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好,欢迎收听自由亚洲电台的财经时时听,我是饶怡明。
由于新冠疫情爆发,许多农民工选择留守家乡,许多工厂出现缺工荒。与此同时,许多大学生却面临求职压力,企业招聘人数却远低于求职人数,缓就业慢就业成为趋势。目前就业市场的错配,外加人口老龄化趋势,将对十四五期间就业形势造成严峻挑战。本期节目将深究中国劳动市场结构性的深层矛盾,并探索解决之道。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高杲日前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有关情况时候表示,中国劳动市场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将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其表现就是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甚至可能会进一步严重。
高杲表示,“就业难”主要体现在部分劳动者知识技能不适应现代产业发展变化,求职和就业难度加大,出现一些高学历、低技能的结构性矛盾。他还说,同时,又存在“招工难”,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一些 为进出口贸易服务的行业,普工、技工,技术技能人才缺口比较明显。
高昊提到,中国技能人才总量占比约为30%,而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的技术人才总量占比达到70-80%。而十四五时期,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预计会进一步加快,对技能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高质量劳动力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可能会更尖锐。
根据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全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较为明显。新近排行的30个职业中,近半数与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相关,所需的职业专业化较高。比如排行前十名的“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具钳工”、“多晶硅制取工”、“通信工程技术人员”、“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新近排行。而“机修钳工”、“冲压工”“金属热处理工”等职业呈现短缺程度加大趋势。
另外,排行显示,生活服务类相关职业需求仍持旺盛势头,比如保洁员、餐厅服务员等,另外在婴幼儿和老人照顾的相关行业也呈现职业短缺。
发改委副秘书长高杲认为,从总量来看,城镇就业压力也依然存在,未来每年必须在城镇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将超过千万。而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依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任务依然艰巨。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随着中国年轻人愈来愈不愿意去工厂打工,而选择劳动程度更低、薪水更好的服务业、更多农民工因担心新冠病毒疫情而选择呆在家乡,劳动力短缺和高龄化愈来愈构成挑战。尽管今年因为全球各地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增加,但许多企业主苦于无法招聘到足够的工人,满足订单的要求,这将进一步推升全球的通货膨胀。
油管频道鱼头经济主讲人表示,中国工厂工作环境恶劣,致使许多人对于入厂工作望而生畏,这是导致工厂找不到工人的原因之一。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还表示,中国劳动力短缺反映了长期的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15-59岁的劳动人口去年下降到63%。2010年时,这个比例是70%。根据中国政府推算,接下来5年中国的劳动人口将减少3500万左右。
在工厂找不到工人的同时,中国的白领工作的劳动力却出现剩余。今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突破900万,创下纪录。报道称,今年7月,中国城镇失业率为5.1%,比去年同期的5.7%有所减少,但16-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为16.2%,许多专家表示,青年失业率偏高并不完全是疫情所致,主要还是跟年轻人择业观念僵化,职业技能不匹配有较大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表示,一流大学毕业生不愁找不到工作,但普通高校特别是二三类院校的部分毕业生,综合素质没那么强,也缺乏某一方面突出技能,如果不愿意放低对行业、雇主、待遇等方面的要求,就容易高不成、低不就。
清华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韩秀云表示,传统的蓝领直观让人想到流水线工人、货车司机、建筑工人等。但随着经济发展,过去十多年,城市出现一批新蓝领,比如美甲师、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小哥等。他们的薪资现在已经超过了大学毕业生。
中国劳动市场的结构矛盾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构成严重威胁,也就加大中国继续向世界各地出口产品的难度。渣打银行驻香港的经济学家丁爽表示,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耗尽。
有鉴于十四五时期中国城镇就业压力大,上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将强化政策支持,促进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其中包括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在节目下半段,美国华盛顿地区零极限基金管理人严英哲和我就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难和招工难问题进行对谈。
以上就是本期的财经时时听,感谢您的收听。我是饶怡明。如果您对本节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欢迎写信到fankui@rfa.org.或我个人推特账号是RFA_RYM进行联系。
那么就在此祝福各位有个愉快的周末,下次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