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八月份数据显示,通缩的势头减弱,经济似乎有触底回升的态势。然而,西方媒体普遍认为,中国出现复苏为时尚早。在此之际,中国官员和媒体相继出来反击所谓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并大肆炒作英国第二大城伯明翰破产的消息。那么,西方看空中国经济的理由为何?过去30年来中国经济经历多次危机,这次难关能否度过?伯明翰破产消息为何成为炒作热点?本期节目将就以上话题进行探讨。参加讨论的嘉宾是美国马里兰州战略与信息研究所经济学者李恒青。
近期刺激政策治标不治本
中国最近几个月采取一揽子刺激经济措施,包括两轮降息,似乎为中国经济带来了些许改善。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一系列数据,8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高于市场预期的3.45%;而制造业活动则连续5个月萎缩。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但自从7月份起,青年失业率的数据已经停止发布。
尽管中国消费、就业数据有所改善,但国外经济学界仍保持谨慎态度。据纽约时报报道,日本野村证券一份研究报告表示,"可能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触底,但我们表示存疑。"野村认为,8月零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可能是能源价格上涨推高了零售。另外,去年仍在严格清零政策下,居民生活受到限制,基期较低,导致今年出现增长。
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经济困境可能比30年前的日本还要严重。许多指标显示,中国的公共债务水平比当年日本更高,人口结构更糟糕。此外中国还面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尽管如此,中国政府低估了长期停滞的风险,而应对措施做得太少。适度下调关键利率、降低购房者首付比例以及最近表态要支持民营企业,这些措施目前为止对重振信心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日前表示,中国的老龄化和生产力下降对增长起到抑制作用,同时美国和欧洲正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她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也导致消费者控制支出。
她认为,如果中国不进行结构性改革,中国中长期增长率可能下降到4%以下。
"中国崩溃论"注定再崩溃?
就外界对中国经济增长轨迹的普遍悲观情绪,中国官员和媒体相继进行反驳。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丛亮日前回应看空中国经济的言论时表示,这种论调过去从来没有实现过,现在和未来也注定不会实现。丛亮说,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08年国际金融海啸,中国不仅屹立不倒,而且愈来愈发展壮大。他说,尽管中国正应对各种挑战,但中国经济显示出韧性。
中国央行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中国央行和外汇局有丰富经验和充足的政策工具捍卫人民币汇率。
新华社17日发表题名为"中国经济崩溃论注定再度崩溃"的文章,批评西方媒体对中国经济相关的负面新闻。文章说,这轮唱衰配合"去风险"的论调而起,意在误导世界,动摇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把中国塑造成世界经济"风险之源",破坏中国与各国合作关系。文章说,这是过去几十年来多次出现的所谓"中国崩溃论"闹剧的延续,当然,这次结局也不例外。
英国城市破产消息被大肆炒作
最近中国官媒大肆报道英国伯明翰市破产的消息。该话题上了微博热搜,大批网民嘲讽外国经济差,更声言中国一定会赢到最后。
英国伯明翰市政府9月初意外宣布破产,震惊了英国政界。因为该市政是人口超过一百万的英国第二大城市,也是全欧洲最大的地方市政委员会。
根据该市官网上的声明,由于面对不断累积的巨额债务和高达8700万英镑的财政缺口,除了保持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和其他法定义务外,伯明翰地方政府立即停止所有新的政府支出。
伯明翰陷入财政困境,其实是当地政府为其以往过失买单。2012年,英国最高法院裁定伯明翰市政委员会"同工不同酬"的做法,对数百名女性员工造成歧视。多年来,伯明翰市政委员会已经根据裁决支付了约11亿英镑的赔偿金,但发现仍有缺口。根据所谓第114条通知,该市已经限制新的政府开支,并不影响已有项目,目前日常生活也未出现显著变化。
伯明翰破产乍听之下,不少人会觉得错愕,但实际上,英国若有地方政府研判无法在财政年度达到收支平衡,可以宣布破产,后续可通过调高税收,变卖资产,或请中央补助,改善财政状况。
以上是本期的财经时时听,感谢您的收听。我是饶怡明。如果您对本节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欢迎写信到 fankui@rfa.org.或我个人推特账号是RFA_RYM进行联系。
那么就在此祝福各位有个愉快的周末,下次节目再会!
撰稿、主持、制作:饶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