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财经时时听:中国第三季度GDP破五 经济下滑失速

0:00 / 0:00

听众朋友好,欢迎收听自由亚洲电台的财经时时听,我是饶怡明。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第三季度GDP,比去年同期增长4.9%,低于预期,引发外界关注。路透社此前综合43家机构估计中值显示,在新冠疫情、洪涝灾害、能耗双控等多重冲击下,供需两端均不振,预计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将回落至5.2%。中国官方媒体淡化三季度不理想GDP,强调今年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8%。并称全年GDP增速达到8%没有问题。官方的环球时报甚至刊文,指责西方炒作中国第三季度GDP,看衰中国经济。那么,中国当前经济的真实面究竟如何?西方媒体对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担忧是合理的吗?面对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国内经济恢复步履蹒跚,中国政府有哪些工具可以使用?本期节目将就以上话题进行探讨。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2021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据介绍,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从个季度来看,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7.9%,三季度同比增长4.9%。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虽然数字不算低,但仍然低于国内外机构与经济学家的普遍预测。考虑到去年疫情影响,同期数据基期较低,各国通常以两年平均计算,较为准确。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付凌晖强调,面对疫情考验,今年前三个季度国民经济“有能力保持恢复态势”,尽管国内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这里指的是政府去杠杆和减少不平等的活动。他承认,当前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恢复仍不稳定,不均衡。言下之意,就是承认经济风险越来越大。

同期公布的工业数据显示,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比8月低2.2个百分点。另外,今年前9个月,中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4.5%,较前八个月3.2%的降幅有所扩大。显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担忧情绪。固定资产投资也低于预期,今年头三季度增长了7.3%,比1-8月的8.9%速度相比有所放缓。

油管频道“徽湖说房”主讲人表示,拉动中国经济三家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其中向来以投资为主力。近年来,民间投资减缓,所以目前投资主力是政府基建和房地产投资,而今年头三季度数据显示这方面出现萎缩。

中国官方媒体还指出,尽管各大宏观数据不理想,但仍有两个亮点;首先,衡量国内消费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月同比增长了4.4%,高于8月份的2.5,超过了经济学家预期的3.4%。另外,整体失业数据也偏好。9月份降到4.9%,低于8月份的5.1%。尽管九月份单月消费数据偏好,但第三季度消费呈现下滑趋势。油管频道“徽湖说房”主讲人表示。

综合各方报道,导致中国第三季度GDP不佳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疫情影响仍持续,抑制正常生产和消费活动。许多大量从事服务业的中小企业在过去一两年内大量倒闭,很多家庭或个人就业生活受到影响,消费能力和信心下滑。

第二,中国政府对疫情采取清零措施,导致物流受阻或中断,增加厂商成本,影响出口。

第三,对于多领域密集的市场整顿,对经济运行与数据指标构成了影响。为规范市场秩序,遏制资本无序扩张,中国政府在教育培训、网络平台、线上游戏、影视文化、房地产等行业出台了空前的整顿措施。这些行业承载了大量就业,有些是国民经济以及财政收入的支柱。

第四,拉闸限电对经济的冲击。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更广泛措施的一部分,中国对于能源使用进行限制。外加,国际大宗商品涨价,煤炭价格高涨,发电厂不愿意赔钱发电。在缺电的情况下,工厂生产材料短缺和停产,影响供应链。

第五,恒大债务危机,购房者日益失去信心。居民财富效应消失,消费支出和信心下滑。

从居民收入来看,今年头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265元,两年平均增长为7.1%,扣除价格因素为5.1%,持续低于GDP增速。另外,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2,157元,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4%。油管频道Player Zee表示,这意味者疫情期间中国贫富差距扩大。

在节目下半段,旅居美国纽约的经济学家秦鹏和我就中国第三季度GDP超出预期的下滑,及其背后原因进行讨论。

这里是财经时时听,您正在收听的是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速大幅放缓的相关讨论。请继续收听。

以上就是本期的财经时时听,感谢您的收听。我是饶怡明。如果您对本节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欢迎写信到fuankui@rfa.org.或我个人推特账号是RFA_RYM进行联系。

那么就在此祝福各位有个愉快的周末,下次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