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小百科:金融学中的M1、M2

听众朋友,欢迎来到财经小百科的天地里,这里我们为您拆解财经术语和经济理论,以白话方式重新呈现。

经济学里经常将货币根据其流通性分类,M0、M1、M2、M3都是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尤其M1、M2是央行调控货币的主要依据。今年我们就来理解一下M1、M2的内涵。

根据国际上通用准则:M0就是流通中的现金,换句话说就是手头里的钞票。

M1则包括了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能立即变现。

M2也就是广义货币,包括了M1和准货币。准货币涵盖了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比如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

另外还有M3,就是M2外加其他短期流动资产,比如国库券、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

按流动性标准划分货币供应量的层次,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一、提供货币供应结构图。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供应结构图,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货币运行态势,并据此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

二,分析经济的动态变化。货币层次划分,有助于中央银行分析整个经济的动态变化,每一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有特定的经济活动和商品运动与之对应,通过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变动的观察,中央银行可以掌握经济活动的状况,并分析预测其变化的趋势。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

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中国模仿国外的现代银行管理体系也设立了货币系统。但我们多年了的M系统仅仅是模仿,与欧美仍有一段距离。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储蓄率过高,再加上中国的支票不能直接兑换成钞票,导致M2中具有实际经济意义的M1比重过低。

因此,同样的M2、M1、M0水平,美国的M体系有大量的具有实际经济学意义的货币,而中国则是严重货币短缺。

另外,根据银河证券的分析,央行实行货币政策通过降准、降息释放流动性时,市场有6-12个月的迟滞效应。M1的增速与M2的增速的差距与上证指数存在明显正向关系。当两者增速差距加大时,上证指数达到阶段性高点,而增速之差达到低点时,指数也处于阶段低点。因此可知,货币供应变化,可作为判断未来股市运行的重要领先指标。

好,以上就是有关M1、M2的介绍,谢谢您收听财经小百科,下次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