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财经时时听:欠薪罚款等乱象纷呈 地方财政危机日益严重

听众朋友好,欢迎收听自由亚洲电台的财经时时听,我是饶怡明。

中国各省市地方财政赤字严重,已经成为全国性问题。各地政府为了自救,出现一些不合常规的操作,媒体爆料,兰州公交集团发不出工资,让员工自行向银行贷款,四川省将大佛景区的未来30年的经营权拍卖。与此同时,罚款创收的现象也愈来愈猖獗,令民间怨声载道。此外,在卖地收入枯竭的情况下,许多地方开始收回闲置土地,导致一些烂尾楼的烂帐更加说不清。本期节目,将对上述现象,进行深入探究。参加讨论的嘉宾是旅美经济学家秦伟平。

公交车入不敷出 地方财政补贴难以为继

中国各地公交车入不敷出的情况,已经持续多年。对于许多城市居民来说,公交车地位尴尬,短途不如汽车,远途不如打车或乘地铁,很多人都不做公交车。

但不可否认,公交车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老弱妇孺或贫病残疾人群,公交车是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部分。多年以来,公交车运营都依赖政府补贴。

但随着地方财政压力上升,如何保公交保民生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九月初,兰州公交集团因四个月发放不出工资,要求员工以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解决6-9月的工资,公司提供担保,负责按月结息,带息还本。

八月中旬,湖南耒阳八家公交企业发布联合声明,后经政府协调,避免了停运。此前,河南郸城、广东博罗、广东阳江等地的公交都曾一度停运。

根据财经网的消息,地方政府对公交的补贴,大部分一年在几千万的级别。比如安徽省无为市对公交财政补贴在2000万元,浙江温岭市2021年的补贴达到4664万元。在广州、深圳等大型城市,每年补贴多达数十亿。提供足够的公共交通供给和服务需要大量资金和持续保障,这对政府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支付是一个巨大挑战。这对于中小城市而言,更是首当其冲。

多地收回闲置土地 增加非税收入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过度膨胀,开发商囤积了大量土地,在房地产行业突然遭受打击情况下,出现了大批闲置土地和楼盘。为了缩减财政压力,地方政府开始通过对闲置土地的罚没,来增加非税收入。部分省份的非税收入竟占到公共预算收入的30%以上。

在过去,开发商囤积地皮可坐享土地增值的差价,因此,一直以来不少房企选择以长周期开发模式来赚取地价差的高利润。

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增加 过度逐利弊端丛生

为了增加收入,地方官员可谓是绞尽脑汁。近期,四川大佛风景区,把未来30年的经营权拍卖了,挂牌价是17亿元。四川南充管辖下的阆中市,将公办学校、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资企业的食堂食材统一配送服务未来30年的特许经营权拍卖,起拍价1亿8千万元。

景区经营权和送菜经营权拍卖,实属无奈之举,但仍合法。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滥用罚款,向民众搜刮,横征暴敛,令民怨沸腾。

比如,陕西榆林一家蔬菜店主,因芹菜被检验不合格,店主找不到进货票据,被罚6万6千元,引发舆论关注。根据国务院督查组调查,榆林市去年对当地小商户的50多宗处罚中,有21宗处罚超过5万元,而这些案值只有几十元。网友称,“这是明目张胆抢劫!”,还有的说“政府穷疯了,就不给穷人一条活路”等等。

财政收支紧张,非税收入占比提升是当前多地地方财政的共同特征,去年以来,疫情反弹,经济下行,导致税收收入紧张,今年开张大规模留抵退税后,税收与非税收入增速差距扩大。1-7月,中国全国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累计同比分别为-13.8%和19.9%,非税收入增速大幅高于税收收入,增速达到33.7个百分点。

大多数城市利用非税收入填补收支缺口,但用过度逐利方式,产生种种弊端,比如滥用罚没。7月份中国111个地级市公布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其中80个城市罚没收入呈上升态势,其中有15个城市罚没收入超过100%,青岛市的罚没收入增比达到127%。金融时报文章称,乱罚款乱收费不仅弱化减税降费效果,而且对营商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以上是本期的财经时时听,感谢您的收听。我是饶怡明。如果您对本节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欢迎写信到fankui@rfa.org.或我个人推特账号是RFA_RYM进行联系。

那么就在此祝福各位有个愉快的周末,下次节目再会!

撰稿、主持、制作:饶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