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好,欢迎收听自由亚洲电台的财经时时听,我是饶怡明。
随着二十大结束,各种迹象显示计划经济正在回归道路上。10月24号,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再次明确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定海神针”。而在刚刚结束的二十大上,供销总社副主任梁惠玲当选中央委员,这是供销体系负责人在职期间升为中委委员第一人。媒体解读,这意味着高层提升该机构的政治地位。近日有关供销社全面回归成为热议的焦点。本期节目将就供销社重出江湖现象进行讨论。参加讨论的嘉宾是美国纽约地区经济学家秦鹏。
供销社回归进入人们视野
50岁以上的人对于供销社应该不陌生。在中共实行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是唯一的购物天堂。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计划经济退出了历史舞台,供销社也逐步为人所淡忘。
其实中共高层并没有放任供销社消失,先后在1995年、1999年、2009年、2015年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发布深化和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的文件,并在2002年实施“四项改造”,2006年实施“新网工程”,2018年部署专项改革试点。
10月份,媒体报道,湖北省供销社恢复重建了1373个,基本覆盖了全省的乡镇。目前,基层社社员达到45万人,其中农民社员5年增加5倍多,由2016年5.15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33.3万人。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在县以下直接面向农民的综合性经营服务组织,是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
上述消息,说明了供销社将以乡村振兴为跳板,重出江湖,接下来,其他各大省市也会相继恢复重建供销社。
供销社的历史发展
根据2020年中国农民合作社上一篇文章,供销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主义经济领域重要的制度实践。1949年-58年,供销社活跃于城乡商贸流通领域,主要供应农民生产资料和基本生活用品,同时大力收购农副产品,供应城市和工矿区,此时供销社致力于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改善民生,成为连接城乡、联系工农、沟通政府与农民的桥梁和纽带。
1958年开始,中国进行集体化运动,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全国供销总社与商务部三和三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执行农村生产生活资料统购统销,促进城市和工业发展。
1978年后,中国农村经营制度发生变革,集体经济制度开始逐渐被市场经济制度取代,供销社活动场域发生急剧变化,经济功能逐渐过渡于市场经济组织,特别是1982年将供销社由官办改为民办以后,为维持供销社庞大组织体系和庞杂组织队伍运作,供销社内部业务结构开始转向盈利水平高的非农产业,如石油、房地产等,逐渐偏离三农服务的初衷。
官方不直接承认供销社在计划经济上的角色
本台记者黄小山日前报道,关于供销社是否快速重建和扩张,并在重回计划经济的道路上充当何种角色,该体系内的人,都三缄其口。
然而,比对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年度部门预算资料,发现从习近平班底在2015年下令恢复供销社体系后,自2016年开始来自中央的年度拨款,相比2016年前,都呈数倍的增加。
而从各地供销合作社经营模式亦可以看出,从2016年后,三农领域、物流、电商已经是官方主导的供销社重建和扩张的重要方向。一些省市的供销社甚至还将触角深入乡村金融。
根据公开资料,2021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实现销售总额6.26万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全系统实现农产品销售额27591亿元,日用品销售额14925元,截至2020年末,全国供销社系统连锁配送企业有6697家,拥有配送中心10800个,发展连锁、配送网点83.2万个。
此外,供销合作社旗下拥有2万多家企业,涵盖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企业、农副产品经营企业、工业品生产加工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以及宾馆、饭店和餐饮业、物流业企业等。
以上是本期的财经时时听,感谢您的收听。我是饶怡明。如果您对本节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欢迎写信到fankui@rfa.org.或我个人推特账号是RFA_RYM进行联系。
那么就在此祝福各位有个愉快的周末,下次节目再会!
撰稿、主持、制作:饶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