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军事无禁区:模糊与清晰-美国协防台湾的战略转换

0:00 / 0:00

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

美国总统拜登(Joseph Biden)5月下旬访问韩国和日本,开启他上任以来的亚洲之行,并在东京参加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四方安全对话”(Quad)首脑会议。团结盟友,应对中国是主要议题之一。

协防台湾

拜登这次出访广受媒体注意,是在5月23日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举行的联合记者会。记者问他,美国不想在军事上介入乌克兰冲突,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你愿意以军事介入协防台湾吗?拜登斩钉截铁地说:”是的。这是我们做出的承诺。”他还说:”通过武力夺取(台湾)的想法是不恰当的。这将使整个地区陷入混乱,成为另一个类似于在乌克兰发生的行动。那会是更加沉重的负担。”

此言一出,媒体宣称这是近十年来,美国支持台湾最有力的公开声明之一,改变了美国历届政府对协防台湾“战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的立场,转向战略清晰。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当日没有太大反应,隔日(5月24日)则猛烈批评美国掏空一个中国原则,支持“台独”分裂活动,最终将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同时抨击美国“印太战略”,是拉帮结伙制造政治对立和军事对抗,注定要失败。

发言人甚至引用毛泽东1963年反霸权主义的一首词:”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以此形容美国”印太战略”的处境,暗讽美国及其印太盟友就像几个”苍蝇”,到处嗡嗡叫,听起来吓人,实际上是在哭泣。暗指美国”印太战略”终将碰壁溃败。文字间充满轻蔑之意。这和习近平极度崇尚毛泽东有关,也反应在外交语言上。

但是当年毛泽东这首词主要是针对苏联,讽刺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如今指向美国。历史发展往往变化无常,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敌友之间亦复如此。

战略清晰

为避免中国反应过度,白宫和国务院重申美国对台政策没有改变。拜登5月24日也向媒体表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模糊”政策没有改变。《路透社》引述政策分析人士的话说,鉴于拜登丰富的外交政策经验,以及他在日本首相身边和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发表上述言论的背景来看,拜登并未失言。

美国与日本对协防台湾有高度共识。美国总统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图右)5月23日在东京举行联合记者会。(路透社)
美国与日本对协防台湾有高度共识。美国总统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图右)5月23日在东京举行联合记者会。(路透社)

事实上,这是拜登第3次说过类似的话。去年8月,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拜登为安抚盟友做出承诺,如果北约(NATO)成员国遭到攻击,美国将做出反应,对日本、韩国和台湾也是如此。然而台湾从未像日本、韩国乃至北约盟国,得到美国相同的安全承诺,因此拜登这番表述被视为意义重大。

去年10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问他,台湾若遭中国攻击,美国会协防台湾吗?拜登说:”会。我们对此做出承诺。”按常理,1个人在重要场合,对同一件事连续3次失言的机率应该很低。如果不笃定,他不可能多次说出同样的话。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接受台湾《中央社》采访时表示,美国对台基本政策还是战略模糊,但随着对台湾议题”备战”成分的愈加广泛、深入和具体,使得美国战略模糊中的战略清晰成分在增多。

时殷弘说,目前美军及其盟友在太平洋的动作频频,如美英澳3国联盟(AUKUS)等,针对台海万一爆发战争所做的备战愈来越具体,但还未决定一旦台海冲突要不要介入。备战总是要做的,也不是战略模糊就永远模糊。

力道强弱

其实,拜登支持协防台湾的言论在美国历届政府中并非首次出现。2001年4月,小布什(George W. Bush)总统在美国广播公司(ABC)专访中被问到,如果中国攻打台湾,美国是否有义务协防台湾?小布希说:”是的,我们会这样…中国必须了解这点。是的,我会。”

记者又问,美国是否动用”军事的全部力量”协防台湾?小布希说:”会不惜一切,帮助台湾自我防卫。”当时小布希刚上任不久,受访前的4月1日发生中美军机南海擦撞事件,中美关系顿时紧张。小布什协防台湾的言论非常坚决,口气比拜登还要强硬。但是这能说明小布希政府的对台协防政策是战略清晰吗?

所谓战略模糊或战略清晰,不完全是政策上的定义,而是美国协防台湾力道强弱的一个过程,它需要言论支持,更取决于环境背景、形成要素、战略目的与实际作为等条件,有一定的协防机制。条件改变,协防的力道也随之调整。模糊与清晰是相对的,互相转换并同时存在。过程的本身就包含协防力道的强弱,不能用字面上的二分法来作区分。

比如小布希对台协防的言论。背景是中美军机南海擦撞事件,形成要素单一,并未出现美中战略利益结构性冲突,即使美国增加对台军售,台美双方仍没有协防机制。半年后美中关系重返正轨。

拜登的言论则大大不同。它是在美中大国竞争逐渐白热化的环境背景下形成,并且在3个要素激荡下使美中大国竞争态势将持续很长时间,决定双方国力消长,以及世界权力版图。

台湾是自由民主的成功典范,位于印太地区地缘战略的关键位置,面对中国势力扩张的最前沿,也是今日自由与专制之争的最前线,更是全球经济和供应链不可或缺的伙伴,尤其台湾半导体产业是世界公认必须协助且要保护的产业。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台湾对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来得重要,美国增强协防台湾的力道乃形势所需,其意义比字面上的解释更加重要。

形成要素

首先来看形成拜登协防台湾更加清晰的第1个要素,就是中国的扩张与威胁正在撼动区域安全与国际秩序。美国面对中国的挑战前所未有,来自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等全方位综合实力,复杂程度远超过冷战时期的苏联。

美国白宫今年2月公布《印太战略》(Indo-Pacific Strategy)指出,印太地区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特别是中国的挑战。中国正结合其经济、外交、军事和技术力量,在印太地区寻求势力范围,意图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强国。中国的胁迫和侵略遍及全球,但在印太地区最为尖锐。从澳大利亚的经济胁迫到与印度的实际控制线上的冲突,再到对台湾日益增长的打压和对东海和南海邻国的欺凌骚扰,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和伙伴承担中国有害行为的大部分代价。

美国协防台湾运用集体力量。图为5月24日四方安全对话(Quad)首脑会议在东京召开。(法新社)
美国协防台湾运用集体力量。图为5月24日四方安全对话(Quad)首脑会议在东京召开。(法新社)

在此过程中,中国也在破坏人权和国际法,包括航行自由,以及为印太地区带来稳定和繁荣等其他原则。拜登之前,美国历届政府从未遇过如此巨大又全方位的挑战。

《印太战略》指出,美国的目的不是改变中国,而是塑造可运作的战略环境,在世界上建立一个有利于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以及共同利益和价值观的影响力平衡(balance of influence)。同时,美国设法以负责任的态度管理与中国的竞争。

因此,美国协防台湾的战略目的是防御性质,在于确保《台湾关系法》所明定”任何企图以非和平方式来决定台湾的前途之举-包括使用经济抵制及禁运手段在内,将被视为对西太平洋地区和平及安定的威胁,为美国所严重关切。”为此,美国”提供防御性武器给台湾人民。”同时,”维持美国的能力,以抵抗任何诉诸武力、或使用其他方式高压手段,而危及台湾人民安全及社会经济制度的行动。”因此,美国协防台湾有其法源依据,明确而清晰;在于防御,没有挑衅的成分和可能。

第2个形成拜登协防台湾的要素是俄乌战争带来的经验教训。如果中国侵台,美国没有作为,将为印太地区带来比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还要糟糕的局面,因为中国的威胁是全方位的,美国将承受更沉重的战略负担。与其到那一步,不如事前对协防台湾发出清晰信号,威慑中国不要误判形势。

实际作为

第3个形成拜登协防台湾的要素是重振盟邦的现实需要。美国协防台湾不会单打独斗,而是运用盟友的集体力量,从美日安保、美英澳3国联盟到四方安全对话,从双边到多边。若协防对象不够清晰,协防行动如何展开?基于美日双方对协防台湾有足够的战略清晰,才能在去年底就台湾出现突发事态,制定新的美日联合作战计划草案。美国与多边联盟也有同样的需要。

下一步就是实际作为,是美国协防台湾最终能否具体落实的核心要素。其中,”互通性”是一个关键环节,以此确保美台两军在必要时能够并肩作战。如果做不到,也要避免美台两军的差异而妨碍对方的作战行动。

若要并肩作战,美台两军的作战系统需要直接联通,技术兼容,操作程序一致,这些都需要相当的时间准备,包括战争前和战争期间的军事援助。若是互不干扰,各自为战,双方也要有起码的沟通机制,避免误击误伤。

美国协防台湾的方式很多,不论哪种形式,都需要时间准备。准备愈充分,安全系数愈高。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