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军事无禁区:面对歌利亚-台湾不对称作战

0:00 / 0:00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今天谈台湾的不对称作战。

解放军今年四月上旬在台湾周边举行联合军演,意图在打破海峡中线之后,使围台进逼态势常态化,逐步增强对台战略威慑力度,为后续对台作战实施战略封锁和火力打击预作准备。这或许是一个长期过程,台湾如何应对呢?

力量对比与作战态势

台湾的防卫作战构想,以不对称作战为主,其精髓是以小搏大。3千多年前,年少的以色列牧羊人大卫(David),用甩石机弦(投石索)和5块石子,打败高大威猛的非利士人战士歌利亚(Goliath),成为历史上不对称作战的经典范例。

《旧约圣经》在撒母耳记上第17章详细纪载这段历史。非利士人和以色列人交战多日并在以拉谷对峙,非利士人派出歌利亚向以色列人下战帖,要求以色列人推出1名勇士与他决斗,一决胜负。以色列王扫罗(Saul)和全军听见歌利亚的震天谩骂,都极其惊恐害怕,不敢出战。

年少的大卫是牧羊人,奉父命来到军营给他3个参军的哥哥送食物,听到歌利亚的骂阵,视为对神国军队的污辱,义愤填膺下请命迎战,竟神迹般击杀歌利亚。这段历史对台湾发展不对称战力带来一些启发。

首先是力量对比与作战态势。歌利亚身高约290公分(2米9),巨人般身躯。他穿的铠甲57公斤重,手拿长矛粗如织布的机轴,仅枪头重7公斤,护具齐备,一般壮汉无法承受,和年少的大卫形成巨大反差。大卫身上无任何防护,手拿1根牧羊手杖、1条机弦(sling)和5块石子,武器装备和歌利亚没有任何可比性。

然而大卫真的完全处于劣势吗?也不尽然。歌利亚高如巨人,通常是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患者。这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人体产生过多生长激素,导致头、脸、手脚等身体某些部位过度生长,形成巨大肢体特征。患者可能有心脏病、关节僵硬或其他病症,如近视、弱视或严重闪光。

歌利亚走向大卫时,拿盾牌的人走在前头。他看到大卫的第一句是”你拿杖到我这里来。”旧约纪载歌利亚看到的手杖是复数(staves),而大卫手上只有1根手杖,说明歌利亚有重度闪光。有人走在他前头,可能是为他引路,否则歌利亚看不清战场环境。

大卫以不对称作战击杀巨人歌利亚。(维基百科图片)
大卫以不对称作战击杀巨人歌利亚。(维基百科图片)

抵销并胜出

大卫清楚这点,与歌利亚保持适当距离,避免近战。大卫虽是年少牧羊人,胆识却超过常人。在旷野遇到狮子和熊来抓捕羊,他会追击它们甚至将其打死。他把敌人看作狮子和熊一般,心理有底,面对巨人不会丧失斗志而吓破胆。可见大卫不是一般的牧羊人。

当大卫走上战场,出现甩石手与重装步兵的决斗场面和不对称的作战态势。一个是远攻投射,一个是近战搏杀。专业甩石手可以投出每秒超过35米的高速,比棒球投手更快,能打下远方天空的飞鸟。重装步兵若体大迟缓,追不上敌人,而甩石手灵活机动,投射精准,便可掌握战场主动权。大卫完全做到这点,以不对称远攻抵销并胜出重装步兵的近战优势。

因此巨人未必有我们想象的可怕。巨人最可怕之处,往往是他最脆弱的部位;他的优势,就是他的弱势。加拿大籍畅销作家葛拉威尔(Malcolm Gladwell)2013年写了1本畅销书,谈的就是大卫如何以小搏大击败歌利亚。他说,牧羊人没有想象的软弱。要害怕的,是你无法胜过的恐惧,和如同以色列军从众的怯懦。

台湾面对中国的侵略威胁,何尝不是如此。解放军如庞大的战争机器,火力凶猛,但因为高度集权缺乏灵活度而可能反应不及,作战单位多而复杂也可能协同困难。这是台湾取胜的机会,不能硬拚,只能智取,塑造不对称作战态势,这需要基本防卫能力,若没有像大卫击杀狮子和熊的本事,至少要有驱赶豺狼的能力。否则不对称作战无从谈起。

战术战技

在战术战技方面,歌利亚希望大卫能接近他,并且向大卫不断狂吼”来攻击我罢!”可见歌利亚并不傻。在古代战争中,重装步兵是全军主力,身穿重甲,手拿重器,近身搏杀,以集群方式形成巨大冲击力,攻城掠地。这是重装步兵的基本战术和作战目的。歌利亚只身决斗,违背重装步兵集中作战的基本原则。非利士人叫嚣一对一决斗,希望能以大象辗压的不对称作战,一劳永逸,但天下没有这么好的事。

考古学证实,甩石机弦是古代军队武器库中重要的武器之一。在复合弓发明之前,古代的甩石手与弓箭手同样重要,属于轻装步兵,是军队的组成部分。他们使用箭头、标枪和机弦甩石,掩护重装步兵进攻或撤退,往往采取散兵布阵方式,以分散队伍或单兵进行作战,重在灵活出击。

史料纪载,专业甩石手的战力与好的弓箭手一样有效,杀伤力毫不逊色,甚至更好。弓箭手的有效最大射程约200米,甩石手投射石子最远可达400米,比箭头更危险,即使石子没有穿透铠甲,也能造成敌人致命内伤。

古代牧羊人在旷野放牧,与野生动物共存,需要随时准备对抗抓捕羊群的猛兽,通常会携带一些简单武器,如棍棒和投石器,以个别散兵方式与猛兽搏斗。因此散兵作战是牧羊人的日常生活状态,与大卫走上战场面对单兵歌利亚的状态一样,歌利亚则违背重装步兵集中作战原则。两种不同的战术,谁摆对位置,谁的胜算就大。大卫显然具有优势。

接着就是战技。大卫如何在相对远的距离内击杀巨人是胜败存亡关键。歌利亚护具齐备,唯一的弱点是前额,因此他被击杀的范围非常小,若非精准命中,大卫几乎没有机会扳倒他。

以色列有12个支派,便雅悯是其中一支。《旧约圣经》在士师记第20章纪载,便雅悯人有7百精兵,都是惯用左手,”能用机弦甩石打人,毫发不差。”在列王纪下第3章也有纪载,以色列人在战争中,甩石的兵(slingers)包围攻打摩押人的城。这些说明机弦甩石不是罕见战技,在以色列人中早有军队编制,形成常态化训练机制。

大卫是犹大支派的后裔,虽不是便雅悯人7百甩石精兵,但他的甩石技能在祖传熏陶下,在旷野实战中已是个中高手,因此能一击命中歌利亚的前额,石子穿入额内,巨人应声仆倒身亡。

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

这里有一段插曲,更显示大卫的沉稳、自信和勇气。便雅悯支派被描述为以色列勇士和弓箭手的出色支派,其中最著名的战士之一就是扫罗王,他可能也是甩石高手。但临阵时见到巨人,竟然完全忘了他既有的作战优势,反而惊恐害怕、束手无策。如果他够冷静,调度有方,面对巨人也有办法克服。

军事学家蒋百里在他的《国防论》中提到:观察民族兴衰有一个根本原则:”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一致则强,相离则弱,相反则亡。”毫无疑问,大卫是生活条件与战斗条件一致的真实写照。

除了战术战技,作战资源和武器装备是决胜要件。大卫手上只有手杖、甩石机弦和5块石子,这些简陋至极的装备,对台湾不对称作战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说明大卫善于利用自身资源和周边环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依赖额外的武器装备。大卫上阵前,扫罗王把自己的战衣给他穿,将铜盔戴在大卫头上,又给他穿上铠甲。结果这些厚重护具,大卫素来没有穿戴,试着走一走,根本不能适应,还不如不穿。

对台湾来说,最好的不对称作战不在于武器装备的先进性,而在于适用性和稳定性。战力能否发挥立足于现有装备,取决于如何善用自己最熟悉的装备。否则只会带来反效果。大卫若穿上扫罗的全套护具,还能灵活作战吗?恐怕正常走路都难。美国援助乌克兰并非最先进的主战平台,而是稳定性高,能让乌克兰军快速上手的武器装备,也是基于相同道理。台湾发展不对称战力亦复如此。

信念与勇气

再来、也是最本质的作战要素是信念与勇气。大卫是一个完全信靠神的人。他在《诗篇》中说,虽然走过死荫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神与他同在;神的杖、神的竿都安慰他。手杖和木竿是牧羊人的基本配备,杖是为着保护,竿是为着引导。

对台湾来说,杖与竿就是坚持捍卫自己的民主与自由,它并非孤立,而是与世界奉行普世价值的民主国家,站在一致的战略利益之上,共同维护基于规则的地区与世界秩序,协力面对专制极权国家的威胁和侵犯。

不对称的防御能力,除了需要相应的武器装备与战术战法,训练、动员、认知作战、士气、全民国防到盟友关系,都是构建不对称战力的重要环节,让侵略者意识到攻击将付出难以挽回的高昂代价。

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RFA官网收听。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