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今天来谈”无人作战”的话题。
最近《解放军报》有几篇文章,都在谈论”无人作战”的重要性,从无人机机群作战、集群作战到“蜂群”作战,推演出未来无人战场上新的图景,指出无人作战是一种新颖而实用的作战模式,需要超前开展,未雨绸缪,才能把握战场主动权。
无人作战
还有文章盘点无人作战的前景,认为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智能化无人作战已成趋势,并且正在加速演变。在强大信息体系的支撑下,智能化无人作战将逐步取代有人作战,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
从历史的实践来看,早在1982年,以色列就使用遥控无人机(RPV),对叙利亚在贝卡谷地(Bekaa Valley)部署的19个”萨姆”-6型防空导弹连进行侦察,取得雷达和通信频率,提供给以色列空军与地面部队以协同作战,几分钟内将其全数摧毁而写下辉煌战果。无人机由此而初露锋芒。这场战役也成为电子战的经典战例。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从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到去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因争夺纳卡地区爆发军事冲突,无人机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战场上的作用逐次增强,使得无人作战成为现代战争致胜不可缺少的要素。据统计,2015年美军在阿富汗发动空对地打击,无人机首次以56%的投弹量超过有人战机,无人作战的优越性充分展露。
多年来,《解放军报》都在关注无人作战对战争的作用和发展前景。最近《解放军报》对无人作战又有新的认识,除了智能技术,开始对今后中美大国竞争最有可能出现的无人作战模式有了新的警觉,而这种紧迫感很可能来自今年4月底,美国海军在加州外海举行的一次无人综合作战演练。正式的名称为:”无人系统综合作战问题21”(The Unmanned Systems Integrated Battle Problem 21,UxS IBP 21)。
聚焦无人系统
《中国国防报》指出,这是美国海军首次聚焦无人系统的舰队演练,也是继今年3月发布《无人作战框架》(Unmanned Campaign Framework)后举行的首次大型演练。重点是对无人化武器装备进行测试和评估,体现美国海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进一步发展海上无人化武器装备的战略意图。报导并未说明美国海军为何改变作战方式。
美国海军代理部长哈克(Thomas Harker)给出了答案。他在3月16日公布的《无人作战框架》中清楚表明,美国海军将建立一支面向未来、更具杀伤力的分布式海军部队,为了能在大国竞争时代中取胜。发展无人作战系统,便于今后执行”分布式海上作战”(Distributed Maritime Operations)和在”对抗环境下的滨海或近海作战”(Littoral Operations in Contested Environment)中取得成功。它的背景,是基于美国国防战略(NDS)把中国和俄罗斯,列为对美国繁荣与安全构成长期挑战的战略竞争者。
换言之,美国海军强化无人作战是面向大国竞争,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主要对手,因此美军之前的无人作战概念和方式都要全面翻新,从打赢实力悬殊的常规战争与反恐战争,转向如何能在实力相当的大国竞争中取胜。
无人立体侦测
美国海军4月底首次举行的无人综合作战演练,动用无人装备包括水面艇、潜航器和无人机共10种型号;有人装备包括水面舰、潜艇和舰载机共15种型号。《美国海权月刊》(Sea Power)指出,这次海上演练使用29种不同的无人技术,50%是水面艇,30%是潜航器,20%是无人机。规模空前。
演练的区域在加州外海,由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主导,由其辖下的第3舰队执行。2015年起,美国海军提出”第3舰队前移”战略,责任区从东太平洋前推到西太平洋,与驻防在日本的第7舰队开始进行紧密的”前沿作战”(forward operating)合作。这次演练由第3舰队执行,针对性非常明显。
演练的具体负责人是美国第3航母打击群指挥官艾肯(James Aiken)。他对媒体说:芬恩号导弹驱逐舰,运用无人机、有人与无人水面舰艇所侦测的目标信号,发射1枚”标准”-6型导弹,成功命中超视距的远程目标。据称,目标距离约400公里。
换言之,芬恩号是在不打开主动传感器的隐蔽条件下,运用前方的无人和有人载具,透过被动传感器侦测传回的目标信号进行定位,以弹道导弹的攻击方式,命中400公里外的海上目标。
这个作战流程非常复杂。首先由无人和有人载具,以及卫星系统探测、定位和识别目标,再使用电子支持措施(ESM)持续跟踪目标,并把目标方位和信号传给有人驱逐舰,发射导弹攻击超视距的远程目标。重点是,侦测目标的手段使用更多的无人载具,从空中、水面到水下,形成一个立体的侦测网络,使伤亡减至最低程度,而且全程运用被动传感器进行侦测,隐蔽性大为提高。
这次演练就是要验证美国海军藉助无人载具,运用被动传感器网络增强目标探测的能力。据称,演练期间还进行一项无人机的集群攻击试验。以上种种作为,美国海军初次尝试,对其他国家来说似乎相当遥远。这就是美国海军今后新的作战方式,为自己营造优势,为对手制造困境。这和美国海军历年的作战方式,本质上大不相同。
实战考验
为对照不同,让我们简单回顾美军在两次重大战争中使用无人载具的作战经验。
首先是1991年海湾战争。根据美国国防部提交国会的报告中指出,美军只动用一种型号的无人飞行载具-”先锋”(RQ-2)无人机,由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分别使用。在”沙漠风暴”行动期间,共出动295架次,飞行1,030小时,主要执行侦察、监视与目标捕获,以及指挥与控制和战损判定等任务,并且首次成功地把舰载无人侦察机与战斗行动结合起来,效果超出期望值。但也出现严重不足,包括军种之间使用无人机的信息难以分享。
到了2003年伊拉克战争,美军使用10种型号的无人飞行载具,如”捕食者” (MQ-1)无人机,可以挂载”地狱火”反坦克导弹进行对地攻击,甚至能配挂”刺针”空空导弹,对伊拉克米格-25战机进行反击。虽然被击落,但能够传回整个接战的影像。
此时的”捕食者”无人机,已经不再是1架飞机,而是1套完整系统。1个全装的无人作战系统,除了4架装有侦测器的无人机,还包括1个地面管制站、1个主要卫星链结设备,配置55个操作人员、24小时轮班值勤。每架无人机由1名飞行员和2名侦测器操作员,透过数据链路施行操控。作战任务远超过1991年的海湾战争。
2020年1月,美军动用“死神” (MQ-9)无人机,以“地狱火”导弹在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附近,空袭斩首了伊朗特种部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Qasem Soleimani),可以说是美军运用无人机的一次经典战例。
分布式作战
问题是,美军在历次战争使用无人机的打击对象,都是实力悬殊的中东国家和恐怖组织,对方的反制能力非常弱,使得美军使用无人机如入无人之地,游刃有余。但是遇到实力相当的大国如中国和俄罗斯,情况将非常棘手。对方有能力对美军基地发动源头打击,或破坏美军的数据链路,使美军的作战力量失能,带来重大伤亡。
所谓”分布式海上作战”,就是把作战力量分散部署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多个作战领域和各种作战载台上,以获取和维持对海洋的控制。也就是,把之前以航母战斗群为中心的海上力量,改为以不同类型的小型载台为基本作战单元,以分散方式执行整体作战,降低航母和大型主战装备被攻击的风险,而这些不同类型的小型载台,以无人的方式组成,伤亡最小,效益最大。
中国的国防科技智库指出,美国海军首次举行无人综合作战演练,后续有3个动向需要关注:
3个动向
一、这次演练验证在不同作战场景下,无人装备与有人装备的多域协同作战能力,可促进关键技术成熟、明确能力需求,为后续无人装备规模化快速列装创造条件,以应对未来军事对手的挑战。
二、无人舰艇是美国海军扩大舰队规模、提升制海能力,以低成本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开展”分布式海上作战”、”对抗环境中的近海作战”和”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等新的作战概念。
三、无人装备规模化列装将改变高端海战形态,赋予美国海军非对称优势。平时无人装备可作为分布式网络节点,扩大情报监视侦察能量。战时进行目标定位、通信中继和战损评估。一旦挂载导弹,可以提升分布式海上部队打击能力,扩大传统作战的强度与范围。
可以说,美国海军首次举行无人综合作战演练,为今后新的无人作战拉开序幕,也可能是下一场战争的主要作战模式。中国和俄罗斯将如何应对?让时间来证明。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