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军事无禁区:台海形势新起点-解放军大规模演训结束后…

0:00 / 0:00

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YouTube及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今天继续来谈台海的最新动向。

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台北时间8月2日晚间抵台访问,解放军随即从当日晚开始,在台湾本岛周边6个预定区域进行大规模联合海空演训。从8月4日12时至7日12时进入3天高峰期,又于8月4日东部战区火箭军部队向台湾北部、南部和东部外海,实施多型号常规导弹火力突击试射,以联合火力封控和联合打击达到最高强度。

封控台海

接着解放军海空兵力展开联合制空制海,模拟对陆打击与对海突击以及联合反潜,8月9日由战区陆军两栖合成旅组织海上突击演练作为收尾,10日下午宣布演训结束,目的是”封控台海、拒止美日”。台湾陷入”战略内线”态势,外线反击困难,外力援助不易。

演训时间前后8天,两岸对峙暂告落幕,台海形势进入新的起点。解放军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10日指出,这次演训有效检验部队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今后紧盯台海形势变化,持续开展练兵备战,常态组织台海方向的战备警巡。

美国一些学者指出,这次演训引发第4次台海危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认为,解放军对台进行封岛式军事演训不同以往,越过海峡中线,抵近台湾12海里的部分空域和水域,是一次接近危机,但还未构成第4次台海危机,因为只有出现中美军事对抗成分和中美军事冲突可能性较高的事件,才被称为台海危机。但不可否认,台海现状已经改变,进入新冷战,而且变得比美苏冷战更危险。

为针对佩洛西访台,中国宣布8项反制措施,包括取消安排中美两军战区领导通话、取消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和取消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会议。表面上事态严重,然而双方联合参谋部首长对话与两国国防部直通电话(两国防长热线)并未中断,说明北京不想与华府完全决裂,保留2条最紧要的沟通渠道,防止事态升级。

演训结束前,中共中央台办10日上午受权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再次重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愿意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大有缓和台海情势的用意。但是绝大多数台湾人民不会相信北京的说法,因为”港人治港”的破灭已经证明”一国两制”的失败与不可信赖。

解放军发射远程箱式火箭炮封锁海峡。(视频截图)
解放军发射远程箱式火箭炮封锁海峡。(视频截图)

统一指挥

如今解放军对台大规模演训已经改变台海现状,中线不复存在,台湾防卫纵深被压缩到最小范围,台海整体安全形势对北京更为有利。从政治层面看,中国坚持的一中原则在国际上面临空前挑战。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指出,北京和华府几乎在所有问题上都没有共识,两国渐行渐远,而问题的焦点已经不是台湾”是不是”中国的一部分,而是台湾”要不要”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以及美国如何保证这个演变必须是一个绝对的和平过程。

台海形势已经进入新的局面,解放军的实力将在今后的形势变化中扮演关键性角色,而这次演训正好是外界,特别是台湾、日本和美国观察并重新评估解放军真实战力新的起点。

这次解放军对台演训用一段话来概括,以东部战区副参谋长顾中少将的说法最具代表性:演训由东部战区组织多军兵种部队成体系、全要素展开,进行联合封控、对海突击、对陆打击、制空作战等多课目针对性演练和精确制导武器实弹射击,全面检验武器装备性能和部队联合作战能力,做好应对一切危机事态准备。

由此看出,这次演训的第一个特点是由东部战区统一指挥,不涉及其他战区,减少指挥界面,确保指挥控制顺利进行,显示现阶段不同战区的联动并不到位。一旦对台动武,解放军将以东部战区为主、南部战区为辅,中部战区为战略预备队,如今达不到这种高难度联合作战要求,只能从单一战区做起,逐步过渡到多战区联动,这需要长时间的磨合过程。

运油-20加油机增强战机围台封控任务。(视频截图)
运油-20加油机增强战机围台封控任务。(视频截图)

东风系列导弹

就参演部队而言,以东部战区所辖陆海空军为主,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和联勤保障部队由中央军委直接掌控,因此演训前由东部战区提出任务需要,再由中央军委决定任务部队供战区统一指挥,以各军种相对少量精锐为主,形成体系作战力量,并整合情报监视侦察、指挥控制、火力打击到综合保障等全作战要素,以全军种、多方向,对台湾本岛周围6个演训区域实施战区战役级联合火力封控与联合打击。这种高难度的联合演训在解放军历史上头一次出现。
这次演训是把对台作战的程序,从联合火力封控、联合制空制海到三栖登陆作战的全过程演练一遍,藉此全面检验武器装备性能和部队联合作战能力,并验收近7年的军改成效。因联合难度高、用兵强度大,以8天检验部队训练转型较有把握,时间拉长恐怕力不从心。

演训的最大特点是东部战区火箭军部队,8月4日对台湾本岛北部、南部和东部等近距离外海,实施多区域、多型号常规导弹火力突击试射,有3项目的:落点在台湾南北两端对外海空运输线上,意图火力封锁台湾,如同1996年台海导弹危机的作法;落在东部海域是针对美日,检验区域拒止能力,防止外军介入台海冲突;同时为附近海域己方海上编队提供火力防护。一石三鸟。

日本防卫省公布的信息显示,解放军对台湾东部外海试射9枚东风系列弹道导弹,有5枚落在日本经济海域和训练区内,其中4枚推测从大气层外飞越台湾本岛高空。9枚导弹分别从浙江、福建和江西发射,台日两方都未说明具体型号。东部战区火箭军主要针对台湾和冲绳等周边地区,配备短、中程战役战术弹道导弹,从射程低于1,000公里的东风-11A、东风-15B与东风-15C,到射程约1,200公里的东风-16都有可能。

台湾监侦时间较长,掌握对岸试射11枚东风系列弹道导弹。有消息称,火箭军8月4日整个下午发射导弹数量不只这些,但间隔时间较长,不是饱和攻击,属于一般训练。按理想状况,火箭军近年以发展防区外对敌全纵深目标进行中远程精确打击作为重要作战方式,才能从第一岛链外威慑美军航母打击群。因此这次导弹试射较为保守谨慎,未做中远程试射,是技术能力问题,还是刻意隐藏实力或避免事态扩大,需要台日美三方进一步研析,整合出一个完整图像。

歼-20第五代隐身战机担任空优作战任务。(视频截图)
歼-20第五代隐身战机担任空优作战任务。(视频截图)

应对危机事态

东部战区陆军以多台新型远程箱式火箭炮(191式火箭炮),对台湾海峡东部区域实施远程火力实弹射击训练,意图封锁台湾海峡北口是另一大特点。该火箭炮的射程与精度并不逊于东风-11近程弹道导弹,而且成本低、操作简单,作战反应时间快,更能发挥突击效果。可以预见,解放军若对台动武首波火力突击将由火箭军战术导弹部队和陆军远程火箭炮部队担任主攻。

东部战区海空兵力面向巴士海峡演训区域,是演练冲突发生前先行占位,阻止美军掌握这块同时位于西太平洋、南海和东海三叉路口的战略通道。用意如同面向东部海域,都是1995至1996年台海危机后首次出现。

解放军这次对台演训以应对危机事态为主,而不是为打一场长时间、高强度的信息化战争预作准备,有明显的”应急应战”色彩,而这也正好反映当前解放军精锐部队是一支不经人员装备补充、不经临战训练即能执行任务的”应急处突力量”。但精锐部队数量有限,可以应对临时危机事态,而不能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信息化作战。

按新的战略安排,解放军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也许显示那时精锐部队具有相当规模,能进行长时高效的信息化作战。习近平不断强调联合作战的重要性,直到2020年11月开始施行《联合作战纲要(试行)》,说明目前的联合演训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长时间磨合与深化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新常态

解放军这次演训打破台海现状,将逐步建立新常态。然而,这并不意味解放军要天天演习,时时处于临战状态,事实上也做不到。所谓新常态,应该是在”有事”的条件下发生,比如美台关系升级变质,或一中原则再次受到挑战,而且这种新常态不仅是演训频率和次数增加,范围扩大、强度变强,更是一个全作战要素提升和精进的过程。

目前解放军军事斗争的战略重心对准海上方向,但是存在”五弱”问题,从侦察预警、指挥控制、信息对抗,到水下攻防、作战数据等5个关键领域都有严重缺欠,难以形成体系作战能力。这些问题不解决,再多的演训也不足以对台海形势构成明显的、实质上的威胁。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主持、制作: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