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小百科:金融风险管理

听众朋友,欢迎来到财经小百科的天地,这里我们为您拆解财经术语和经济理论,以白话方式重新呈现。

金融风险管理是一个时髦的词汇,在金融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上自国家领导人,下到企业业主、个体投资人,都必须重视金融风险并予以妥善管控。今天我们一起来透视一下金融风险的内涵。

首先,所谓风险就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金融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的一个领域,也就是任何盈利或非盈利仅够控制风险和回报之间的得失。金融风险可能来自内部的经营项目,比如未来收益,也可能来自外部大环境,比如市场周期、利率变动、政策调整等。良好的金融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几率,避免损失,相对地提高投资的回报。

风险一词对很多人而言,是一个负面的表述,经常跟损失联想在一起。然而在金融界,有风险并不见得一定是件坏事。因为风险和回报是绑在一起的,也就是说,高风险经常就带来高回报,而低风险也意味着回报率相对较低。风险是可以用量化的,通常使用统计学的标准差来衡量。所谓标准误差是指统计分布曲线与中间值的差距。除此以外,投资人可能更需要了解潜在的亏损,这时候就要使用风险价值法VAR,即在一定置信水平和一定持有期内,某一金融工具或其组合在未来资产价格波动下所面临的最大损失额。

为什么要进行金融风险管理?早期的金融理论认为,金融风险管理是没有必要的,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米勒和莫迪利亚尼就指出,在一个完美的市场中,对冲或套期保值等金融操作手段并不能影响一个公司的价值。因为即使在短期内出现小幅度波动,但从长期来讲,经济运行会沿着一个均衡的状态移动,所以为防范短期金融风险而进行风险管理只是一种浪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金融市场并非完美,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各种各样的税收,税收会影响公司的价值。其次,现实市场中存在交易成本,最后,金融参与者是不可能获取完全信息的。因此,对金融风险进行管理是相当有必要的。

近年来,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金融和实业界取得巨大成功,然而,主流金融学中占统治地位的理论基石却是“有效市场假说”,亦即投资者都是完全理性的,他们追求在一定风险下的最大收益。然而,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却出现一些无法用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来解释的现象。比如:股市的“周末效应”和“一月效应”。因此,为解释金融市场异常现象的种种不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起了所谓的“新金融学”的研究。主要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行为金融学,和辅以社会学等其他观点,来解释那些无法被传统里理论解释的种种异常现象。而经济物理学则是将物理学理论方法和模型,应用到经济学和金融学上的一门新兴学问。

新金融学研究主要针对金融风险的测度问题。因为一旦金融风险暴露的大小测度出现偏差,那么下一步针对风险暴露所进行的风险管理可能就会失效,因此风险测度问题在整个金融风险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

好,以上就是金融风险管理的介绍,谢谢您收听财经小百科,下次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