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食安面面观--寂静的春天

0:00 / 0:00

环保食安面面观节目开播至今整整一个月。这个节目仍在萌芽和塑形阶段,但令人鼓舞的是,这个节目探讨的话题,带动了听众对环境问题的热烈讨论。今天我们就综述最近几期老百姓的声音节目中,听众对环境问题的看法。

西方文明向来以 “征服大自然”为骄傲,人类因这种意识在经济和科技上取得很多进展。但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个瘦弱、患有癌症的女性改变了人类几千年的态度。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于1962年出版《寂静的春天》。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春天如此寂静。

这本书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寂静的春天》以寓言开头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学农药的危害,公认开启了世界环境运动,不过,卡逊女士也因此遭到化学和工业利益集团的严重攻击,承担了空前的压力。两年之后,她心力交瘁,与世长辞。然而毫无疑问的,她已经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燃起一盏明灯。

《寂静的春天》在世界范围影响深远,而在中国,环境破坏受到多少关注呢?听众湖北吕先生也描述了一个没有鸟叫虫鸣的当下的中国。

广东潘先生因为农村水资源受到的严重污染,大呼人们过的是非人生活。

环保要能实际推行,有赖全民参与。江西易先生认为得从教育着手。

山西伏先生也认为民智有待进一步提升。

虽然环保行动有待加强,但环境意识在百姓心中早已萌芽开花。全国各地因环保问题引发的是为情愿活动此起彼落。那么,地方官员,中央政府,有没有改善环境的决心呢?湖北吕先生深表怀疑。

江苏钱先生担心矛盾继续激化,后果将非常严重。

环境持续破坏,不仅鸟不语花不香,湖北吕先生担心,人还怎么活?

希望今天听众们所描绘的中国的《寂静的春天》,也能带来中国环境保护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