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财经时时听:中国领导人打了国产疫苗? 猫腻何在?

0:00 / 0:00

听众朋友好,欢迎收听自由亚洲电台的财经时时听,我是饶怡明。

中国政府最近宣布,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都打了国产疫苗,并宣称接种疫苗不会引起白血病和糖尿病等副作用。舆论质疑,为何疫情爆发了数年后,才发布这样的消息。由于动态清零政策,大规模的检测和封锁措施,使得新冠疫苗接种率有所下降。尤其是,老年人和孩童接种的比率更低。 此时宣布领导人打过差疫苗,就能消除民众疑虑,进而积极打疫苗吗?本期节目将探讨,现阶段中国防疫政策,及其中引发的一些问题。

7月23号,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新冠病毒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举办新闻发布会。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现职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已经完成了新冠疫苗接种,而且都接种国产疫苗。此外,包括土耳其、塞尔维亚、柬埔寨、菲律宾、阿联酋、沙特、约旦、印尼、秘鲁、智利等30多个国家领导人带头接种了中国疫苗。中国疫苗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时事评论人士江峰在其油管频道上表示,从中国官场操作来看,中国领导人应该先前都已打了外国疫苗。

江峰表示,中国领导人至今没有在公开场合打疫苗,原因之一涉及与疫苗公司的利益关系。

在会上,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冯子健通报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截至2022年5月底,全国累计报告接种后不良事件23万8千例,发生率为每100万有70例,严重异常反应率为每100万有0.64例。

冯子健说,中国新冠疫苗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报告率比每年常规接种的疫苗低,这些常规接种的疫苗包括小儿麻痹疫苗、麻疹、乙肝疫苗、狂犬疫苗、流感疫苗等。

另外,军方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福生表示,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引发白血病和糖尿病,也不会像网络信息所说的影响人体遗传发育、导致肿瘤转移扩散、引起抗体依赖性增强等现象。他说,灭活疫苗中的各种物质是安全的,中国的灭活疫苗安全性符合国际标准。另外,临床数据显示,疫情发生的四年中,糖尿病和白血病的就诊人数和住院次数基本一致,无显著变化。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在老年人和脆弱群体接种疫苗方面的进展缓慢,因而难以摆脱大规模检测和封锁措施。为了打消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对于接种疫苗的忧虑和惰性,中国官员宣称高层领导人已经接种国内疫苗,并抨击疫苗有严重副作用的说法,称其为不负责任的谣言。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截至7月22日,中国14亿人口中有近90%的人接种了两剂以上的疫苗,60岁以上人群接种一剂或以上疫苗的比例差不多。接种加强针的比利更低,总人口中约占57%,在60岁以上老人当中约为67%。数据显示,超过四分之一的80岁以上老人尚未接种疫苗,其中超过60%的老人尚未接种加强针。

华尔街日报称,这些数字代表了中国抗疫战略的一个关键弱点,阻碍了中国政府从动态清零过度到下一阶段的努力。

近几个月来,疫苗接种的速度有所下降,截至6月,每天接种量远远低于100万剂。相比,今年1月初创下的峰值为超过800万剂。

一方面,由于动态清零的规定,使得地方有关部门很难更积极推动供疫苗接种率。另一方面,那些至今还没有打疫苗的人通常是疫苗怀疑主义人士,他们最抗拒疫苗接种。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教授高本恩表示,中国内地老年人不愿意接种疫苗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在动态清零下,感染的风险低。而疫苗罕见的副作用,可能会超过疫苗的预期好处。

目前看来中国一些地方政府正加强疫苗施打工作,一些网友反映,有官员表示,如果不打疫苗,将不发工资或退休金。对此,油管频道小林财经主讲人发表了看法。

习近平曾经表示,中国人口基数大,如果搞集体免疫的防控政策,后果不堪设想。他表示,宁可致使影响一点经济发展,也不能让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受到伤害,尤其要保护好老人、孩子。清零政策的战略在上海封控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上海企业关闭,消费者支出受到打击,上海第二季GDP同比下降了14%。

在节目下半段,旅美经济学家秦伟平和我就中国对抗新冠疫情当前的挑战进行讨论。

以上是本期的财经时时听,感谢您的收听。我是饶怡明。如果您对本节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欢迎写信到fankui@rfa.org.或我个人推特账号是RFA_RYM进行联系。

那么就在此祝福各位有个愉快的周末,下次节目再会!

撰稿、主持、制作:饶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