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军事无禁区:亚洲北约?

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

今天来谈”亚洲北约”的问题。

四方安全对话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NATO)1949 年成立,它由欧洲及北美洲国家为抗衡苏联及其为首的东欧集团,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性组织,由美国主导。苏联解体后,北约转型为以危机管理、集体防卫及合作安全为主的地区性防卫组织,假想敌是俄罗斯,美国仍然扮演关键角色。

可以说,冷战期间北约是全球最大的多边防卫体系。冷战后北约东扩,成员增加,以更强势的姿态牵制俄罗斯,继续维持欧洲地缘战略平衡。在亚洲,同样面对苏联及其解体后的俄罗斯,还加上一个中国,但始终没有建立一个类似北约的多边防卫体系。是什么原因呢?今后有可能出现吗?

目前有一种看法,认为美国、日本、澳洲和印度等4国组成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有可能形成亚洲北约。

今年2月18日,四方安全对话的外长会议,在美国的主办下以电话协商展开。这是四国外长会议从2019年起的第3次会议,也是拜登(Joseph Biden)政府上台以来的首次。四国外长就中国崛起及改变地区现状所带来的威胁和挑战达成共识,并且有意促成四国首脑首次会谈。

去年8月31日,美国副国务卿比根(Stephen Biegun)出席美印战略伙伴论坛时透露,美国寻求与印度、日本和澳洲等印太国家的防务关系更加紧密而正式化,类似北约组织,防范中国的挑战,其框架基础正是四方安全对话。

比根说,美国的目标是让印太地区更多国家团结起来,组建一个拥有共同利益和价值观,带有决定性的多数集体,最终以一种结构性的方式呈现,包括越南、韩国、新西兰都能加入扩大版的四方安全对话。

马拉巴尔

由于印太地区缺乏强有力的多边结构,没有北约或欧盟那样的坚韧和包容性。美国暂时保留提出亚洲北约的想法。比根指出:” 这种正式联盟只有在其他国家像美国一样坚定的情况下才会发生。”不过,他希望大家注意,北约成立时并不抱以太大期望,最初一些国家选择中立,而不是加入北约。言下之意,成立亚洲北约,并非完全不可能。

2020年11月美日澳印四国海军在阿拉伯海举行”马拉巴尔”(Malabar)海上联合军演。(维基百科)
2020年11月美日澳印四国海军在阿拉伯海举行”马拉巴尔”(Malabar)海上联合军演。(维基百科)

去年11月上中旬,四方安全对话的4个成员国,在防务合作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举行名为”马拉巴尔”(Malabar)海上联合军演,地点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印度快报》(The Indian Express)指出,今年的演习意义尤其重大。该系列演习从1992年持续至今,最初只有印度和美国。澳洲2007年有参加,因北京反对,此后就没有加入。日本2015年成为该演习的“永久成员”。2017年美印日3国首次举行海上联合军演,直到2020年澳洲重返加入,是2007年四方安全对话成立以来,四国海军首次同时参加联合军演。

报导说,2020年起,印度和美国、日本、澳洲等国海军分别进行多次演习,但大都属于增强互信的演习。四国海军联合演习则不同,演习课目从海上搜救、反恐转向反潜和防空等实战模拟,而且演习区域是中国潜艇时常出没的海域,具有针对性。

拜登政府上台后,新任的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ck Sullivan)今年1月底参加由美国和平研究所(U.S. Institute of Peace)主办的一场线上对谈时表示,新政府会接续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的一些做法,把”四方安全对话作为美国在印太地区执行政策的根基,强烈希望能让它往前迈进。”

取决印度

他还说,近几个月来,美国、日本、印度和澳洲等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他承诺,未来将举行更多演习。

沙利文没有提到亚洲北约的问题。就他所知,四方安全对话至今远未达到安全联盟的程度,其中一个问题是,二战后的日本宪法,限制日本自卫队执行国土防御以外的军事活动。换言之,日本若不修宪,自卫队没有法律依据,与他国在境外进行常态化的协防任务。

今年2月8日,拜登总统与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通电话,双方同意继续就促进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并通过四方安全对话机制促进更强大的地区架构进行合作。什么是”更强大的地区架构”(stronger regional architecture),双方没有说明,外界不能就此认定,这就是成立亚洲北约的伏笔。

印度战略学者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说,美国劝说印度成为软性联盟。(Facebook)
印度战略学者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说,美国劝说印度成为软性联盟。(Facebook)

德国柏林罗伯特·博世学院(Robert Bosch Academy)研究员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是印度学者。去年10月他在《东盟邮报》(The Asean Post)提出印度视角,指出四方安全对话的未来将取决于印度,因为美日澳3国都有双边和多边联盟关系,日本和澳洲也都在美国安全包括核安全的保护伞下,而印度不仅与中国接壤,现在还以自己的力量对抗中国侵入边境。言下之意,印度的处境和美日澳三边关系大不相同。

惊动欧洲

他认为,四方安全对话并非建立亚洲北约,而是要在共同利益和价值观的基础上发展密切的安全伙伴关系,包括确保法律规范、航行自由,尊重领土主权和完整、和平解决争端,以及维护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在印太地区实现稳定的力量平衡。然而,中国对这些原则的挑战越来越大,甚至惊动遥远的欧洲。

最近法国任命一位印太地区大使,表达对印太地区维持法律秩序的重要性。德国政府去年9月初通过《印太地区政策准则》声明,宣示以此促进欧洲的印太战略。迹象表明,未来几年,四方安全对话的四国成员将更多地与欧洲伙伴合作,建立一个能够在印太地区提供稳定与平衡的战略力量。

面对中国的威胁,切拉尼指出,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比以往更有可能,从磋商和协调功能转变为事实上的战略联盟,在印太地区的多边安全体系发挥核心作用。不过,这种联盟和冷战时期以美国为轴心,以盟友为辐条所形成的”轴辐体系”(hub-and-spoke system),如今已不能适用。原因很简单,像印度这样大的国家,不可能成为美国第二个日本。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努力劝说印度,成为一个没有任何条约义务的”软性联盟”。

去年9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抨击美国,要建构全球联盟来对付中国的想法,是”痴人说梦,因为等不到这一天。” 切拉尼则认为,如果习近平对台动武,这一天即将到来,形成一个以四方安全对话为核心的国际联盟将不可避免。

之前提到冷战期间,美国为什么没有在亚洲建立一个类似北约的多边防卫体系。一般的看法是,印太地区国家的政治制度、文化和宗教的差异远超过西欧及北美地区,而且主要国家如日本、澳洲和印度处于不同地缘板块,有其各自的势力范围,相距遥远,联合困难。

高压攻势

这些固然是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美国的政策使然。韩裔美国学者车维德(Victor Dong Cha),是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高级顾问。曾出任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NSC)亚洲事务主任。2016年他写了一本名著:《高压攻势:美国亚洲同盟体系的起源》(Powerplay: The Origins of American Alliance System in Asia),分析美国早年不在亚洲建立多边防卫体系的来龙去脉。

韩裔美国学者车维德(Victor Dong Cha)著书指出,冷战期间美国在东亚采双边同盟而非多边主义,是基于“高压攻势”战略考虑。(韩联社)
韩裔美国学者车维德(Victor Dong Cha)著书指出,冷战期间美国在东亚采双边同盟而非多边主义,是基于“高压攻势”战略考虑。(韩联社)

冷战初期,杜鲁门(Harry Truman)政府和艾森豪威尔(Dwight Eisenhower)政府认为,当时东亚地区亲美国家如台湾和韩国,领导人都富有威权色彩,也都反共,制约他们最好的方式是建立双边同盟,而非一个广泛地区性的多边机制,使他们无法以反共之名组成盟友,对共产国家发动攻击,把美国拖入一场世界大战。

车维德把“高压攻势”定义为“一种不对称同盟的建构,旨在对弱小盟友的行动施加最大程度的控制。”美国以双边同盟的方式,一方面遏制苏联和其他共产国家,另一面分而治之防止盟友冒进。美国若奉行多边主义,有可能面临被牵连的风险,盟友之间一旦串联,美国的控制力也将随之降低。

日本的情况特殊。美国原想把日本彻底非军事化。但冷战开始,美国反而把日本建设成反共堡垒的前线,控制她为美国的围堵政策效力。美国曾尝试将日本纳入多边机制,因亚洲国家对日本侵略历史的阴影,和日本并无意愿,最终未能成功。

根据解密档案显示,台湾、韩国和菲律宾等盟友曾提出仿效北约,建立”亚洲北约”的建议,美国断然拒绝,因为违反”高压攻势”的原则。美国只在东南亚实行多边主义,如《东南亚条约组织》(SEATO),对于东亚地区的军事强人盟友,决不松口,主要是出于对这些盟友可能冒进所带来的不安。

如今这种情况不复存在。台湾、韩国都成了民主自由国家,与四方安全对话成员国享有相同的价值观和民主制度,组成多边防卫体系完全可行,面对中国的威胁,在印太地区尤其是前沿地带组成多边防卫体系,更显其必要而紧迫。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