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好,欢迎收听自由亚洲电台的财经时时听,我是饶怡明。
由于新冠疫情封控措施,造成消费不振,供应链中断,经济严重下滑,有鉴于此,中国政府最近出台一系列稳经济的措施,其中包括调整互联网企业的监管打压,提到要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又特别发文,指出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那么,平台企业的处境会开始好转吗?他们能够带领中国经济走出低迷?政府需要提供什么条件,才能激发科技行业的原创性?本期节目将就以上话题进行探讨。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底召开会议,提到要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实施“常态化”监管,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消息一出,京东,美团,阿里巴巴等大型科技巨头的股票纷纷跳空上涨,一扫多个月来的低迷。
与此同时,5月1号出版的求是杂志社刊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文章《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到中国科技实力正从量变转为质变,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文章强调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形成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激励各类人才创新活力,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建设全球人才高地。
上述两则消息反映出中共高层挽救颓势的经济的努力,并试图对于宏观经济提供新的战略指导。

财经评论人士齐俊杰在雪球财经频道上表示,此次针对大型平台企业监管的转向 ,说明中国政府正在纠偏,打击大型互联网企业已经基本告一段落。
平台经济过去数十年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成长的重要动力。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2020年,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8%,保持9.7%的高速增长。
2020年底,针对平台经济出现所谓的“野蛮生长,资本无序扩张“现象,中国政府推出反垄断等一系列监管措施,强化了治理。根据华创证券的分析,针对平台治理共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典型案例时期,2021年10月以前针对阿里巴巴、美团、滴滴、腾讯音乐等企业部分业务进行相应监管。二,确认长期监管的思路,正式成立国家反垄断局,该局在2021年11月18号正式挂牌,是国务院新设的国家局,有别于之前市场监管总局的内部机构。三,进入监管常态化,也就是日前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下一个阶段。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指出,三月份,中央金融委会议,提出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而政治局会议则强调“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关键信号在于“完成”二字。从尽快完成到完成按下加速键,监管脉络和预期更加明晰,互联网行业有望走出转型发展阵痛期。
南华早报日前爆出一消息,中国政府计划政治局会议结束后,和多家大型科技公司举行座谈会,主要目的是向大科技公司高管保证,监管机构将不再要求整改或处以意外罚款。同时,当局还将举行一次联合监管会议,确保让所有监管机构都了解并服从中央的决定,出席会议的包括阿里、腾讯、美团、字节等公司。华尔街日报援引消息人士的报道,中国政府正考虑要求这些大型科技公司向政府提供1%的股权,并让政府在企业决策中发挥直接作用。据了解,中国政府去年已经入股字节跳动和新浪微博。现在该计划,等于将试点扩大到其他平台企业,比如腾讯和美团。
那么,平台经济进入常态监管,意味放松还是普遍更加严厉?经过一年半来的整顿,平台企业还有多少活力为经济做出贡献?科技原创性要如何激发?中国政府入股1%对科技公司意味这什么?
在节目下半段,美国纽约地区经济学家秦鹏和我就这些话题进行讨论。
以上就是本期的财经时时听,感谢您的收听。我是饶怡明。如果您对本节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欢迎写信到fankui@rfa.org.或我个人推特账号是RFA_RYM进行联系。
那么就在此祝福各位有个愉快的周末,下次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