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军事无禁区: 从《中国军力报告》看中国海军

0:00 / 0:00

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5月2日,美国国防部公布2019年度的《涉及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中国军力报告),对中国的军事发展和安全形势做出总体判断,指出解放军将致力于建立一支世界级的军队,并且在海洋、太空和网络等领域,以及在联合作战和实战化训练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在重塑国际秩序的强烈驱使下,解放军对周边地区安全乃至北极都构成新的威胁和挑战。由于内容全面,我想在这一集栏目,先介绍中国海军的发展,以便和上一集栏目提到中国的”海军战略”前后呼应。

今年版的《中国军力报告》指出,中国海军的各式船舰超过300艘,成为区域性的海军大国,并且持续现代化,使海军舰艇从单一平台走向反舰、防空、反潜乃至陆攻等多功能角色。同时,中国第1艘国造航母2019年服役,国造第2艘航母2018年开始动工,可能采取弹射系统,吨位更大,可以装载固定翼预警机,预计2022年服役,届时中国将拥有3艘航母。

在海军陆战队方面,2017年之前,中国海军仅有2个陆战旅,约1万人,改组后海军陆战队成立指挥部,升格为军级单位。美方预计,到2020年将扩充为7个陆战旅,约3万人,不仅强化两栖作战能力,也可以到海外执行远征作战任务。

在水面舰方面,随着万吨级055型导弹驱逐舰的服役,中国海军四级驱护舰体制基本组建完成,从055型、052型驱逐舰,到054型、056型护卫舰,舰种门类齐全;作战任务由编队指挥、区域防空、联合反潜到巡逻警戒,战力有力衔接,为航母编队提供保障。加上071型大型船坞登陆舰,以及901型大型综合补给舰的陆续服役,使得中国海军从近海逐步走向远洋。

美国固定翼舰载机的数量对中国海军保持将近20倍的优势,而且美国舰载机可以重新装弹起飞,搭载多次“作战导弹”执行任务。图为美国航母打击群(The National Interest)
美国固定翼舰载机的数量对中国海军保持将近20倍的优势,而且美国舰载机可以重新装弹起飞,搭载多次“作战导弹”执行任务。图为美国航母打击群(The National Interest)

在潜舰方面,《中国军力报告》特别指出,潜舰是中国海军高度优先发展的项目,因为它的隐蔽性高,突然性强,在水下难以发现,对强敌可以起到战略威慑与核反击能力,以及反介入和区域拒止的能力。目前,中国有4艘094型战略核潜舰、6艘093型核攻击潜舰,以及基洛级、宋级和元级等常规动力潜舰50艘,预计到2020年中国潜舰数量约在65艘至70艘。据美国海军情报署估计,2020年中国海军将拥有313至342艘军舰,相比之下,美国海军在2018年中期拥有285艘军舰,居于落后。从数量上说,中国海军拥有世界规模最庞大的舰队,尤其在过去20年内的发展速度,超过世界其他任何一支主要海军。讲到这,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稍后继续为您讲述……。

好的。刚才谈到中国海军的总体规模,对美国来说,她担心的并不是水面舰,而是隐蔽性高的潜舰,特别是发射弹道导弹的战略核潜舰。中国第一代092型战略核潜舰,1983年服役,1985年进行第一次水下导弹试射结果失败,直到1988年9月首次试射成功,它搭载的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最大射程仅有1,800公里,之后射程虽然提到3,000公里,仍威胁不到美国本土,不具备战略威慑与核反击能力。而且092型只有1艘,它的角色更多是实验性装备。

从1980年代后期起,中国开始研制第二代094型战略核潜舰,前后20年,直到2007年首艘服役,它搭载的巨浪-2型潜射弹道导弹,射程约8,000公里,比巨浪-1型有显著进步,从南海可以打击美国在亚太的基地与盟友,却无法威慑美国本土。俄罗斯军事专家瓦西里‧卡申说,中国把战略核潜舰的基地和战备区域设在南海,有利于它在中国的临近海域巡逻,但战略核潜舰想从南海进入太平洋将遭遇层层阻碍,需要穿越由美国和日本所掌控的多重狭窄海域,风险较高。因此,要让094型战略核潜舰在不前出岛链的条件下,对美国起到战略威慑与核反击能力的期望并不太高。除非出现射程更远的巨浪-3型潜射弹道导弹,以及第三代096型战略核潜舰。

根据《华盛顿自由灯塔》(The Washington Free Beacon)网站报导,2018年11月底中国海军试射1枚可以携带分导式多弹头的巨浪-3型潜射弹道导弹,最大射程1万3,000多公里,可以覆盖美国多数领土。报导引述美国专家的话说,搭载巨浪-3型导弹的096型战略核潜舰,有可能在2020年代中期出现。除此,另有一项报导证实,中国海军正在扩建位于辽宁省葫芦岛的渤海造船厂,该厂是中国唯一建造核潜艇的基地。

从卫星图像显示,造船厂2014年起开始扩建,许多大型建筑物先后出现,包括主要装配车间、耐压壳体生产车间,以及涂装车间和运输轨道。根据《外交家》(The Diplomat)杂志网站的报导,运输轨道主要用于把建造完成的核潜舰从封闭式厂房转移到干船坞,从生产车间和轨道宽度可以推测,中国具备每年同时建造1艘战略核潜舰与2艘核攻击潜舰的能力,包括搭载巨浪-3型的096型战略核潜舰。长期关注中国海空兵力发展的专家乔瑞克(Rick Joe)说,如此高的产能在过去难以想象,目前尚不清楚中国是否会维持如此高的核潜舰生产率。但该厂的动向目前正受到美方的严密关注。讲到这,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稍后继续为您讲述……。

好的。刚才谈到中国海军的规模与发展潜力。中国海军在过去20年的快速发展,确实取得惊人成果。但这是否意味着即将要赶上美国呢?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霍姆斯(James Holmes)5月初接受《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杂志采访时说:「我们总认为中国海军是容易击败的泛泛之辈,所以我们就任由他们发展海上力量,而我们自己却在混日子。」这也许说出某种实情和无奈。但美中的海军差距不能单从数量上做比较。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与作战研究部副部长巴顿(Keith Patton)指出,从船舰的吨位衡量,美国海军舰队的总排水量达463万吨,而中国海军舰队的总吨位为182万吨,说明美国海军倾向使用大型船舰进行远程火力投射,而中国的船舰更多属于轻型战舰。

“作战导弹”(Battle Force Missile,BFM)是衡量舰队战力新的指标。美国海军舰队可以携带的“作战导弹”约1万1,800多枚,而中国海军舰队携带5,200多枚,相差2.3倍。图为美国战舰的导弹垂直发射系统。(CIMSEC)
“作战导弹”(Battle Force Missile,BFM)是衡量舰队战力新的指标。美国海军舰队可以携带的“作战导弹”约1万1,800多枚,而中国海军舰队携带5,200多枚,相差2.3倍。图为美国战舰的导弹垂直发射系统。(CIMSEC)

虽然如此,以船舰数量多寡、火炮口径比例和吨位大小的比较方式已经过时。巴顿4月底在美国智库“国际海事安全中心”(CIMSEC)发表一份报告,引用”作战导弹”(Battle Force Missile,BFM)的概念,作为衡量舰队战力新的指标。这个概念引自美国原国防部副部长沃克(Robert Work)的观点。所谓”作战导弹”,是指有助于区域和局部防空、反舰和反潜作战任务的导弹,而单纯保护船舰的末端防御武器则不列入。换言之,“作战导弹”代表船舰最大的攻击和防御力量,用尽之后船舰必须撤离。从这个标准来看,美国海军舰队可以携带的”作战导弹”约1万1,800多枚,而中国海军舰队携带5,200多枚,相差2.3倍;如果把双方的舰载机纳入统计,差距就更为明显。

美国固定翼舰载机的数量对中国海军保持将近20倍的优势,而且美国舰载机可以重新装弹起飞,搭载多次“作战导弹”执行任务。中国的舰载机则刚刚起步,出勤率和攻击的力度远远不及美军。不过,美国基于全球利益在世界各地进行军事部署,不容易在某个特定战场集中投入“作战导弹”的数量,中国海军则可以在相对单一的作战方向上集中使用,缩小与美军的差距。

另外,中国的“作战导弹”数量在2017年后快速增加1,000多枚,而美国几乎没有变化,显示美国的战略警觉不足,或说美国对自己胸有成竹。总体来说,中国海军正在成长,并持续向现代化迈进,但美国依然拥有更为强大的空中火力,以及装备精良的海军力量。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亓乐义(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