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

0:00 / 0:00

今天是我们的六一国际儿童节特别节目,首先祝中国各地的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要就两个话题进行探讨。一是中国卫计委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通知要求,相关部门在工作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必须强制报告。二是中国国务院日前也颁发通知,要求对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据中新网报道,卫计委日前发出的通知指出,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有效的监护照料、心理关怀、安全防护指导,易出现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等问题,遭受意外伤害、不法侵害,做出极端行为的可能性加大。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关爱工作关乎社会和谐稳定。

通知要求,相关部门对在工作中发现的农村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必须强制报告。同时,医疗机构要及时收治遭受侵害或意外伤害的农村留守儿童,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伤情鉴定、身心健康状况评估等工作。

北京教师刘天义老师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评论说,留守儿童现在逐步受到更多的关爱,也是表明政策向弱势群体倾斜。现在大城市如北上广,农民工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经济下滑,在大城市呆不下去,大量回乡,这是一个现象。

需要指出的是,刘天义老师说,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因为现在社会两极分化,导致社会人群分裂,可能会出现动乱,所以必须要去搞一种平衡,如倾向于弱势群体的政治导向。

留守儿童问题长期存在,而且是越来越严重。刘老师说,中国少儿的心理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表现更为严重,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与老人相依为命,生理心理会出现问题,女童受侵害现象也很严重,长期以来没有得到重视。政府又怕这个问题成为导火索,所以现在采取补救措施以维稳。

卫计委下通知会奏效吗?刘老师说,最关键的还是经济问题,现在应还利于民,共同富裕,让弱势群体农民工变成不弱势,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甚至不必再上城里打工,退回农村过团圆日子,这是个办法,其他都是扬汤止沸。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先生也在接受本台采访时发表了他的看法,他说,据统计,中国农村有留守儿童6800多万人,每年都看到留守儿童悲剧的发生。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的问题还是心理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很难有良好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人生经验。所以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和辍学的多。刘开明先生说,虽然卫计委发通知的做法值得肯定,但留守儿童问题长期存在,政府这两年才开始重视,也未拿出有力措施。我们都知道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许多家长也想把孩子带在身边,但入托和上学都是问题。

刘开明先生表示,不可回避的是,由于中国有近三亿农民进入城市,才产生了6800多万的留守儿童,政府如果能在各地建立廉租房,有家庭或者是有孩子的都有权利去租,再加上可以在父母工作的地方上学,很多进城打工的人会愿意把孩子带在身边。

在刘开明先生看来,中国父母还是尽力为孩子创造未来,现在的情况是超出了父母能力范围。有些官员或学者说要处罚生而不养的父母,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农民工正是为了孩子和家庭才出来打工。

刘开明先生建议政府应拿出一定经费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他说,如果政府能给予补助,就至少会有一半农民工的子女可以和父母住在一起。

在美国的人权组织中国妇权网负责人张菁女士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发通知是好事,中国的留守儿童受到侵害案件实在很多,各处都在发生,饿死,冻死,被强奸,比如两年前贵州有5个留守儿童被冻死在垃圾箱里。还有最近重庆3个女孩被大伯卖掉做童养媳,跑了就被打,12岁就开始生孩子。张菁女士同时指出,光发通知没有法律效益,下面执行很困难,可做可不做,且与经济收入无关。关键要落实到法制上,对伤害儿童的任何人,包括知情不报的人,都要进行法律制裁,这样才能真正保护儿童,不能只是因为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而做表面文章。

好听众朋友,接下来我们再来谈谈中国的校园欺凌现象。

据中国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近年来,性质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浙江庆元一年级男童被烟头烫;江西永新女生被数名同学反复扇打耳光;云南富宁一中学女生宿舍内遭围殴凌辱拍裸照上传空间;安徽黄山一女生遭同班男生下“春药”;重庆少年被同学殴打致死……校园暴力逐渐呈现频率增加、结果恶化、施暴人低龄化的趋势。

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

有专家指出,青少年校园欺凌行为发生原因很多,如家庭、社会成长环境中负面因素影响、法制教育弱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等。而对校园暴力行为的管教执法力度不够,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北京教师刘天义老师评论说,目前校园欺凌现象愈演愈烈,与社会群体不稳定有关。特别引起注意的是,不懂事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大打出手,想起文革中第一个被打死的师大附中的校长,也是一些女红卫兵所为。现在看来校园欺凌现象,视频里女生居多。刘天义老师说,现在中国社会唳气重,它可能会演变成为社会各阶层的一种报复行为,这是社会失败的风向标,社会矛盾激化,从学生到成人,现在网上也有很多包括公安局执法的暴力行为,都是社会唳气越来越重的表现,很可怕。

当被问到校园欺凌者中为什么女生多?刘天义老师说,他认为与女性心理有关,因为女孩理性差一些,社会经验少一些,无知就无畏,当她一旦有暴力倾向时,更容易发泄。出了事因为是女性,可能就不了了之,对男孩的处罚力度更大一些。所以在出现暴力时,女孩冲上去打,可能有时候对矛盾双方来说更安全,更好善后,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再有就是现在是中性美时代,女孩子越来越彪悍,女汉子现象越来越多,女性男性化的倾向也更厉害一些。加上社会矛盾现在越来越突出,人们得有个发泄出口。但现在因为是法制社会,成人可能不敢去明目张胆地搞暴力,未成年女性就可能成为最佳人选。

分析父母,学校,社会应对校园欺凌负什么样的责任,刘天义老师说,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五天的学校教育不如两天的家庭教育。作为教师,我们要尽量在学校,教室里做正面宣传,进行法制教育。

前不久,三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因虐待同学以绑架、殴打罪名分别获刑6年、10年和13年,这在国内引发热议。原因在于国内校园暴力长期以来停留在道德层次,而没有上升为法律议题。对此,刘太义老师说,国内大众对美国的判决感到惊讶的多,因为一般认为是孩子少不更事,没有上升到法律严惩的场面上来,中国不是以法治校。对美国的判决,他个人能理解,反观国内,应当严厉执法,做到违法必究。

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先生说,中国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但主要是原则,没有主旨。特别是未成年人受到伤害,且是未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欺凌,基本没有涉及。现在对校园欺凌,主要就是批评一下,所以不能有效制止。如果当事人或监护人要承担法律责任,这个问题就会好解决一些。

刘开明先生认为对校园欺凌应该立法。他说,校园暴力实际已经触犯刑法,但只考虑他们是学生而不采取惩罚手段,这不合适。

有人认为中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可能会对校园欺凌的遏制起到反作用,刘开明先生表示,未成年人保护法只有原则,不可操作,保护措施不具体,惩罚更宽泛,没有具体可量刑可操作的规定。这样,公安部门在处理校园欺凌时就没有法律依据。刘开明先生说,要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是追究欺凌者的责任,对监护人实施处罚或罚款,这样校园欺凌现象才会减少。

据媒体披露,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中国校园欺凌事件都是通过私下和解处理的。因为根据《刑法》,只要欺凌者未满14周岁都不用承担刑事责任。14至16周岁,只对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等罪负刑事责任。这也意味着,大量欺凌事件虽然涉及侮辱等恶劣行为,如果够不上轻伤,“面临的是治安处罚,根本到不了法院的层面”。因此,对校园欺凌的惩戒大多停留在道德和品行层面。

相关人士建议,由于校园暴力干预机制滞后、作恶成本低,当务之急是要通过立法来加强对校园暴力行为的预防和惩罚,进一步明确家长、学校在校园欺凌中的安全教育、管理和防范责任。

请您收听节目并发表对节目的意见和建议
妇幼论坛节目主持人梒青的推特 (TWITTER)
地址是:HANQING8

欢迎您和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