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今天还是谈俄乌战争。
2月17日,乌克兰部队从乌东地区重镇阿夫杰耶夫卡(Avdiivka)撤离,由此乌军在前线的行动从进攻转为防御。人们不禁要问,乌克兰广泛使用西方援助的人工智能(AI)技术似乎没有发挥太大作用。原因是,目前仍处于”弱人工智能”(Weak AI)阶段,相关技术正通过战场实验和不断快速的反覆运算才能达到成熟,乌克兰成为人工智能战争活生生的实验场。这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看到战争本质上的变化。
乌克兰是AI最佳实验场
美国《时代》杂志(TIME)2月26日刊登一篇专题报导,提到西方的科技巨头如何把乌克兰变成人工智能战争的实验场。不过,目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俄乌战争陷入僵局,双方都在使用火炮和坦克等20世纪的武器进行厮杀。一些人对高科技突破僵局的说法持怀疑态度,认为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消耗战的影响并不大。但乌克兰及其西方私营公司的盟友表示,他们在玩一个更长远的游戏,为未来创建一个战争实验室,乌克兰”是所有最新技术的最佳试验场。”
美国数据分析软件公司帕兰提尔(Palantir)首席执行官卡普(Alex Karp)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俄乌战争发生后的3个多月,他被护送进入总统府的坚固掩体,成为第一位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会面的西方科技巨头。他说,准备在基辅开设办事处,并部署帕兰提尔公司的数据和人工智能软件支持乌克兰。卡普引用圣经故事并且相信,双方的合作”能让大卫击败现代巨人歌利亚。”
乌克兰数字转型部部长费多罗夫(Mykhailo Fedorov)表示,”我们的重大使命是让乌克兰成为世界技术研发实验室。”除了帕兰提尔,微软、亚马逊、谷歌和星链(Starlink)等巨头也致力于保护乌克兰免受俄罗斯的网络攻击,将重要的政府数据转到云端,并为乌克兰的防务投入数亿美元。美国人脸识别技术公司Clearview AI 已向1,500多名乌克兰官员提供技术软件,协助辨识超过23万名参与军事入侵的俄罗斯士兵,作为战争罪的证据。可以说,这些科技新贵是21世纪的人工智能军火商。
报导指出,许多专注于开发自主无人机的美国和欧洲小公司先后在基辅开店,因此乌克兰年轻人把该市一些拥挤的联合办公区域形容为”军事科技谷”。在最近的一次欧洲防务会议上,没有人会正眼看一个产品,”除非它在乌克兰测试过。”如果说未来战争正在乌克兰当地进行测试,那么测试结果将影响全球。
自俄乌战争以来,一些有军事背景的分析人士,形容这场冲突是人类第一次全面无人机的战争,是第三次战争革命,或者说是软件定义下的战争和超级战争,是一种人工智能控制的战争形式,更多的军事决策交给人工智能演算法(Algorithmic)来决定,几乎不涉及人类决策。实情真是如此吗?
报导引述负责武器采购及后勤支援的美国国防部次长拉普兰特(William LaPlante)去年11月在一次国防会议上的话说:”科技公司帮不了我们太多忙。我们现在不是在乌克兰与硅谷作战,尽管他们试图为此而赢得赞誉。”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在现阶段俄乌战争中的作用有被夸大之嫌。
从事人工智能与国防研究的美国RAIN公司全球政策总监卡明加(Jorrit Kamminga)表示:”乌克兰是一个活生生的实验室,一些人工智能系统在这里可以通过现场实验和不断快速的反覆运算达到成熟。”也就是说,至今俄乌战争的性质并未因为人工智能的运用而出现根本性的改变,但是乌克兰被公认是创造下一个战争形式的实验场。不是边缘的实验场,而是在世界的舞台中心。
AI处在”弱智能”阶段
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的专家曾对智能化战争的底层逻辑进行探索,并在《解放军报》的军事论坛发表文章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弱智能”的阶段,只能在某一特定领域达到或超过人类,而且人工智能缺乏创造力、直觉和灵感。人工智能的“大数据+深度学习”技术,是机器对既定知识与规则的学习,而无法做到创造性地应对新环境、新条件和新领域,不能像指挥人员进行深刻洞察、巧妙决断与机智应变,也无法创造性地运用作战思想与作战原则。
这种探索是有根据的。所谓”弱人工智能”(或称窄人工智能Narrow AI),是指机器学习系统或人工智能模型仅专注于执行特定任务,可能表现优越,但缺乏对其他任务的泛化能力(generalization ability),也就是缺少对新鲜样本的适应能力,因此不具备通用智能或对整体任务的理解以及处理广泛的任务。
与之相对的是”强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或称通用人工智能),是指在机器学习系统的基础上,能像人类一样理解、学习和解决多种任务。目前人工智能技术还未达到全面智能的阶段。
之前提到目前人工智能模型仅专注于执行特定任务。例如目标辨识:一些人工智能系统被设计为在影像或视频中辨识和追踪特定目标,包括敌军车辆、飞机或人员。这些模型在执行特定任务时可能非常精确,但仅限于目标辨识,而非全面性的战场分析或决策。
又如对无人机的飞行控制,以实现自主导航和任务执行。人工智能系统可能顺利执行预先设定的任务,如巡逻、拍摄照片或进行目标定位,但缺乏像人类指挥官对复杂战场状况的灵活应变和理解。再如对武器系统自主目标的选择:人工智能系统通过分析数据和模式识别,确定应该攻击的目标。然而,它们的能力仅限于执行预先设定的目标任务,而不能在动态环境中进行复杂的战术分析。
这些例子说明”弱人工智能”在军事行动上的局限性。如何实现更具通用性和全面性的人工智能,使其能够更灵活地应对不断变化的战场环境,是今后迈向”强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
地理空间情报应用最广
曾担任美国陆军网络司令部作战副司令的退役少将丰特斯(Robin Fontes)和美国RAIN 公司全球政策总监卡明加,2023年3月在美国国防工业协会(NDIA)旗下的《国防》杂志发表文章指出,乌克兰成为人工智能战争活生生的实验场,而且人工智能在乌克兰战争中最广泛的应用是地理空间情报(GEOINT)。
人工智能不仅用于分析卫星图像,还用于地理定位和分析地缘政治敏感地点的社交媒体照片等开源数据,把地面照片、无人机视频片段和卫星图像结合起来,以独特的方式增强情报,从而产生战略和战术上的情报优势。从技术的角度看,乌克兰部队运用这些情报优势以小搏大,屡创佳绩,使俄军在过去一段时期一直处于不利的地位。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应用场景,说明人工智能在地理空间情报方面发挥的作用:
一是目标定位:人工智能可以分析卫星和无人机拍摄的影像,自动辨识和定位特定目标,如军事基地、车辆、人员等。二是地形分析:人工智能可以协助分析地形和地势,以支援军事规划、部队部署和战术决策。三是实时监控:自主系统和无人机等技术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演算法实时监控战区,提供即时的情报。
四是情报整合:人工智能可以整合多种数据来源,包括地理信息、社交媒体信息、电子情报等,以提供更全面的情报图像。五是趋势分析: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可以协助进行趋势分析,预测战场可能的动态变化。
文章指出,这场战争的独特之处在于,外国地理空间情报公司前所未有地愿意协助乌克兰,利用人工智能增强系统将卫星图像转化为情报、监视和侦察优势。美国公司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未来AI战争垫脚石
帕兰提尔技术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提供自己的人工智能软件,用于分析战争的发展态势,了解部队动向,进行战场损失评估。行星实验室(Planet Labs)、黑天科技(BlackSky Technology)和马萨尔科技(Maxar Technologies)等其他公司,也在不断制作有关战争的卫星图像。其中一些数据几乎在第一时间与乌克兰政府和武装部队共享。
美国斯坦福大学戈尔迪之结(Gordian Knot)国家安全创新中心联合创始人、资深技术专家布兰克(Steve Blank)对《时代》杂志说:”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战争中,大部分关键技术不是来自联邦政府资助的研究实验室,而是来自现成的商业技术。这些东西有市场,所以精灵已经从瓶子里出来了。"
乌克兰作为人工智能战争的实验场是独一无二的,包括空前的资金、国际参与以及来自公共和私营部门的技术支持,这种环境可能还会持续数年。丰特斯和卡明加认为,这场战争的长期性使科技公司可以随时对其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微调、修正和改进。这正是人工智能增强型武器和系统与传统武器和系统明显不同之处:部署的时间越长,收集的数据就越多,就越能够直接改进。因此,这场冲突是迈向网络战场和未来人工智能战争的重要垫脚石。
相信这是必然的走向,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由弱转强的时间也不会太久。
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