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娃”闹辍学;华裔小孩该不该穿开裆裤?

0:00 / 0:00

中国的中小学开学两个多月后,不少家长已经被家里不听话的孩子们逼得束手无策。据中国新闻网报道,近日有数十名家长自发“组团”到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寻求专家的帮助,一起讨论如何应对家里不听话的孩子们。

初中男生小虎的妈妈来求助是因为被老师要求到校“陪读”。“老师说实在管不了小虎,他老是闹着辍学。”

小虎家有14套房子,在北京有这么多房,足够让一家人不愁吃穿。小虎一家平时住在城里,周末到郊区260多平米的大房子去度假。另外的12套房子都租出去了。小虎从小生活条件就很优越,他不明白为什么要上学。他说,“我家租房收多少钱我都心里有数,那些钱够我吃三辈子了,为什么还要上学?我只要会收房租就行了。”小虎对咨询师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网友评论说,一个小孩子之所以发出这样的疑问和质询,看似童言无忌,其实背后折射的是功利化教育的结果。

的确,中国古来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而现在呢,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鼓励孩子认真学习的动机往往是:“你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娶不到好媳妇。”甚至还会说,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无法升官发财,只能在路边做叫花子。如此把上学功利到极致,甚至等同于过好日子、升大官、发大财,难怪孩子会产生这样的辍学想法。

就中学生因为家里有钱想辍学的现象,本台记者宏伟采访了现住西安的原陕西省电视台记者马晓明,当被问到这种现象是否是功利化教育的反映,马晓明说,这不光是如果不好好学习就找不到工作的问题,对于无权无势无关系的弱势群体家庭来说,学习是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社会发展应该是越来越公正公平,但现在中国社会是权钱结合,这就造成有钱人的孩子就说他根本不用去上学的现象。

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院社会学副教授邓小刚在接受本台记者宏伟的采访时说,中国的高考制度和学习压力也是造成一些学生辍学或想辍学的一个原因,特别是人口众多,社会竞争激烈。至于有钱人的孩子闹着辍学,即使从自私的角度讲也不应当辍学,比如怎样能够继续保持家里的经济条件和优势,怎么更有效地利用和发展现有资产,延续到下一代,让后人受益等,都需要受教育。

广州康宁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师詹春云大夫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说,在这个案例中,中学生小虎的家庭条件很好,不明白为什么要好好读书,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很显然,詹大夫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孩子人格性格里的基本要素没有建立起来。詹大夫说,就像一个房屋的框架没有建立起来,就会产生困惑,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他说,很多时候,孩子的家庭条件好,如果没有得当的教育和方法对孩子进行引导,反而会起到不好的作用。比如过分的宠爱,娇惯,使孩子一些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没有建立起来,这就是所谓三关不正。

第二个案例是,高二学生小猛最近老给妈妈做“思想工作”,撺掇她跟爸爸离婚。一向好脾气的妈妈不知该怎么跟孩子交流,只好求助专家。

据了解,小猛的爸爸是家里的权威,对孩子和妻子都说一不二,对孩子要求很严格。相反,小猛的妈妈对孩子很娇惯,性格比较软弱。眼看小猛快高三了,爸爸对孩子管得越来越多,希望他能考个好大学。但小猛觉得爸爸是“霸权主义”,于是多次跟妈妈商量:把爸爸赶出去,咱娘儿俩自己过。

对此,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院社会学副教授邓小刚说,这一现象一方面是中国传统男权社会和大男子主义的一种反映,另一方面父母要学会做一个现代父母,以往说教打骂的方式现在已经行不通了。

分析第二个案例,广州康宁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师詹大夫说,这也是家庭教育产生的副作用所致。

很多人主张,父母在家中对孩子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对孩子温柔宠爱一些,一个严厉一些。但詹春云大夫说,这样的方式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很多副作用,比如孩子窜腾父母离婚,这是个严重问题。詹大夫说,孩子一般从小就有一种钻空子的能力,假如父母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不一致,有时孩子就会钻这个空子。那很可能妈妈的软弱就使她对孩子的影响力降到最低,因为孩子有空可钻,这边不对劲就跑到那边去,所以这也是教育失败的例证。结果就是因为父母意见不一致,孩子就要求爸妈离婚,这是个要动摇家庭根基的严重问题。所以詹大夫说,孩子的问题通常不会是一个独立的事件。詹大夫建议,父母对此应当有深刻的反思,但一般父母自己很难找到原因,因此特别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以找到问题的根源。

第三个案例是,刚上初中的小岗前几天偷偷从家里拿了600多元钱,请五个哥们儿搓了一顿。被发现后,小岗解释说,吃饭的人里有个“老大”,以后可以“罩着”他。但小岗同时也表示了自己对哥们儿的不满,“他们太不替我着想了,点那么贵的菜!”

对此,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院社会学副教授邓小刚评论说,如果是偷钱去请客,当然不合适。朋友间一起去吃饭是正常的,但过分了就不合适。

广州康宁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师詹春云大夫分析说,青少年上初中进入叛逆期,不听父母的话,自己有自己的主张,行为,这事实上与其心理特点有关联。因为孩子对人生和周围的事务开始有自己的看法,对父母的一套产生不认同。但在外面他又得不到别人很好的认可或认同,有些孩子就通过与父母作对,叛逆,来宣示自己的独立,另一种方式就是拿钱出去请人吃饭来让别人认可他。这种情况孩子就很容易走偏,比如偷钱。詹大夫说,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的话,孩子的性格就有问题了,这叫做品行障碍,比如说谎,偷钱,离家出走或逃学。这样的行为如果反复出现超过半年,品行障碍就成立,18岁后,就成为人格障碍,与犯罪紧密相关。詹春云大夫说,有研究显示,罪犯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有人格障碍。

詹大夫最后提示,孩子性格出了问题,要想办法帮助孩子重建价值体系和系统,重塑人格。因为18岁以后人格定型,改变的难度就会增加。

听众朋友,下面我们要讨论的另一个话题是,华裔孩子在海外应不应该入乡随俗,不穿开裆裤随地大小便。

据中国新浪网披露,美国最近爆出一件引发网友热议的事:在美国一所公园,一名华裔妇女带着一个穿着开裆裤的小孩在公园,附近居民看见之后,认为这属于父母的不检点行为,一位白人女子还因此而报了警。当警方了解到孩子穿开裆裤是为了随地大小便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过,这一案件目前尚未查实。

问题是,不管这个案件是否真的发生,给孩子穿开裆裤,对中国人来说,似乎并没什么不妥。随着近年来大批中国孕妇来美国参加"大生产"运动,洛杉矶华人社区开始出现华人母亲带着一两岁穿着开裆裤的孩子逛街的景象。这种在中国街头巷尾司空见惯的现象在美国却让老美匪夷所思。
在一向"爱管闲事"的老美看来,父母让孩子"衣冠不整"实属不该。看来,也许属于东西文化差异的问题会上升到法律的层面也未可知。

可是有些中国父母们,怎么也想不通:孩子穿开裆裤,招谁惹谁了?而也许在美国警察看来,父母允许儿童穿“开裆裤”暴露下体,恐怕是虐待儿童的一种表现。

为此,本台记者宏伟采访了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院社会学副教授邓小刚。邓教授说,美国人对中国孩子穿开裆裤的看法确实反映了文化上的差异。邓教授认为,对出国的人应当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而且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大国,中国人有能力出国旅游,但这种不文明的行为确实需要改变。

当被问到随地大小便在美国是否是轻罪并要处以罚款,邓教授说,如果警察没看见,大家都很另眼相看。如果警察看到了或有人报告,就会有麻烦。他说,在中国孩子穿开裆裤上街没人管,而美国人一般用纸尿布,但中国人一是想省钱,二是随地大小便后也不用管,何乐不为。这就跟美国人遛狗似的,人要负责捡大便,作为父母也应该用袋子或胶皮手套捡起来扔垃圾桶。就是说应当对人们进行公共教育,中国的大城市也许好一些,但中小城市就比较差。人们在国内养成了习惯,出国也会继续这样做。

广州康宁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师詹春云在接受本台记者的采访时也表示,这的确是文化上的差异,在中国一般不会受到指责,在美国就是不雅行为。他建议中国人出国最好还是入乡随俗。这样的事稍有意识就可以做到,可以减去不必要的麻烦,对孩子也有好处。

据了解,美国没有针对开裆裤的专门法律,但根据加州刑法,随地大小便属于轻罪,不论大人还是小孩,一经发现,就会罚款。小孩穿开裆裤,尤其理由是“为了随地大小便”时,警方如果确认是因为家长没有或买不起死裆裤给孩子穿,就可能把孩子从父母身边带走,交给儿童福利局监管。

对于暴露下体的行为,美国的法律解释为“行为不检点”,轻则口头警告,重则会被罚款。至于小孩暴露下体,在中国人看来司空见惯,但在美国人看来,依然是小孩父母的“不检点行为”。

美国的法律不是以当事人的角度判断“检点与否”,而是以旁观者的感受作为依据。如果旁观者认为你不检点,就可以报警,你可能会因此被警告甚至罚款,即便是你两三岁的小孩子。

看来,国人出国后能够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法律和风俗习惯,对人对己都有利。

请您收听节目并发表对节目的意见和建议

妇幼论坛节目主持人梒青的推特 (TWITTER)

地址是:HANQIN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