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影片《失恋33天》中,有一句总结两代人不同婚恋观的台词:“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对待婚姻就像冰箱,坏了就反复地修,总想着把冰箱修好。不像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坏了就总想换掉。”
婚姻如冰箱,出了问题是修还是换? 中国媒体最近报道,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份关于离婚纠纷的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显示,当不少80后还在与“剩男剩女”的标签抗争时,第一批90后已经加入了离婚大军。
广州日报的一篇报道披露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婆婆参加儿子媳妇的蜜月旅行,回国后小两口就办了离婚。
阳阳和小军结婚后打算去欧洲度蜜月。他们都是90后,且都是独生子女,自理能力极差,婚宴的一切事宜都是能干的婆婆一手操办的。小夫妻经常丢三落四,婆婆王女士实在不放心他们的蜜月行,征得儿子儿媳同意后,跟他们一同前往。
在欧洲旅行,喜欢各种奢侈品包包、衣服的阳阳早就想好要买买买,开启快乐的疯狂购物。然而一看到儿媳购物多了,婆婆就很不高兴,每到这时,丈夫小军总是站在母亲一边。阳阳说:“说我购物疯狂,其实我婆婆买的也不少,更可气的是,我丈夫这种时候,总帮他妈拿东西,把拎了很多东西的我扔在后面。”
而且在阳阳看来,蜜月旅行本该是他们小夫妻的快乐时光,可婆婆什么都要插一嘴。“旅行中,去哪儿玩,吃些啥,都是婆婆拿主意,老公就会说‘对、好、行’,就是个妈宝男,根本没有自己的想法,这让我非常不舒服。”阳阳说。
结果小夫妻吵得不可开交,蜜月没度完,阳阳就提前结束了旅行,回国后在母亲的支持下提出离婚,并办理了离婚手续。
中国广州康宁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师詹春云大夫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说:
“度蜜月这样安排显然不恰当。因为现在年轻一代讲究自由和独立的空间,自我意识更强。作为婆婆很强势,这样做出现问题可想而知。
作为长辈,应当让孩子有独立的空间去享受蜜月,而且在日常生活里也应当是这样。因为小两口组成家庭后,就应当以他们为核心,男方和女方父母都应当让小两口的家庭形成一种夫妻的同盟关系,而不是男方和男方家庭,女方和女方家庭形成一种利益集团,这样婚姻肯定走向失败,因为夫妻同盟关系建立不起来。”
河北自由撰稿人,教师朱欣欣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该新闻具有代表性,中共的政策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表现在孩子身上,根子却在父母身上:
“孩子是家庭中心,家长代办操办一切,孩子得不到锻炼。我的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把长方形的纸裁成正方形,有的孩子不会系鞋带。这一代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和保护,与大环境和中国的一胎化政策有关系,父母本身也没有足够育儿知识。”
朱老师说,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摧毁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断裂后,新文化和价值观又没有建立,而党文化也解决不了问题,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懂得应有的家庭秩序和道德:
“再有,现在的孩子自我为中心,不懂得爱,也就不懂得爱情。爱情是为对方着想,是奉献,不是索取。现在很多年轻人闪婚闪离与此有关,都想索取,不想付出,不懂得双方要共同来完善自己。所以自私的年轻人不懂得什么是爱,不珍惜爱情和婚姻生活。”
朱老师表示,婚姻是体现了人和人之间最深刻的从精神到肉体全面的关系,这种关系只有在婚姻里和夫妻之间才能实现,在社会其它关系中,包括与父母的关系,都不象婚姻那样,是一种全方位的关系。朱老师接着从宗教的角度分析说:
“从宗教的角度来看,婚姻还是上帝赐给人类的责任,是一个赐福。上帝籍着婚姻来为社会服务,享受身心的幸福,并通过抚养孩子,培养正直的人。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庭,人类社会就不可能真正健康地持续。因此婚姻的本质具有上帝赐予的神圣性。”
朱老师认为,在中共一党文化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缺失,人们缺乏宗教信仰,中共对宗教自由一直采取打压态度,也导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把婚姻看作是一次性用品,为了方便,不扔就换,不懂得婚姻具有灵性和精神性。朱老师说:
“年轻人总觉得,下一个可能能找到更好的,其实最好的是双方一起去努力培育爱情,经营一生。人树立正确的三观很重要。现在很多年轻人只从感性来决定婚姻,没有从相伴一生的角度去慎重选择婚姻,有的是匆忙结婚,有的想不行再离,没有想白头偕老。人越自私越不幸福,无论是夫妻关系还是朋友关系。”
此外,朱欣欣老师建议,现在的独生子女结婚后应当与父母有一个适当的关系,即使你结婚以前不自立,结婚后也一定要学习独立生活,保持自己独立的空间,有困难可以请父母帮忙,但不能事事依赖父母。朱老师说,其实人的潜力很大,越依赖,能力越退化。
同时,从父母的角度讲,也得想得开放得开才行,朱老师说: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让孩子担起责任,父母老了,孩子要成为顶梁柱。如果孩子年轻轻你都伺候着,孩子将来怎么照顾老人?家庭的各种问题就都出来了。所以父母要有意识,不能对孩子大包大揽,娇惯孩子。比如婆婆要对儿子和媳妇放手,而儿媳妇一方的父母,也不要怕闺女受委屈而插手干涉,这样会影响小两口的关系。”
广州康宁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师詹春云大夫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现在年轻人与60、70后不大一样。我们做婚姻咨询时就明显感到,以前夫妻感情出问题或第三者出现,双方会想尽办法去挽救婚姻。但现在发现问题,一下子接受不了,就把婚给离了,所以现在离婚率上升也有这方面因素。
更有甚者,是父母直接参与矛盾的处理,甚至鼓动自己的孩子离婚,与孩子是独生子女也有关系,詹春云大夫表示:
“因为父母觉得孩子离婚后又回到自己身边了,我们又是一家人了。所以有些父母的想法比较奇怪,觉得孩子在自己身边最好,代表我们这一方的利益。这都不利于家庭婚姻的稳固,也不利于社会安定。这一现象也与独生子女政策有关系。独生子女的父母在孩子结婚后会有失落感,又怕孩子受委屈。有机会时,就会鼓动孩子回到自己身边。“
詹大夫说,现在中国的年轻人拿婚姻不当回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年轻人结婚随意性增加:
“现在年轻人有很多渠道可以认识,约会,对离婚以后的顾虑也少了,因为觉得很快可以找到第二个,因此倾向于容易冲动,比如觉得不合适就想到离婚,而不是想办法去挽救婚姻。而且现在年轻人自我意识强,包容性差,出现问题倾向于去解决的机会就更少了。”
詹大夫说,中国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大,抚养孩子成本高,婚姻产生矛盾几率高。加上夫妻双方基本上都有能力养活自己,独立意识强,离婚就多一些。针对中国离婚率上升的现象,詹大夫建议:
“人要寻求幸福生活,首先要选对对象伴侣,应当慎重,考虑成熟,组成家庭后,稳固性就增加。其次,组成家庭之后,双方从相互同化角度去做,稳固性自然增加,夫妻幸福指数会增高。”
詹大夫说,人们要结婚,规定一夫一妻制,就是因为这种形式更有利于婚姻家庭和个体,婚姻稳固符合夫妻双方利益。当然,如果双方性格和生活方式差异太大,不可调和,也应当允许有选择离婚的权利,离婚是幸福的开始也并非不可能。
两位接受采访的人士都表示,中国多年实施的一胎化政策,使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的婚姻插手太多,加上独生子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等等,都是导致目前中国年轻人离婚率上升的原因。中国全面放开生育,或许对此会有所帮助。
好听众朋友,我们接下来再来谈一谈:家务外包,会使婚姻更幸福吗?
美国《纽约时报》日前发表题为“为家务争吵不休?不如花点钱拯救你的婚姻”的文章,文章援引在美国所做的一项调查说,25%的离婚人士表示,“对家务分配的分歧”是离婚的主要原因。
文章说,我们很多人工作时很忙,就算回到家里,也有很多家务活儿要干。做饭、打扫卫生、整理庭院、家居维护和照顾孩子,都会占去普通美国人的很多时间。
而很多活儿并不那么有趣,占用更令人愉快且能增加幸福感的活动时间,因而造成夫妻矛盾。
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学者们,对购买省时服务能否改善夫妻关系进行了研究。这项研究涉及了3000多名认真投入伴侣关系的人,测试结果显示,那些在可节省时间的服务上花费更多金钱的人,对伴侣关系更满意,原因之一是他们可以跟伴侣度过更多开心的时光。
这样的结果可能并不令人惊讶。与时间有关的压力——比如,没时间放松——与幸福感的减少和抑郁的增加有关。压力不仅影响情绪,还会损害健康。
根据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一项研究,用部分收入换取更多的休闲时间可以提升幸福感。每个月至少外包几项家务活——大约花费100到200美元——可以提高生活满意度。
即使在对照了收入因素后,结果依然如此,因此,购买时间似乎并不只是更富有的一个标志,它也能提升满足感。事实上,研究人员发现,在低收入人群中,满意度与购买时间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但是,你也可能做得过火。调查发现,每个月在节省时间的服务上花费100到200美元,能最大程度地提升满足感,而更多的支出则会导致满足感降低。
这可能是因为外包会让你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干不了。也可能是因为它导致你在应对其它方面的支出时捉襟见肘。也可能是因为购买了这么多服务后,你肯定会觉得有些服务不够好,后悔自己没把这些钱省下来。
河北自由撰稿人,教师朱欣欣对此评论说:
“我觉得这比较适合美国的情况,如果经济条件好,社会服务业比较发达,有钱了可以雇人来解决家庭比较繁重的劳动。对中国人来说,一个是家庭收入普遍不高,当然有些老年人,或中产阶级所谓有钱住别墅的,会找一些钟点工,普通人家还是靠自己。这样,家务首先要有分工,各人发挥兴趣所长,而且通过家务劳动能够培养责任感,找到家庭乐趣,不把家务活仅仅看成是负担。”
朱老师说,他自己就喜欢做饭买菜,而对打扫卫生洗衣服没有兴趣,只要他在家就会做饭,而且每天变着花样做,这样可以加深夫妻之间的感情:
“特别是在有了孩子后,也要让孩子们锻炼着干家务活。我的父母这方面做得特别好,我从小就和我弟弟分担家务,比如我负责洗碗,弟弟负责扫地,到高中我就会蒸包子擀面条。孩子们通过干活可以变得心灵手巧,而且多干活的孩子一般也比较聪明。干活时需要动手动脑,锻炼观察能力,培养耐心等等。现在孩子责任心和耐心差,与缺乏家务劳动有关系。”
朱老师说,现在的孩子不会干活,当然与中国现行的应试教育也有关系,唯学习至上,孩子们连玩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做家务活了。
对家务外包是否会使婚姻更幸福,广州康宁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师詹春云大夫也谈了他的看法:
“不能以此论断,因为各种情形都有。假如,夫妻双方工作非常忙,压力都很大,那请人料理家务,提高生活质量,夫妻更恩爱,更好地交流沟通,那肯定是好事。但假如夫妻两人的工作本来就清闲,经济能力又不好,那要花钱去请人,自己干什么呢?就变成一种惰性。而且因为花钱请人,经济困难,家庭矛盾可能会更多,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什么叫爱情?詹大夫说,爱情就是愿不愿意为对方付出:
“如果一方愿意为对方做家务,这正好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嘴上天天说我爱你,但什么事都不愿意帮忙做,就是空洞没有内容。”
因此,詹大夫说,每个家庭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和工作量,以及夫妻的金钱观,怎么样做更适合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方式,而不是去跟风,人家请工人包家务,我也请,这不一定好。
至于外包家务应当花费多少,才能获取最大幸福感?詹大夫表示,这是见仁见智,什么叫多,什么叫少?比如一方可能觉得花得多了,而另一方觉得还不够多,不就吵起来啦?他接着说:
“其实我觉得,分担家务,正好是两人培养感情的好机会。我们发现有这样的规律,有些夫妻因为请了保姆,自己不愿意干活,因为钱已经花了,不想钱白花,所以意识里就不愿意干活了。这样一来,孩子看到父母一点家务不干,也会跟着学,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孩子什么事情也都去支使保姆,以后孩子什么活都不会干,也不用干,这就害了一代人。”
作为一个家庭,詹大夫建议说,除非双方工作真的很忙,应该更多地去鼓励夫妻共同分担一部分家务,相互有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磨合婚姻。
詹大夫最后表示,中国有一句谚语:“相爱容易相处难”,因为两个人真生活在一起后,就有许多实际问题。我们看到个案,两人分居两地十几年,爱得你死我活,鸿雁传书,非常动人。等到生活条件改善了,十几年后两人生活在一起,却完全无法相处下去。爱情本身有很多想象的成分,回归现实,才是真实的关系。所以,詹大夫说,中国的年轻人应当学习在婚前有更多的相处和了解,不至于婚后出现太大的差错,这样结婚后就算出了问题,也可以在婚姻的框架内解决。
请您收听节目并发表对节目的意见和建议
妇幼论坛节目主持人梒青的推特 (TWITTER) 地址是:HANQIN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