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财经时时听:干旱推高全球粮食价格 中国下半年粮食安全如何?

0:00 / 0:00

听众朋友好,欢迎收听自由亚洲电台的财经时时听,我是饶怡明。

受新冠疫情,自然灾害,极端天气以及俄乌战事影响,全球粮食安全面临严峻考验。联合国表示,国际社会年内仍面临多场饥荒的威胁,并且可能在明年进一步恶化。持续一年多高涨的粮价,在近期出现短暂回落,又出现升温态势,让人担心全球粮食短缺将持续恶化。中国在维护全球粮食安全方面做出了些何种贡献?由于国内旱涝灾害,中国下半年的自身的粮食安全是否面临挑战?面对极端天气,中国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努力是否能够坚持?本期节目将对以上话题进行探讨。参加讨论的嘉宾是华盛顿地区零极限基金管理人严英哲。

极端天气和俄乌战争下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凸出

今年全球极端气候频发,六月以来,美国持续高温9千万人处在高温警报下,7月,欧洲各国天气突破历史记录,葡萄牙一度出现摄氏47度高温。北半球山林大火、干旱频发,多地用电负荷刷历史记录。

自从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以及自然灾害,极端天气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重大冲击,多国经济受挫,通货膨胀高企,全球央行开始收缩资金,种种因素合力干扰下,全球面临严峻的粮食安全和短缺。
今年2月以来,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发酵,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全球谷物、食用油、化肥和能源价格飙升,全球粮食危机雪上加霜。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粮食安全报告显示,全球国内食品价格通胀仍居高不下,中低收入国家通胀水平都在5%以上,有些国家甚至达到了两位数。高收入国家出现高通胀的比率也在大幅增加。

世界银行表示,创纪录的高粮价引发了一场全球危机,数百万人将陷入极端贫困,加剧饥饿和营养不良,并使多年来发展成果产生逆转。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人民影响更大,因为与高收入国家的人民相比,他们在食品上的花费的份额更大。

根据《2022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2021年全球受饥饿影响的人数已达8.28亿人,较2020年增加4600万。自从新冠肺炎爆发以来,累计增加1.5亿。全球近12%的人口,约9.24亿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两年间增加了2亿人。即便2023年全球经济实现复苏,仍有近6.7亿人面临饥饿。

中国秋粮收成堪虞

在中国,入汛以来,南方多地降雨量打破纪录。今年气候较为异常,华南前汛期较常年偏早16天,持续时间长,暴雨袭击,造成严重洪灾。北方从六月份起遭遇热浪袭击,气温几度升至摄氏40度以上。出现南涝北旱情况。自7月份起,高温开始席卷西北、华北、黄淮和长江流域,高温覆盖国土面积达502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9亿。

尽管长江沿岸部分地区近日气温略有下降,但已经出现两个多月的极端高温和干旱天气,持续对长江地区的民生和经济形成严重威胁。长江流域这一波高温干旱天气已经持续超过70天,也是历史上有记录以来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天灾。

有关专家表示,极端气候对中国农业产生严峻挑战。秋粮受损,水资源匮乏可能蔓延到其他食品相关行业,导致价格暴涨。情况若严重,可能造成粮食危机。包括高盛集团、惠誉等机构认为,恶劣天气对中国农作物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玉米和水稻。中国今年是否能达到6.5亿吨产量的目标受到考验。

中国再度燃煤供电 气候变化议题束之高阁

气候变化再次给世人敲响了警钟。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北京方面也投入巨资,推动可持续能源发展。

但持续两个多月的高温干旱让中国水力发电大为减少,中国政府不得不重新依赖火力发电和燃煤的开采和进口。

路透社引述绿色和平组织顾问李硕的话说,电力短缺很容易被用来建造更多火力发电厂,导致更多争议。但整个夏天席卷全球的极端天气也可以被看做是一个促使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而加强合作的契机。

然而。美国国务院议长南希佩洛西八月初访问台湾,触怒了中国政府,北京不仅围绕在台湾举行了连续多日的大规模实弹演习,而且切断了与美国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对话与合作。

北京表示,气候变化问题不应该独立于其他更广泛的外交议题。中国外交部日前要求美国结束封杀新疆生产的太阳能面板等产品,同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美国因中国在新疆对维吾尔族人强迫劳动,而实行进口禁令。中国一贯否认在新疆犯有侵犯维吾尔族人权的行为。

以上是本期的财经时时听,感谢您的收听。我是饶怡明。如果您对本节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欢迎写信到fankui@rfa.org.或我个人推特账号是RFA_RYM进行联系。

那么就在此祝福各位有个愉快的周末,下次节目再会!

撰稿、主持、制作:饶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