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好,欢迎收听自由亚洲电台的财经时时听,我是饶怡明。
最近一两个月,国企接二连三暴雷,对市场造成冲击,这些违约主体集中于地方国企,完全打破了“国企信仰”。此外,违约之外,还发生了更恶劣的“逃废债”行为,导致后续债权人的追偿之路更为险恶。中国信用债市场的巨震是否会引发金融危机?没有了政府的兜底,投资人将如何看待国企信用债?当前国企违约潮还会继续到明年吗?本期节目将带领各位探讨这波国企信用债违约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11月10号,河南永煤集团发布公告称,一笔1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债券到期无法偿还本息,构成实质违约。11月16号,华晨汽车发布公告,已构成债务违约金额合计65亿元,逾期利息合计1.44亿元。11月18号,清华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紫光集团发行的17紫光PPN005未能按期偿付本息,已经构成实质性违约。三家大型国有企业违约,而且都是信用评级最高的AAA等级,这些违约引发信用债市场巨大反应。
此外,今年还有青海盐湖,天津房地产等七家国企首次出现债务违约。合计今年十家国企违约超过470亿元,创近年来新高。
据华创宏观的报道,受到永煤等三家国企债务违约的冲击,目前债券市场一级发行大规模取消。11月地方国企取消发行规模达到619.6亿,为两年来最高。二级市场国企债券利差中位数升高,而民企债券利差中位数则出现下降。
债券一般分为两种,利率债和信用债。利率债主要是国债,是以一个国家的信用和发行货币的能力为基础,违约风险几乎为零,利率偏低。而信用债是指政府之外的主体发行,客观上来说,这类债券就具有“信用违约风险”,常见的有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次级债等。由于存在风险,利率比国债要高一些。
中国信用债市场存量约38万亿元,为债券市场存量的1/3。而地方国企债券存量为5.9万亿,约占信用存量市场的42%。换句话说,地方国企债券存量占了整个信用债市场的14%左右。
过去6年,中国曾发生过三次违约潮,违约方主要是民营企业。然而,此次违约潮开始以国企债券为主体。2020年以来,国有企业债券违约数量和规模已经达到民企的八成。这意味着,此波国企违约潮彻底将国企信用债刚兑打破了。
其次,与以往违约的国企债不同,此次违约的大多是信用等级为AAA的国企信用债,更令人诧异的是,竟出现违约前后有转移优质资产的举动,有“逃废债”的嫌疑。比如永煤在违约前夕通过资产无偿划转的方式将所持优质资产香港上市公司中原银行的股权划出,华晨汽车将所持优质资产—上市公司华晨中国的股份质押给第三方。这些举动被认为有逃废债的动机,从而带来恐慌情绪的蔓延。
冷眼财经主讲人在其油管频道上表示,信用债具有违约风险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类转移资产恶意赖账,将导致投资人对信用债完全失去信心:
如果国企信用债违约、逃废债的案例继续蔓延,带来市场交叉感染,从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目前监管已经开始出手整顿。先是央行及时投放流动性给予支持。11月21日,金融委也发声,要求依法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恶意转移资产、挪用发行资金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处罚各种“逃废债”。
此次国企债券违约潮是否是一个开端?对金融市场其他层面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未来中国信用市场要如何重拾信心?节目下半段,请听我和美国华盛顿零极限基金管理人严英哲先生的对谈。
听众朋友,这里是财经时时听栏目,您正在收听的是针对2020年11月三家国企债券违约所进行讨论。
以上就是本期的财经时时听,感谢您的收听。我是饶怡明。如果您对本节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欢迎写信到fuankui@rfa.org.或我个人推特账号是RFA_RYM进行联系。
那么就在此祝福各位有个愉快的周末,下次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