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军事无禁区:多条战线-中国犯台的战略困境

0:00 / 0:00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今天谈台海形势。

最近台海形势在中国互联网引起热议,叫嚣武统台湾的声浪开始受到质疑,被认为不切实际,甚至危险。在严格的审查制度下,这些言论不但未被删除,还一直保留在互联网上。这不禁让人联想,或许是北京当局默许,让它在互联网传播发酵,藉此平息叫嚣武统台湾带来的紧张氛围和穷兵黩武的形象。

多条战线包围圈

《日经亚洲》(Nikkei Asia)前中国分社社长中泽克二(Katsuji Nakazawa)5月11日分析指出,目前一些匿名撰写彻底否定中国”战狼外交”的文章在各大网站转载,这些文章强调中国可能陷入被包围的”四条战线”之中。另一种看法使越来越多人相信,那些高喊武统台湾的人愚蠢至极。

四条战线中的第1条战线是在台湾海峡和周边地区,中国军队将面对美国、日本和台湾军队。第2条战线在朝鲜半岛,中国军队将与美国和韩国军队对峙。第3条战线在南海与南太平洋,中国军队将面对美国和澳大利亚军队,如果美方控制马六甲海峡并在南海反击中国,北京将看到中国的能源供应被中断,无法维持经济发展。在南太平洋,澳大利亚军队掌握地缘关键。第4条战线在中印边境,2020年中国和印度两军发生45年来首次冲突和伤亡,至今仍在僵持。

去年3月,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阐述中国的战略处境,正被以美国为首的”印太战略”包围。他说,美国在亚太地区排出“五四三二”阵势,包括强化“五眼联盟”(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推动“四边机制”(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Quad)、建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国、英国、澳大利亚,AUKUS),以及美国收紧与亚太国家的双边军事同盟。

王毅还说,“印太战略”的真正目的是企图搞印太版的“北约”(NATO)。言下之意,就是遏制和围堵中国,就像北约围堵俄罗斯。

实际上,五眼联盟、四边机制及三边安全伙伴关系,都不包含军事义务。美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以及澳大利亚的双边军事同盟也与北约的共同防御原则不同。但中国认定,这些多边安全机制全部针对中国,也涵盖”四条战线”中的相关国家。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交集,不论双边或多边都强调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的重要性。

习近平犯台将陷入多方卷入困境。(路透社图片)
习近平犯台将陷入多方卷入困境。(路透社图片)

牵一发而动全身

可以说,”四条战线”中的台海战线是中国战略核心利益所在。对中国而言,其他战线或可区隔对待,唯有台海战线涉及所谓主权与领土完整,地缘上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中国的生存与发展全局。

中国军方出版的《战略学》形容台湾,是东海至南海、东北亚至东南亚、太平洋西部至中东及欧亚海上航线的必经之地;位于中国沿海岛屿中枢,控制西太平洋海上航道要冲,是中国跨越西太平洋第一岛链走向太平洋的战略突破点,集攻防于一体的中国战略要地和海防屏障。

如果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将丧失海上战略防御纵深,海上门户洞开,大片海洋国土和海洋资源将落入他人之手。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命脉所系的对外贸易与对外交通线,将全程处于敌对势力的监控和威胁之下,中国将永远被封闭在西太平洋第一岛链以西。由此,中国的国家安全不仅受到严重威胁,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战略空间也将遭到扼杀。

反之,中国若占有台湾,整个亚太地缘战略格局随之改观。其他3条战线对中国将不构成重大威胁。

解放军出版的《战略学》指出,中国未来可能面临的战争,以维护祖国统一、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为主。不论在哪个战略方向,都涉及复杂的国际背景,可能出现多种力量联手对付中国的局面。特别是维护祖国统一,以及在海洋方向捍卫领土主权与权益的战争,将在一个异常复杂的国际大背景下进行,出现”多方卷入”的可能性。

在此前提下,解放军应把战争筹划的准备基点,放在能够应对多国联手对付中国的挑战之上。同时充分运用中国大国优势,从政治、外交、经济等领域创造有利的战略态势,尽可能降低外部势力联手对付中国的战略风险,避免引发连锁反应,陷入多线作战,把握战略重心。在同一时段内,只能有一个主要作战方向。因此,可以这样理解,一旦出现多条战线,台海地区是主要作战方向,其他是次要作战方向,战争资源也按主次之别进行分配。

战争行动性质类型

解放军国防大学的著作指出,战争行动按性质分三种类型:预防性军事行动、应急性(或控制性)军事行动、决战性(或决定性)军事行动。

所谓预防性军事行动,是在即将出现或已经发生战争危机的战略方向上,中国为预防事态朝不利方向发展,避免危机加剧、态势恶化而实施的军事威慑行动或作战行动。其性质一般为重大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和小规模、低强度作战行动。包括实兵演习、边境警戒、紧急战备,或设置禁飞区和禁航区、实施特种作战和小规模联合作战等。1996年台海导弹危机是著名案例,军演时间长、强度大,本质是预防性的,遏止台湾走向”台独”。

有关应急性(或控制性)军事行动,是在战争危机已经出现或正在继续扩大的战略方向上,中国为恢复和稳定局势,控制并改善当面态势而进行的作战。其性质一般为中等规模和中低强度的作战行动。包括区域封锁、导弹突袭、空中突袭、岛礁攻防、边境反击等。如1962年中印(印度)边境战争、1969年中苏珍宝岛武装冲突、1979年中越战争,以及1974年中越西沙海战和1988年中越南沙海战等,中国统称为边境自卫反击战或海上自卫反击战,作战时间短、强度低,本质是控制性的,避免战争事态升级。

在决战性(或决定性)军事行动方面,是在出现严重危及国家安全战争威胁的主要战略方向上,中国为维护国家根本利益而进行的作战。其性质一般为次于全面战争,或大中规模的作战行动,带有决战性质,类似于1950年代初期的朝鲜战争(中国称抗美援朝战争),前后打了3年。本质是决战性的,遏止美军压至鸭绿江边,危及整个东北乃至全国的安全与稳定。

朝鲜战争期间,中国面对两个作战方向。一个在中国东北边境,直接面向美军压境;另一个在东南沿海,面对想要反攻大陆的国民党蒋介石军队。毛泽东最后决定战略重心北移,以东北为主要作战方向,集中力量迎战美军,拒敌于国门之外;东南方向转为次要作战方向,搁置攻台行动,由此转入防御态势。今日战略环境已然改变,东南沿海成为所有战略方向的重心。

按历史经验和战争行动的性质类型来看,今后中国若同时面对多条战线会如何应对呢?

对台决战性战争概率很低

一个合理的推论是,一旦出现多条战线在危机的萌发阶段,中国将极尽可能开展预防性军事行动,以军事威慑为主要手段,避免危机加剧、态势恶化。若威慑不成,改采应急性(或控制性)军事行动,管控局面,防止战争事态升级。

凡是能通过军事威慑解决问题,就不诉诸于武力;能够以小战解决问题,就不向中等规模战争或大战发展。20年前,解放军提出一项关于战争的战略指导,强调做好同时在两个战略方向上执行作战任务的准备:在主要战略方向上实施决定性作战的同时,在另一个次要战略方向上进行预防性或应急性与控制性的战略行动和作战。

时至今日,解放军的重要著作提出中国可能面对多个战略方向的多条战线,可能面临多个对手联合对付中国的局面,形势比20年前更为复杂,在统一台湾的问题上更是如此。台海战线牵一发而动全身。

对于战争行动的性质,从预防性、应急性(或控制性)到决战性(或决定性)的3种类型,依然适用于今日。可以说,台海战线在北京高层眼中是唯一可能发动决战性战争的地区,其他战线都会限制在预防性和应急性与控制性军事行动的范围之内。

不过也应该看到,10年之内中国对台发动决战性战争的概率很低,低到几乎不会发生。因为中国对台或对美介入台海的战略威慑方式有很多,除了多次动用联合军演,还可运用类似封锁和强制隔离的限制性军事行动,以及对台特定目标实施小规模的警示性军事打击,有相对宽广的慑战空间可以利用。

看不出有任何迹象显示,北京会舍弃更多灰色地带战术而直接一步到位,选择代价和风险最高的决战性战争武统台湾。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