。但学校既不是车间,也不是军营,学校和班级的规模,要以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思想变化等情况能做到了如指掌为宜。
请您收听节目并发表对节目的意见和建议
妇幼论坛节目主持人梒青的推特 (TWITTER)
地址是:HANQIN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