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军事无禁区:武统台湾?

0:00 / 0:00

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最近有关台海局势的消息接连不断,所以今天还是来谈这个话题。

首先,美国联邦参议院本周二以68票赞成、32票反对,通过《美国创新及竞争法》法案(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以此推动美国在未来产业的创新、生产和竞争方面能够领先全球,以及应对中国的挑战。这是美中大国竞争中的关键领域,其中涉及两岸关系。

台积电

《纽约时报》指出,这项法案将吸引并资助世界顶尖的半导体制造商到美国设厂,包括全球最大晶圆代工厂台湾集成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它提供许多5G手机和其他先进制程技术所需要的半导体。这家公司很特别,它在台湾生产的芯片一部分供应中国制造商,其他部分供应西方厂商。这种双重供应者的身分,在美中大国博弈中对处理台湾问题起到特殊的作用。

美国情报官员认为,习近平对武统台湾犹豫不决,部分原因是担心台积电的生产线可能被摧毁,将破坏中国大部分计算机和电信战略的发展。报导引述1位情报官员的话说:此一风险对习近平来说“实在太大了”。

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晶圆代工的市场占有率(总营收),台湾业者高占63%,位居世界第一,仅台积电一家就占了54%。业界人士指出,这个数据仍不足以反映台积电的重要性,因为台积电生产的是全球最先进的芯片。从5奈米制程技术走上3奈米制程,独步全球。

习近平担心对台动武毁掉台湾半导体产业而犹豫不决?图为台积电晶圆15厂。(台积电官网)
习近平担心对台动武毁掉台湾半导体产业而犹豫不决?图为台积电晶圆15厂。(台积电官网)

以中国导弹精准度来说,对台发动攻击完全可以避开台湾高科技产业群落,包括新竹科学园区,以及台积电在新竹、台中和台南的主要厂房。问题是,战争爆发,厂房停工,航线受阻,全球晶圆市场受创,影响的不只是中国,而是全球的半导体市场。中国将成为世界公敌,群起而攻之,很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半途夭折。这也许是习近平想对台动武,却犹豫不决的深层次原因。

时候到了

然而,习近平真的担心这些问题吗?也许他最担心的是所谓的主权问题,而不计战争带来的代价。也许他自认能够控制战争,使混乱局面不会太长,等拿下台湾,一切又恢复正轨。就像他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几个月后全国复工复产。经过这次疫情,习近平似乎比以往更具信心,武统台湾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到了可以诉诸行动的时候。最近不少西方学者提出类似的观点。

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也是美国企业研究所(AEI)非常驻资深研究员梅惠琳(Oriana Skylar Mastro),在即将出版的7-8月号《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写了一篇名为《台湾的诱惑:北京为何可能诉诸武力》(The Taiwan Temptation: Why Beijing Might Resort to Force)的长篇文章。对中国武统台湾提出深刻观察,除了受教,也引发我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梅惠琳在文章中指出,多数西方分析人士认为,习近平不愿对台使用武力,是因为担心代价太高,打断中国的经济发展,使中国陷入孤立。然而,这些都是”一厢情愿”。她指出,中国已经着手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和国际经济体形成相互依赖关系。若与美国陷入持久战,中国领导人也可能认为,拥有社会和经济优势,会比美国人撑得更久。即使中美经济脱钩,反而使中国更能自给自足。

然而,现实上真的如此吗?

今年3月,欧盟为了新疆人权问题对中国祭出自1989年六四事件以来新的制裁。中国以制裁响应,欧洲议会5月又以高票冻结欧中投资协议,双方争斗至今还未结束。这是因为人权问题而引起制裁,若是中国武力犯台,想必后果更加严重。

如果说中国比美国更有实力打持久战,习近平就不会多次要求全党全国”过紧日子”来应对外部挑战。如果中国不怕经济脱钩,习近平就不会在国际场合多次呼吁,加强全球经济一体化,批评脱钩违背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损人而不利己。

去年全球晶圆代工的市场占有率,台湾业者高占63%,中国业者仅占6%。这种局面,谁更怕脱钩?谁更担心因为战争而失去芯片的供应?

接下来要问,习近平对武统台湾真有那么急切吗?

客观条件

梅惠琳在文章中指出,近几个月来,有令人不安的信号表明,北京正在考虑武统台湾,煽动民族情绪,加强在台海附近演训,并且开始允许有关武力接管台湾的讨论悄悄进入党内的议程。习近平虽未提出武统台湾的时间表,但他明确指出要加快探索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强调两岸的政治分歧“总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并且把统一台湾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咄咄逼人。

去年夏季解放军加紧在闽粤两省外海施行渡海登陆演练。(视频截图)
去年夏季解放军加紧在闽粤两省外海施行渡海登陆演练。(视频截图)

我同意确实有这些现象。但是习近平以上的种种说法,在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涵盖”八项主张”的对台讲话中都有谈到,只是换个名词和说法。而且当时对统一更为急切,因为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澳门即将回归,江泽民为此强调:”现在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全面振兴的时候了。这对台湾是个机会,对整个中华民族也是个机会。”半年后,因台湾总统李登辉访美,中国连续发动7波大规模演习,引爆台海导弹危机,情况比今天还要糟糕。

我不是说习近平不急于武统台湾,而是他的主观意愿无法改变客观条件的不足,加上现代的战争形态已经改变,大规模杀伤不但惊动外部介入,也无助于战后对台湾的治理,而需要改采新的思路和策略,以最小动静,又不失最深的渗透力,运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法理、心理、宣传、网络等综合手段,逐步瓦解台湾心防,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目前中共也正在这么做。

保底手段

和江泽民的时代相比,习近平拥有更多手段解决台湾问题。他曾说:有1个问题,他思考了很久,就是中国是世界上尚未实现完全统一的大国,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唯一尚未实现完全统一的国家。现在的手段选择增多了,”但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手段。”

他还说:”军事这一手不过硬,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中国在关键时刻要”敢于亮剑”,才能顶住外部各种压力。当然这种”亮剑”,不必然就是战争,更多的是威慑和塑造有利的战略态势。

习近平强调:军事革命的本质就是争夺战略主动权,”有强大军事力量,有打赢能力,才能从战略上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最近几年解放军在台海附近频繁演训,是一种”亮剑”,更是积累打赢的能力,可能只是会嚎叫的狼,也可能是会吃人的狼,最终目的是从战略上使台湾屈服。

对于战争的后果,习近平多次在军事高层会议上说:如果军队在战场上打不赢,“那是要产生严重政治后果的”。什么是严重的政治后果?按照他的逻辑,就是政权维系的问题。仗打不赢,或遇到阻碍战争陷入僵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中国共产党,可能就要变质。中共的地位将会动摇,失信于民。这比经济倒退还要严重千百倍。

战争一旦失利,谁要负起这个责任?习近平说, “打还是不打、什么时候打、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都要服从和服从于政治。”也就是完全听从于他。因此负责的当然是他。他无法逃避,把责任推给军方。

我完全认同梅惠琳在文章中说的:除非中国有信心能够迅速取得胜利,最好是在美国做出回应之前,武统成为既成事实,否则中国不太可能攻击台湾。

美军超大型战略运输机2021年6月6日首次降落台湾,背景为台湾著名地标、蒋介石时期兴建的圆山大饭店。 (舒孝煌拍摄、提供)
美军超大型战略运输机2021年6月6日首次降落台湾,背景为台湾著名地标、蒋介石时期兴建的圆山大饭店。 (舒孝煌拍摄、提供)

武统幽灵

问题是,做到美国反应不及的机率几乎不存在。几年前或许可能,如今美国把中国视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在朝野两党取得高度共识,针对中国威胁的战略调整开始逐步到位。只要中共动武,美国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怎么反应、如何反应、反应到什么程度,才是中国面对战争最棘手的开始。

为了避免战争失利,我认同文章中说的:中国会以较低成本,从”灰色地带”战术开始,利用强制性外交和心理战,威逼台湾走上谈判桌。这种渐进性的手法虽然缓慢,美国却很难做出强有力的响应。如果中国不向美军开火,美国更难在国内和盟友中提出军事介入的理由。如果渐进手段受阻,中国也有机会调整策略,对外宣称打击”台独”取得成效。

总之,这种作法使中国保持最大弹性。既然行之有效,何必大费周章动用武力。我不是说习近平排除使用武力,当台湾的心防溃散,美国介入的决心动摇时,他就有可能动武。

所以台湾需要增强心防,重整军力;美国需要下大决心,坚定承诺,才能使武统台湾的这股幽灵,不在台湾游荡。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