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军事无禁区:击沉演习-看2024环太军演压轴

0:00 / 0:00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今天谈2024年环太平洋军演。

第29届两年一度的环太平洋演习(RIMPAC)从6月27日至8月1日在夏威夷群岛及其周边地区举行。重头戏是"击沉演习"(SINKEX),以美国4万吨级塔拉瓦号(Tarawa)两栖攻击舰作为靶舰。此举被视为是美国海军针对中国航母等大型舰船的演练,为可能发生的潜在冲突预做准备。

威慑和击败主要大国

2024年环太军演由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主办,美国第三舰队司令担任联合特遣部队司令。共29个国家、40艘水面舰艇、3艘潜艇、14支国家陆军部队和150多架飞机,以及2万5千多名人员参演。演习科目包括反潜战、多舰水面战、多国两栖登陆,以及航母打击群针对实兵实弹多轴防御等一系列想定的多领域作战。

参演的29国大多和应对中国威胁有关,如北约(NATO)的一些主要盟国;美国在亚太地区的5个同盟国;四方安全对话(Quad)成员国,以及由美、英、澳组成的奥库斯(AUKUS)3国安全同盟。在南海主权声索的7个国家当中,除了中国、台湾和越南,其他4个国家如马来西亚、菲律宾、汶莱与印尼都参加这次环太军演。

美国海军第三舰队发布消息指出,在环太军演期间,参演的多国部队经由整合与准备,加强集体力量,有助于提高联合部队所需的相互操作性、应变能力和灵活性,以此威慑和击败”主要大国”在所有领域和各种冲突级别的侵略。这里没有指明”主要大国”是谁,但不言而喻。

2024年环太军演的消息公布后,引起中国方面高度关注。《解放军报》6月20日在军情点评中指出,“击沉”演练课目是环太平洋系列演习的传统内容,以往被击沉的靶舰排水量要小得多。美国此次选择塔拉瓦号作为击沉靶舰,一方面测试各种针对大型水面舰艇先进反舰武器的打击样式和实际打击效果,另一面是希望通过实弹毁伤,检验航母级别超级战舰的抗打击能力。

以中国大型舰船为假想敌

中国军事期刊《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认为,美国海军把1艘4万吨级的准航母作为靶舰,想要知道击沉1艘准航母需要什么样的手段和武器。美国海军已经14年没有演练击沉大型舰船的经验,很多人不清楚打击大型舰船的效果和手段。如今美国的主要对手是中国海军,塔拉瓦号作为靶舰,是将其假想为解放军075型两栖攻击舰或003型航空母舰(福建号航母),并测试近年来耗费巨资研发和装备的反舰武器,性能到底怎么样。

目前中国海军接近或超过4万吨的大型舰船,有3艘航母、4艘075型两栖攻击舰(其中1艘准备服役),以及预计2027年服役的076型两栖攻击舰的1号舰,共有8艘。除此,另有3艘为航母编队或远海机动编队提供海上伴随补给的901大型综合补给舰(其中1艘进行航行试验)。这些大舰中的任何1艘被击沉,都不得了。

美国《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杂志网站的一篇文章说得更为直白。美国海军把塔拉瓦号当成靶舰,为潜在冲突预做准备,尤其是针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海军实力。透过实弹演习,可以从中取得攻击大型舰船的宝贵数据和经验,做法和中国使用静态模型舰艇进行导弹瞄准的演练不同,显示美国海军的训练方式不仅贴近实战,更具优越性。

塔拉瓦号两栖攻击舰(法新社图片)
塔拉瓦号两栖攻击舰(法新社图片)

提高美国大舰生存能力

除了攻击,”击沉演习”更有防御目的。美国防务新闻和分析网站《战区》(The War Zone)副主编特雷维西克(Joseph Trevithick)分析指出,”击沉演习”是每两年一次环太平洋军演的压轴,使用的靶舰类型各不相同。今年环太军演把塔拉瓦号作为靶舰的另一项考虑,是应对与中国爆发重大冲突时,如何提高美国大型舰船的生存能力。美国海军曾在2005年的一次试验中,击沉1艘退役的大型航母,满载排水量达8万4千多吨的小鹰级美利坚号航空母舰(CV-66)。

《战区》网站2018年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国海军在本世纪初展望航母舰队的未来,想要设计一种新型超级航母。为提高其生存能力,需要了解哪些类型的武器对打击大型战舰的实际效果,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问题是,二战后美国大型航母从未被击沉,虽然有一些数据,主要是模拟取得,或是击沉老旧且吨位较小的战舰,无法体现超级航母的独特属性。

最后选择小鹰级美利坚号航母充当靶舰作为试验平台,美国海军就能对超级航母如何承受不同形式的攻击有了新的认识,并且为后续发展福特级航母提供宝贵经验。

2005年5月14日,美利坚号航母经过4周的实弹演习沉没在大西洋海域,这是有史以来被击沉的最大战舰。美国海军使用鱼雷和巡航导弹,从水下及水面轰击航母,并从远处和通过放置在船上的监测装置进行观察。航母机库里装满空军国民警卫队的A-7D型战斗机,目的是收集飞机在机库爆炸时的反应数据。

美利坚号是小鹰级航母的3号舰,也是美国最后一批传统动力航母。目前美国航母都是核动力,因此很难进行类似的击沉试验。特雷维西克说,在2010年的环太军演中,新奥尔良号(New Orleans)两栖攻击舰被视为是最后1艘作为靶舰的大型舰船。没想到,14年后美国海军又拉出塔拉瓦号两栖攻击舰作为试验靶舰,说明当前的亚太战略形势比过去几年更为险恶。

“击沉演习”与时俱进

近年来,关于海军是否有能力让战舰长期作战,以及能否修复战损舰艇的讨论越来越多,也令人担忧。2020年,美国海军黄蜂级(Wasp-class)的1艘两栖攻击舰在码头边发生大火,历时4天才扑灭。若在战时,后果可能更糟。

有鉴于此,击沉塔拉瓦号为美国海军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藉此收集有关攻击武器的有效性,以及大型和防护良好的战舰对各种威胁应变能力的数据。利用先进建模和模拟试验也能取得有用的信息,但无法取代实际观察1艘全尺寸军舰被击沉后的情况。

特雷维西克指出,2024年环太军演会使用什么武器攻击靶舰不得而知。按往例,由潜艇发射的重型鱼雷通常会起到最后一击的作用。在过去的环太军演期间,新的和改进的反舰武器,以及不断发展的战术、技术和程序都得到预期的展示,并且为探索新的武器系统留下试验空间。除此,环太演习为美国的盟友与合作伙伴提供实弹射击大型舰船的机会。

事实上,美国海军的”击沉演习”通过不断的演进,从冷战时期的反舰训练工具,发展成为现代海军综合作战能力评估的重要手段。不仅关注武器效能,还强调多国演练,强化战术协同和指挥控制的复杂性。”击沉演习”也为测试新技术提供一个实验平台,例如无人机和先进传感器系统的应用。好处很多,影响很大。

不过,从参演国家的组成上看,仍不免有遗珠之憾。那就是台湾没有受邀参加。台湾处于中国东出太平洋海权扩张的前沿要冲之地,少了台湾,美国重新建构的第一岛链必然出现重大缺口,而让中国海上势力扩张有机可趁。

独缺台湾遗珠之憾

美国白宫前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Robert O'Brien),6月18日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投稿指出,华盛顿应与北京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但美国更应该把太平洋的外交重点放在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和韩国等盟国,新加坡等传统伙伴,以及印尼和越南等新兴伙伴之上。美国国会2022提出建议,美方应该邀请台湾参加环太军演,但是没有下文,这是一个必须纠正的错误。

奥布莱恩还说,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2018 年取消中国参加环太军演的邀请,因为美国不能邀请对手来看这种演习。据报导,美方取消的原因是对中国在南海争议岛屿进行军事部署所做的回应。如今,中国打破台海现状,对台湾实施多次围台抵近威慑演习,美国应该而且有必要邀请台湾参加环太军演,以国际集体力量确保台海稳定,因为台海稳定是维护印太地区和平与繁荣的关键所在。

美国退役空军中将、前太平洋司令部副司令李弗(Daniel Leaf)接受台湾《中央社》采访时,多次用30国形容这次环太军演规模,似乎暗示台湾在这次演习可能派出相关人员参加,但他未进一步解释。他认为,台美之间有既定的规则和政策,双方只要按照既有惯例低调进行,没有必要大肆张扬。

《路透社》披露,今年4月美国和台湾约有6艘军舰进行为期数天的操演,目的是演练通信、加油和补给等”基本”行动。台湾海军对此做出说明,因为海上不确定性因素非常多,为避免相遇时相互干扰,台美舰船依照《海上不预期相遇行动准则》执行例行演练,并未涉及动态作业海上操演,以通信构连为主,而且这种演练并非首次发生。

这些固然是好,其作用却远远不及台湾受邀参加环太军演。这应该是今后环太军演最重要的议题,也是直接对中国打破台海现状做出最有力的回应。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