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问世,在世界各地造就了无以数计的使用者:网民。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刊出的年度人物就是“网民”。时代周刊写到:他们的做法不仅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世界改变的方向。在中国,公民记者,一方面本身就是普通网民,另一方面,他们所发出的公民新闻又使他们成为网民中的一个不普通的群体,并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中国民间的权利运动网站工作者张建平说:
它会推动社会进步,这是毫无疑问显而易见的,公民记者就是大家起来关注国事,大家起来关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家来关注了,不再愿做奴民,被愚弄,那么这个社会它就有希望了,就是会推动这个社会在进步。这个很重要,那么慢慢地我们会走向适于人类生存发展的普世价值的社会状态,它会朝这个方向发展。这需要公民记者。
中国民众在网络上发表的意见评论,毫无疑问是民意的集中反映,也显示着民众公民意识的增强。而民众选择网络,一方面是借助于现代技术提供的便利,另一方面也反应了现实中获取资讯和反映问题时遇到的障碍,这也为公民记者公民新闻的产生发展提供了空间。张建平说:
因为中国的主要问题是,所有媒体都是让当局控制的,都是让它成为当局的喉舌。实际上呢,每个老百姓,也就是公民,都希望有个第三方的声音,很清晰的声音,能代表大家的心声,能独立地来报道,而不是这种像喉舌它就是上面指定它的,所以这就是在大陆方兴未艾的一个公民记者的事业。像欧美国家它所有的媒体都是非常成熟的,它不会受你什么政府或某一个党派的指挥,它有它的独立性,它有它的职业操守,这是关紧的。
作为独立于主流传统媒体之外的一支新生力量,中国的公民记者以一种非职业传播者的姿态,一方面重构传统传播生态中的传受关系,扩大话语权的掌控范围,另一方面也通过对新闻自由的促进,促生起一股新的社会力量,带动着全民议政,推动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互联网项目主任萧强说:
公民社会主要指在国家政府和市场之外的、既不属于政府也不属于市场的这种民间的组织和活动,特别是这些已经形成了一定结构性的组织和活动。那么互联网在中国公民社会的初步的发育形成过程中是起到很大作用的,因为人们在网上结成各种各样的兴趣的群体,既不是做商业活动,也不是为国家政府做政治活动,而是凭着他们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通过互联网的组织来表达和协调他们的活动。象这样的活动,自从互联网在中国普遍以后,就成了公民社会肌体的一部分,而且应当说是最活跃的一部分。公民新闻实际上就指的是在发表信息这方面是牵涉到大家利益的,并不指的是私人交流这方面。而这样的东西现在成为互联网在中国社会里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作为公民社会一部分这样的功能。
对于公民社会的概念、内涵,虽然从学术和历史领域解释较为复杂晦涩,但人们普遍认为,其所指就是独立于政府或商界以外的有形、无形的团体或组织,人们自愿地组织起来,形成一股集体的力量去达到一个目标。如今,网络、手机、数码相机、博客、推特等现代通讯记录工具,将千千万万认识不认识的民众聚集在一起,组成形形色色的网络社群、虚拟社会。而公民记者通过调查取证发布公民新闻,更是起到一呼百应的作用。在近年来受到社会关注的事件中,无论是躲猫猫事件还是贵州翁安事件、湖北邓玉娇事件,无论是网络举报形形色色的腐败个案还是探访各地上访民众的艰辛,处处都有公民新闻和公民记者的影子,同时,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公民记者的行列。有中国公民记者第一人之称的网络工作者周曙光说:
我觉得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有参与热情,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旁观者,每个人都会尽自己的公民权利,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公民新闻发展的一个方向。
但这种发展方向并非一帆风顺。除了现实社会中言论自由的障碍外,即使在网络上,包括公民记者在内的网民也普遍遭遇技术上的封堵、行政上的审查,网络新闻自由受打压的事例屡见不鲜。不过,即便如此,在信息流通日益国际化、公民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压制有时不但无法起到遏止作用,反而会引起反弹。萧强说: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起着公民记者的作用,自觉的把对公共利益的关心、对信息自由的提升作为上网活动的一部分,参与的人数也大大增加,但它也不是没有代价,因为政府总是不断地在控制网络,一些冲在前列的人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制,比如中国的艺术家艾未未,做了很多公民新闻的调查,包括官员四川地震、学校豆腐渣工程等,结果不仅是触怒了四川的权力势力,中国政府也整个把他和他的活动视为是对体制的挑战,所以把他的活动从博客空间基本就抹杀掉了。还有象上海的著名青年作家、赛车手韩寒,他的博客在新浪网基本上是长期保持第一,他每一篇博文都会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基本上都是为公众利益说话的。你把他叫做公共评论家也可以,但是他的博文也不断受到删除的威胁。所以这些冲在前头的公民博客确实受到很大的压力,但在他们带动下,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继续做类似的事情,这可以说是中国网络公民新闻最大的亮点。
中国公民新闻成长的土壤还来自于它对民意的反映和推动,而当这种民意就某些特别事件凝聚起来产生巨大力量,并使政府无法回避时,问题往往会得到过问和解决。这在近年来的诸多事件中都有所反映。而在另一方面,也有很多问题即使被曝光也未能及时得到解决。不过,多年来通过公民新闻形式在网络上举报腐败官员和问题的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教师王培荣认为,即便如此,公民记者主动涉入曝光与公共利益有关的事件,对社会发展仍有积极作用:
我个人认为仍然是有很大作用的。我的举报成功也好、失败也好,总是会给社会带来一些启迪。成功的话,人家可以借鉴;失败的话,我想一个理论工作者甚至国家的领导、我的领导可以从中思考为什么一个公民一举报腐败,腐败分子得不到惩处,反而是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第二个,为什么能轻易打击报复。因为这些(官员)只注重了领导的个人利益、他的升官发财,为了自己而不管社会的正义,社会的良知、道德都可以抛到一边。
王培荣长期坚持实名举报,在中国的众多网络举报中可以说是开了先河。虽然他举报的不少问题在当地受到压制,未得到处理,但不少国际媒体则将其作为中国公民新闻公民记者的一个范例而予以普遍报道。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中国的公民新闻公民记者能在外界受到关注,也与东西方的差异以及中国当前的政治社会现实密不可分。萧强说:
它这个就是和新闻言论自由的整体环境有很大关系,因为那些被打压、被压制、被删除、审查的消息,它们绝大多数本身就是任何一个新闻记者想追的东西,若官方媒体不能发的话,那么剩下的就是公民记者把这些东西发出来。而在中国,因为这样的材料特别多,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发生,所以公民记者的效应也就特别大。至于象在美国或在其它的民主国家,它本身已经有了言论自由的保障,它的正式媒体虽然由于资本、结构方面也有很多问题,但那些问题基本都不属于言论自由方面的问题,那么即使是网上的新闻、公民记者能补充很多主流媒体的不足,但是它还不足以构成这种新闻现象,它没有那种政治力量。可是在中国,一些独立的新闻现象本身也是个政治现象,所以它就格外地引人注目。
中国当前的社会现实为公民记者、公民新闻提供着素材和空间,而公民新闻借助网络反映民意所展现的力量又对社会产生着冲击,并逐步推动公民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的许多网民和公民记者目前还只能选择在网络上做“隐身公民”来获得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而无法完全以真名实姓、真实身份从常态社会中获得或履行这些应有的权利,因此人们可以预见,中国的公民社会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而当有一天,网络的虚拟回归现实,中国网民可以无所恐惧地卸去马甲回归公民,公民记者可以不受压制地进行公民新闻报道,那么公民新闻的载体-网络社会也就真正成为公民社会的一种形态了。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寇天力为您制作的6集特别报道公民记者公民新闻与公民社会的最后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