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在上一集栏目,我们谈到美中太空的争霸,其中提到1986年3月,中国为了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的发展,推出「863计划」,又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在航天领域,对于中国发展大型运载火箭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863计划」一直持续到2016年1月,被并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而走入历史。听众朋友们也许会问,跟踪研究外国
战略性尖端技术是否因此而终止了呢?答案是”没有”。
习近平经常把”创新”挂在口边,他曾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他尤其看重创新在军事领域的作用,并多次提到美国实施《第三次抵销战略》,不遗余力进行军事技术和体制创新,以保持美国绝对的军事优势。因此,他要求解放军要掌握好美国《第三次抵销战略》的动向,免得落后掉队,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今天我就来谈谈美国的《抵销战略》(Offset Strategy)。
从1950年代起,历经1970年代到现在,美国前后实施3次的抵销战略。前2次,中国的军力发展还不在美国关注的视线之内,到了第3次,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国的军力发展不但成为美方关注的焦点,甚至还对美国的安全构成新的威胁。首先,要说明什么是《抵销战略》?简单说,就是美国的军事实力与对手旗鼓相当,或是被对手超越时,美国改采以新技术为基础的创新战略,进而抵销对手的优势,又能维持美国的技术领先,以达到战略吓阻的目的。
比如,二次大战结束,美国大幅裁军,从800万人减到50万人,另外庞大的国防工业也开始复员。反观苏联,兵力维持约300万人,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国防工业,直到美国艾森豪威尔(Dwight Eisenhower)总统上台,苏军的数量优势已经明显超过美国。面对这个棘手问题,艾森豪威尔选择以美国领先的核武优势,抵销苏联的传统优势,这是美国1950年代实施的《第一次抵销战略》。军人出身的艾森豪威尔,为何不增加兵员呢?因为他认为,维持一支庞大的常备军队,长期下来会伤害美国的经济。
根据这个思路,从艾森豪威尔到卡特(Jimmy Carter)的美国历任总统,都是以战略和战术性核武来抵销庞大的苏军优势。到了1977年卡特总统上台,局面为之改观。苏联的核武与美国旗鼓相当,并在传统武力上对美国形成三比一的优势。显然,美国又需要新的抵销战略了。讲到这,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稍后再为您讲述……。好的,刚才说到1977年美国军力面临苏联新的挑战,而开始策画新的抵销战略。当时美国国防部长布朗(Harold Brown)是杰出的核物理学家,21岁拿到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可见他的科学天赋。
早在肯尼迪(John Kennedy)政府期间,布朗曾担任国防部国防研究及兵工局局长,对国防科技瞭若执掌。他一上任就邀请硅谷的科技新贵培里(William Perry)出任主管研究及兵工事务的国防部次长。布朗告诉培里的第一优先任务是,尽快创立并执行《第二次抵销战略》。经过脑力激荡,他们最终决定新的抵销战略,是以新兴的数字科技为基础,先期以发展隐身战机技术和巡航导弹为目标,接着是智能型传感器和精准武器,再来是恢复经费并扩大全球定位卫星系统GPS的发展。
10多年后,这些由抵销战略所产生的先进武器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大放异彩,在人类战争史上首次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科技战争。惊叹之余,很多国家加速跟进并推动军事改革,包括中国在1993年调整军事战略方针,把战争准备的起点从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为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从此刻起,解放军才逐渐认清战争的形态已经从机械化迈入信息化,从钢铁时代进入芯片时代。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历时43天的海湾战争,美军取得空前战果,背后是美国《第二次抵销战略》10余年的辛勤耕耘。其实,改革之路向来是步履艰难。比如,美国发展F-117隐身战机,为求压缩时间往往受到官僚体系的推拖阻拦,国防高层若无远见和决心,发展隐身技术很可能延后。当时担任国防部次长的培里,在他的回忆录《核爆边缘》(My Journey at the Nuclear Brink)中提到,1973年美国开始试验研究全球定位卫星系统GPS,到1979年有4颗GPS卫星在轨,原规划要有24颗卫星,但经费预算尚未编列。有人指出,GPS固然有趣,但不是非有不可,为了节省预算,国防部准备停止该项计划。
培里知道后大吃一惊,他认为GPS计划万万不可停摆,因为它攸关美军精准打击的能力。为了证明GPS在抵销战略中的不可或缺,培里亲自跑到GPS系统测试的空军基地,坐上1架直升机,把直升机的窗子全部遮住,飞行员在看不见的情况下飞行半小时,全程使用GPS定位导航,再飞回基地,并在标定直径10公尺的圆圈内精准降落。培里以这次的亲身试验,得到布朗部长的首肯,恢复了计划经费。但培里也稍作妥协,把原先预计发展的24颗卫星减为16颗,使得GPS系统的涵盖范围限定在北半球。事后回忆,GPS对军事运用的重要性,比他想象得更大更多。
1980年10月,培里以国防部次长身分率领第1个美国军事代表团访问中国,就中国传统军力的现代化提供意见,并建立美中两军关系,当时的背景是卡特总统决定打”中国牌”来对付苏联。14年后,培里担任柯林顿(Bill Clinton)政府的国防部长。他的工作重心开始对准在不使用核武的情况下,如何维持美国传统武力的优势,以及协助前苏联各共和国消除核武,防止核武失控而扩散。当然,美国1970年代实施的《第二次抵销战略》持续进行,为美国保持近30年的军事优势,直到本世纪初国际的军力态势出现新的变化,美国又开始策画新的抵销战略了。讲到这,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稍后再为您讲述……。
好的,刚才说到美国的《第三次抵销战略》,那是在2014年11月,由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Chuck Hagel)宣布了一项新的《国防创新计划》(DII)时提出的。他说:面对新的威胁,美国需要发展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第三次抵消战略。」来年12月,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克(Robert Work)在一场演说中具体指明美国《第三次抵销战略》的5项技术组成:就是人工智能、人机协作、辅助人类作战系统、人机作战小组(如机器人)与自动化武器。沃克还说,新的抵销战略除了要有先进技术,还需要创新的战法和组织结构才能发挥作用。
听众朋友们也许会问,俄罗斯和中国也在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美国如何能够确保持续领先呢?美国参谋首长联席会议副主席塞尔瓦(Paul Selva)上将2016年10月在一场研讨会上给出了答案。他说:美军的优势得益于民主与开放的社会。在信息自由的国度里,美国军人能全方位掌握信息,作战时有利于做出最佳决定,即使作战网络瘫痪,也能主动采取最佳的应对措施。但是在一个专制和信息封闭的国家,军人凡事都要听令于上级,战场瞬息万变,使军人难以做出快速而精准的反应。
这不禁让人想起,公元前2世纪的古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Polybius)在他的名著《罗马帝国的崛起》中的1句总结:制度就是力量,国家间的竞争就是制度的竞争,古罗马之所以强大,就是基于一个强而有力的共和政体。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亓乐义(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