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军事无禁区:习近平对台攻略-收紧而无武统时间表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

上集栏目谈到习近平对军队展开新一波的整风运动。如此一来,如果中国想要对台动武只能推迟相当一段时间。但是美国一些战略学界人士认为,习近平正在加强备战,没有丝毫放松对台斗争准备,出现一连串明显征兆。

对台动武广义解读

比如中国军费持续增长,同时计划减少对外国进口谷物的依赖。在新修订《国防法》增强国防动员相关规定后,今年3月起施行《预备役人员法》,为战时现役部队兵员补充提供重要来源。去年12月以来,包括福建省在内的多个省市设立国防动员办公室。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省多个城市开始增设或扩建防空洞,兴建至少1家战时紧急医院。

去年8月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访台,解放军随即对台发动”封控台海、拒止美日”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演训;今年4月台湾蔡英文总统与美国国会众议长麦卡锡(Kevin McCarthy)在美国加州会晤后,解放军在台湾周边举行联合演习,形成”外阻内封”的合围态势,并且在后续演训中抵近台湾24浬邻接区(中国称毗连区),逐步压缩台湾的训练空域。这两次演训被视为中国犯台的雏型。

中国对台动武广受议论,主要来自2021年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维森(Philip Davidson)退役前在美国国会作证,预测解放军可能2027年之前(未来6年内)犯台。他的身分敏感,故而有2027年攻台窗口期一说。

今年1月他接受日本《共同社》专访,仍坚持先前的看法,并且把对台动武的内容说的更全面,涵盖任何潜在冲突,除了全面攻台,还包括大规模网络攻击、大规模导弹袭击、封锁台湾和可能夺取1个台湾所属外岛。戴维森说,他研判2027年对台动武的理由,是出于”习近平有可能寻求第四个任期”而有的野心。

戴维森对动武的定义很宽,因此2027年之前中国对台发动任何不同类型的军事行动都不能排除。其中全面攻台的概率最低,因为难度最大、风险最高。外界只关注全面攻台,忽视其他军事行动的可能。

除了外部研判,习近平的对台攻略(两岸统一的实现路径和战略步骤)是什么呢?

2027 关键节点

2013年10月习近平上台将近1年,他在印尼巴厘岛会见台湾前副总统萧万长时指出,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他希望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和台湾方面就政治问题进行平等协商。这是习近平首次对两岸统一问题表达急切感。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报告,阐述两岸统一与民族复兴形成辩证关系,紧密关联,相互促进。民族复兴的实现路径和战略步骤分两个阶段安排,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前者为铺垫、后者为实现。两岸统一应该设在第二阶段。

不过,在第一阶段出现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被外界视为对台动武完成统一的时间表。然而,在中共中央军委公布的文件和习近平的讲话中,找不到武统台湾时间表的说法。

从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路径、根本指向与4个主要标志来看,2027年更像是解放军为达成2035年军事现代化目标前的一个承上启下、有序衔接的关键节点,以及验收军改成效的管制时间,以国防和军队成功转型,作为建军百年献礼,而非求战,更不会因武统问题与美国正面冲突。

收紧对台政策

2019年1月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讲话,首次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显示习近平以自己的方式向统一跨出标志性的一步。他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统一的最佳方式。两岸制度不同,不是统一的障碍,更不是分裂的借口。而这正是两岸之间本质上的区别,台湾不可能接受。

眼看美台关系层层突破,一中原则被逐步掏空。2022年8月北京发表新版对台白皮书(《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大幅收紧两岸谈判内容,不提平等谈判,改为两岸民主协商,共议统一;也不提台湾可以在一国两制的模式下维持自己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更不提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大陆不会派军队和行政人员驻台等原有的对台政策,把台湾完全降为地方层级。

与此同时,解放军发动大规模围台军演作为策应。由此中国对台政策全面收紧,军事上进入全面压缩台湾防卫纵深的阶段。但是民间交流重新放宽,呈现政治收紧、军事压缩、交流放宽的局面。白皮书没有急于武统的论述,反而自信认为,随着大陆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必将有力推动统一进程。

可以说,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解放军在台海的常态化演训,以遏制所谓”台独”势力扩大,防止美台关系升级变质,争取一中原则重返正轨为主要考量。最近两次具有针对性的围台军演,为今后解放军对台形成一体化联合作战模式打下基础,也为封控台海、拒止美国介入营造有利的战略态势。对台军事行动的本质是”慑战”,并非武统。

习近平对台攻略趋向强硬,对美国介入难以容忍的深层次原因,很可能来自他对国际形势的基本判断,就是”东升西降”成为趋势,邓小平的韬光养晦不再适用,中国大有作为的时刻已经来到。

东升西降世界观

习近平坚信”东升西降”是趋势。图为2017年阅兵式。(美联社图片)
习近平坚信”东升西降”是趋势。图为2017年阅兵式。(美联社图片)

美国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赵穗生受访时指出,中美对抗植根于习近平“东升西降”的世界观。习近平做很多事情是为了平衡美国的力量,向美国展示中美两国可以对抗、可以平起平坐。然而,“东升西降”的国际战略判断是错误的,中国崛起的速度和发展实力被夸大,习近平的很多作为实际上是一种”战略透支”。他掌权10年以来,对中国经济发展并没有直接的正面意义,在很大程度是吃过去的老本。

研究战略问题首先是认清国际形势。邓小平判断,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上相互制衡的因素增多,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冷战可能结束,另外两个冷战也可能开始。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亚太地区的形势总体保持相对稳定,中国应抓住时机加强对外交往,扩大在国际社会的回旋余地和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为国内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不断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为此需要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江泽民和胡锦涛基本遵循这项指导原则。

习近平则不然。他在2017年初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他到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现场鼓掌30多次,在联合国组织中相当少见,由此看出中国在全球治理舞台上坐上了主桌,有更好的条件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走向。他的自信,可见一斑。

习近平还说,现在的形势不一样了。国际社会越来越看重中国,希望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而且对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抱有疑虑,表示要学习中国发展道路,”向东看”成为一种潮流。

2021年1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这一边。从国际形势看,中国崛起是一大变量,既是自变量也是因变量,“东升西降”是趋势,国际格局发展态势对中国有利。美国遏制打压中国是一大威胁,既是遭遇战也是持久战。他还说,再用30年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防止蛮干

从这段话可以清楚看出,习近平认定中美战略竞争眼前出现遭遇战,长远看更是持久战。在“东升西降”的趋势下,中国再用30年就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包括完成两岸统一。因此习近平自信地敢与美国斗争,对台政策更趋强硬,同时也激起美国的战略觉醒,引来美国与西方盟友群起围堵中国的局面。

2022年2月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3月上海因爆发严重新冠疫情而被迫封城。国际形势突变,中国经济难见复苏,国际力量格局可能重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去年9月发表文章指出,”东升西降”的态势趋缓,西强东弱的现状短期内难以完全改变,这一点颇有自知之明。习近平若不调整,将使中国的国际处境更为艰难。

在国防与军队建设方面,习近平毫不讳言,解放军现代化水平与国家安全需求相比,以及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差距还很大;如今处在信息化条件下,各级干部指挥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以及军队打现代化战争能力不够的问题更加突出。因此,面对美国的可能介入,中国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全面武统台湾的概率很低。

不过,这是从理性角度判断。为防止习近平不理性地蛮干,或误判形势而心存侥幸,美台之间的战略协作与军事合作只有强化深化下去,才能使战争风险降到最低。

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RFA官网收听。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