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财经时时听:李克强最后工作会议强调房地产、地方债金融风险

听众朋友好,欢迎收听自由亚洲电台的财经时时听,我是饶怡明。

中国人大政协两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号在会上发布他任内最后一次的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2022年工作成绩,明确2023年经济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到着力扩大内需,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特别是房地产和地方债领域。与此同时,新一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方案出炉,将设立"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直属国务院。本期节目将就李克强离任前的这份报告,以及"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成立的意义进行探讨。参加讨论的嘉宾是旅美经济学家秦伟平。

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再度下调

李克强在他任内最后一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将今年的GDP目标订在5%左右,低于外界预期。5%是近三年来最低的数字。2021年和2022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分别是6%和5.5%。

中国GDP增速自从2010年逐季开始下滑,从2010年第一季度的12.2%,下跌到2019年第四季度的6%。2022年由于疫情肆虐和严格的清零政策,冲击产业链和消费,叠加国际局势因素,最终GDP仅达到3%,远低于预期。

根据中国官媒报告,这次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其他今年发展主要目标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价,也就是俗称的通货膨胀率在3%左右。

另外,报告称要坚持稳字当头,稳重求进,赤字率按3%安排。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延续和优化。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

关键词在于金融风险

据有关人士统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金融19次、保险9次,银行1次。金融仍是重中之重。其实,在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金融都是关键词,但是今年则再上一个台阶。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称过去一年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要求新一年要加强金融领域重大风险防控。2021年,地方债务问题有所凸显,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新一年要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2022年报告对于风险的表述类似,但措辞更加严厉,比如,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并要求防患化解重大风险....要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发挥存款保险制度和行业保障基金的作用,运用市场化、法制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金融的表述更加突出了风险防范。比如,提到当前房地产市场风险隐患较多,一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暴露,今年8项工作重点中,其中一项就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压实各方责任,防止形成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同时明确防范重大金融风险的两个领域:房地产和地方债务。

金融监管总局成立反映中央集权

有关新一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日前对外披露细节。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包含13方面的部署,涉及金融领域的相关改革有6大项,可见金融领域改革迫在眉睫。

中国官方的证券时报披露,目前中国金融监管机构为一委一行两会格局,也就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人民银行为政策性银行,和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的银保监会。根据方案,在银保监会的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简称金监总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同时,将央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证监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金监总局。

根据方案,证监会由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同时由证监会统一负责公司债券发行审核工作,改变以往企业债券发行涉及央行、发改委、证监会、财政部等多头监管局面。

此外,涉及地方金融改革的方面包括,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原有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则要求'专司监管职责、不再加挂金融工作局、金融办等牌子'。

最后,央行分支机构的改革方面也有所安排。方案将调整央行大区分行体制,将原本的九家一级分行取消,在3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省级分行,不再保留央行县(市)支行,相关职能上收至央行地(市)中心支行。

以上是本期的财经时时听,感谢您的收听。我是饶怡明。如果您对本节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欢迎写信到 fankui@rfa.org.或我个人推特账号是RFA_RYM进行联系。

那么就在此祝福各位有个愉快的周末,下次节目再会!

撰稿、主持、制作:饶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