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
今天继续谈台海安全议题。根据台湾《联合报》5月16日独家报导,美国陆军安全部队援助旅(SFAB),月前来台协助指导台湾国军的战训能力,地点在新竹湖口陆军部队训练北区联合测考中心,对象是陆军联合兵种营。
美国援助旅

陆军联合兵种营是台湾2019年9月首次编成的快速合成打击部队,能独力执行作战。美军这次来台以”顾问身分”观察联兵营下基地的测考情况,也是美军首度实地参与联兵营运作,是否留到今年7月观察国军汉光37号演习的实兵验证,目前尚未得到证实。不论进展如何,台美的军事关系与合作又往前迈进一大步。
目前美军共有6支安全部队援助旅,每个旅约800名军人,分布在全球不同战区。来台的应是在印太地区第5安全部队援助旅的官兵。根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CRS)的介绍,援助旅是推展美国对外关系的部队,平时与合作伙伴建立互信,危机时与合作伙伴迅速做出反应,冲突时能扩大部队规模执行任务。目前安全部队援助旅在非洲和亚洲各地开展行动,在当地建立持续性而非临时性的军事存在,进而强化合作伙伴应对危机的能力。
这是美台之间一种有形而直接的军事合作,有其必要,也需要强化。但毕竟受到地缘限制,美军的反应再快,初期可能面对兵力投送不足,更可能遭遇敌方的阻滞或攻击。如果换成以无形间接的方式,透过网络空间进行网络攻防合作,距离的问题就能解决,反应的时间也能同步;网络安全合作既符合台湾防卫的现实需要,也适应新型战争的要求。事实上,美台两国已经逐步朝此方向发展。
台湾信息安全部门指出,近年台湾公部门每月遭受境外网络攻击次数达2,000万至4,000万次,频率远远超过欧洲国家每月受到几万次的网络攻击,推估一半来自中国。根据瑞典歌德堡大学主持的跨国调查显示,2018年台湾是全世界”遭受外国假信息攻击”最多的国家。这种网络攻击从2013年开始,连续6年台湾深陷假信息之苦,加剧台湾社会的族群对立。
网络攻防

在此情况下,2019年11月,美国在台协会(AIT)与台湾行政院信息通讯安全处共同举办首次国际联合网络演练,这项演练是年度”大规模网络攻防演练”(CODE)的一环,主要是针对产业的网络安全,有美国、台湾、日本、澳洲、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捷克等多国参加。
美国在台协会代理处长谷立言(Raymond Greene)致词时说,今天面对的最大威胁,不再是抢滩的部队,而是恶意行为者企图用社会及网络的开放性,威胁产业、民主体制和关键基础设施,包括金融体系及电信网络,企图窃取商业机密、知识产权与最有价值的数据数据。这次演练为美台之间的网络合作立下新的里程。他还说,美国正在深化与台湾的网络安全合作,帮助台湾加入美国国土安全部的”自动指针分享系统”(Automated Indictor Sharing),使台湾能快速分享网络威胁指标。
这些看起来与军事无关。但从网络战的实践来看,搅乱或瘫痪对方的金融、电信和电力网络系统,乃至社群媒体,往往是现代战争的先决条件。美国的实战经验可以证明”制网权”攸关战争的成败。随着美国运用网络战的实践与发展,或许能从中找到美台两国今后网络攻防合作的可能途径。
1999年3月,美国参加科索沃战争,初次使用网络战。美国空军透过互联网把一些假目标输进塞尔维亚军的防空系统,使塞军的雷达无法侦测执行空袭的美国军机。成效如何?至今没有解密。
在获得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的同意下,美国空军对南联盟一些公共设施和金融系统实施网络攻击,试图扰乱对方经济。但是美军和情报单位对于网络攻击所可能产生的附带损伤,意见不一,甚至引发冲突,使得网络战的力道非常有限。说明网络战的成效,除了技术问题,更有部门协调的问题。
伊拉克战争
到了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军运用网络攻击明显好转。主要作战21天结束,从3月19日至4月9日,网络战贯串战争全过程。开战首日,美军利用互联网向伊拉克军政高层发送大量英文和阿拉伯文的电子邮件,声称美英等联军以先进卫星侦察技术,全面掌握伊拉克军队可能使用核生物武器的准备和输送活动,警告伊军指挥官不能使用,否则要为自己行为负责。
在主要作战阶段,美军开展网络心理战,向伊拉克高层劝降,制造萨达姆及其二子被炸死的假信息,动摇伊国军心。同时,以便携式计算机入侵伊军的指挥与通信系统,切断萨达姆与其他高级指挥官和各作战区域的联系,使伊军陷入分割、指挥无序的状态。
在最后的清剿阶段,美军利用互联网散布萨达姆已死、伊军成建制投降等假信息,彻底瓦解伊拉克的民心士气,并且招降伊国高官和民众,配合战后的维稳与重建工作。可以说,网络战效果明显。
请注意,美军并未大范围破坏伊拉克的电力系统与通信网络,是因为战后重建还要使用。美军主要是摧毁伊军的光纤节点和转送站台,迫使伊军使用高频通信器材和卫星电话,便于美军截获情资,掌握伊军动态。
当年伊拉克战争的最高指挥官、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斯(Tommy Franks)在其回忆录《美国大兵》(American Soldier)中指出,他规划”5条战线”的作战概念,4条是从不同方向攻击伊拉克的火力战线,还有1条是”信息战和心理战”相结合的战线,包括网络战,意在瓦解伊拉克军队的作战意志。
以上是美军在战争期间动用网络战的基本模式。危机期间,美国的做法则大不相同。
成比例报复

危机期间,美国动用网络战的力道相对保留,以2019 年6月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下令网络攻击伊朗为代表,以此响应先前伊朗用防空导弹击落1架美军全球鹰(RQ-4 Global Hawk)无人侦察机。最初特朗普准备对伊朗3个地点进行报复性军事打击,结果在攻击前10分钟喊停,理由是报复行动将造成150人死亡,和美国损失1架无人机的代价相比”不成比例”。
2天后美国媒体报导,特朗普虽然停止对伊朗的军事打击,但他秘密批准美国网络司令部(Cyber Command)对伊朗发动网络攻击,瘫痪包括雷达和导弹发射系统在内的多个伊朗军事目标。这次网络攻击是在网络司令部2018年5月升格为联合作战司令部之后实施的,说明这很可能是美军现阶段应对危机时期运用网络战的基本思路,以”成比例”(proportionate)或均衡的方式作为报复。
分析人士指出,采取军事打击有可能使冲突升级,网络攻击则可以避免人员伤亡,又可以对伊朗击落美国无人机做出回应,使局面不致失控。不久,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网络攻击的目标并非针对伊朗导弹发射的计算器系统,而是一个用来计划对油轮攻击的计算器数据库。显示美国在非战争期间的网络攻击非常克制,避免事态扩大。如今拜登(Joseph Biden)政府上台,对网络战的运用将会更加谨慎小心。
战神特遣队
过去几年,美国在中东的反恐战争中,对善于利用网络资源的伊斯兰国(IS)也动用网络作战。2016年美军成立一支代号为”战神”的联合特遣队(Joint Task Force-Ares),以多种恶意软件和网络工具,打击伊斯兰国在互联网社群媒体上的宣传及招募活动,由网络司令部统一指挥调度。经过实战证实,伊斯兰国在互联网上的活动频率明显下降。由此也逐步形成美军启用网络战的模式。
今年3月,美国网络司令部司令中曾根(Paul Nakasone)在提交美国国会的一份书面证词中指出,该司令部继续支持美国中央司令部和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在阿富汗及其他地区的网络反恐行动。与此同时,该司令部开始把”战神”联合特遣队的工作重点从反恐转向大国竞争,特别是为美国印太司令部在其作战区域内的相关行动提供网络战支持。换言之,”战神”联合特遣队的作战对象,逐步从中东的恐怖组织转向中国。
据指出,美国网络司令部正在努力调整角色,以适应大国竞争时代的来临。网络司令部重新安排”战神”联合特遣队的任务后,特遣队将加强融入印太司令部,从作战规划、目标选择、情报搜集到网络攻防都将重新调整与确认。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也许能为今后美台的网络攻防合作提供若干可能。既然美台两国在产业的网络安全合作上已有基础,再向其他安全领域深化合作又有何不可呢?
人类进入网络时代,“制网权”成为各国发展赖以维系的生命线。在军事领域网络攻防一旦奏效,很有可能达到《孙子兵法》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