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今天来谈823炮战,又称金门炮战。
今年8月23日是金门炮战63周年纪念日。攻占金门原本是毛泽东的既定计划,却发生”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结果,蒋介石继续握有金门和马祖这两个小岛。这在国共军事斗争史上非常罕见,具有高度的政治涵义。
绞索政策
从时间轴线上看,1958年金门炮战是中共发动的第二次台海危机,更是1955年3月台湾和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生效后的第一场危机。战场在金门,北京的目的是要试探美国协防台湾的底牌,以及这个底牌所形成的美台关系。回顾这段历史,对今后台美关系发展不仅深具启发,更具现实意义。
根据《毛泽东外交文选》显示,金门炮战结束后,毛泽东会见外宾时说:向金门炮击,是一种”边缘政策”,实际上并不是战争,而是为了帮助蒋介石,使他继续拥有金门和马祖。因为美国要蒋介石放弃金马,自己占据台湾。毛泽东认为,美国想把台湾从大陆孤立出去,然后托管台湾,这样台湾和大陆就彻底分离了。
毛泽东还说: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企图搞”两个中国”,一个大中国,一个小中国。为阻止此一事态发生,毛泽东把金门、马祖这两个与大陆地缘相连的岛屿留给蒋介石,以炮击形式,维持”一个中国”的内战性质,继续与台美斗争。
中共党史指出,炮击金门是对美国实行“绞索政策”,以此套住美国,并不引发战争。毛泽东判断,美国怕打仗,中国也怕打仗。双方都怕,因此中美战争打不起来。但是他要知道,美国的真正底牌,因而发动这场”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金门炮战。
共同防御条约
毛泽东之所以采取这种有别以往的打法,关键因素是美国,转折点是在台美双方签订并生效的《共同防御条约》。按条约规定,台美两国采集体防卫的适用”领土”范围,就中华民国而言,应指台湾与澎湖;就美国而言,应指西太平洋区域内美国管辖的各岛屿。毛泽东疑惑的是,条约还加了一句话:领土范围”并将适用于经共同协议所决定之其他领土”。这是否包括金门和马祖?毛泽东心里没底。
在《共同防御条约》生效之前,共军已于1950年5月攻占海南岛,同月国军撤出舟山群岛。在浙江东部沿海岛屿方面,共军1955年1月打下一江山岛,2月国军在美国第7舰队的护航下撤出大陈岛。此时中国沿海的主要岛屿都被共军占领,国军守住的岛屿只剩下福建外海的金门和马祖。
这时共军要攻占金马两岛,形势不同以往。美军是否加入?以何种形式加入?深深困扰在北戴河的毛泽东。
当时担任金门炮战的前线总指挥是叶飞。他一人身兼3职,是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省长兼福州军区政委。其子叶小宇2018年接受《环球人物》杂志专访时说,他参与父亲晚年写回忆录的编撰工作,知道一些金门炮战的内情。
炮战8月底开打,叶飞7月接到战斗指令后紧急调集部队进驻厦门。在此之前,空军和海军都没有进驻福建前线。这次是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部队移防动静很大,行动公开,厦门老百姓在街上就能看见坦克。7月底,战斗准备就绪,大小金门都在共军火炮射程之内。按战力完全可以拿下金门、马祖。
不打美舰
叶小宇回忆说,8月20日他父亲奉命到北戴河汇报,就在毛泽东的住所,作战地图铺在会客厅的地毯上,作战部署讲得很具体,包括每公里正面火炮密度达到二战苏军在柏林战役的级别,火力到了饱和点。毛泽东听完,一句话都没说,只拿起一支烟抽,快抽完时,张口问了一句:”叶飞,你用这么多炮打,会不会打到美国人?”当时美军总顾问就在金门,而国军的营一级单位都有美军顾问。叶飞直说:”无法避免”。毛泽东听完没做指示,就散会了。
隔天继续开会。毛泽东决定,按原来的部署打,并且从北戴河接一个直通厦门前线指挥所的电话,显示毛泽东才是金门炮战的总指挥。据福州军区副参谋长石一宸的回忆,他当时负责厦门第一线指挥,开炮时间定在8月23日下午5点半,他等待命令一直握着电话不敢松手,等到下午3点还没有电话。他开始询问总参作战部何时开炮,一直问到下午5点,都没有具体答复。又过了20分钟,毛泽东才下作战命令。整个过程,除了毛泽东,没有一个人知道何时下令开炮。
炮击持续到9月7日中午12点,进入关键时刻。因为美军舰队介入,为国军运补船舰护航。叶飞请示毛泽东,要不要打?毛下令:”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叶飞又问:如果美舰开火,是否还击?毛说:没有命令,不准还击。
结果美军护航奏效,为避免与共军直接交火,选择后撤。毛泽东从前方得知消息后,认为美国人并不想帮蒋介石守金门、马祖,说明蒋介石和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有矛盾。为此,毛泽东改采离间策略,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10月6日和25日接连发表2篇《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停止炮击和封锁,改采”单打双不打”(逢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策略,建议国共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抨击美国要孤立台湾、托管台湾,企图制造”两个中国”。毛泽东同时指明,美国侵占台湾澎湖与台湾海峡,美国必须从台湾撤军,而且中美两国就此事正在华沙举行会谈。
一石三鸟
毛泽东藉金门炮战想要一石三鸟,一、试探美国底牌;二、把两岸战争定位为国共内战的延续,并提出国共谈判;三、分化台美关系。结果毛泽东的诡计并未得逞。台湾成为美国反共的坚实盟友,经过炮战台湾对反共意志更加坚定。有关中美大使级华沙会谈,双方共举行136次未取得任何进展,美国一步也没有退让。
共军发动金门炮战,在44天主要炮击期间,对150平方公里的金门投下47万发炮弹,历史罕见,决不是毛泽东所说的”边缘政策”,它就是血腥的残酷战争。但是它造成的伤亡不成比例。据统计,金门三军阵亡490人,受伤失踪2,224人。民众死亡80人,受伤221人。金门防卫并未崩溃,反而屹立不摇,完全有能力击溃登陆的共军。小小金门况且如此,更不用说台湾本岛。
事实上,毛泽东早有决定在1951年攻占台湾,因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而推迟。但并未松懈对台作战筹备。当时担任军委作战部部长的张震在回忆录中指出,等朝鲜战争结束,接着就要对付蒋介石所占的东南沿海岛屿,首先会遇到两个作战方向的问题,先打浙江东部外海的大陈岛,还是福建外海的金门马祖?这两处都是台湾的外围屏障,必须先予拔除。
1953年底,张震向军委提出报告,建议先打大陈,由北向南,先取得陆海空协同作战经验,再打金门。有5个理由:
金门有5个师的兵力驻守,岛上工事坚固。二、按毛主席指示,必须以
3倍兵力与敌作战,因此需要增派到5个军才能进攻。三、空军必须参战,但福建机场都是一线配置,而无纵深二线机场支持。四、打下大陈,才能调集全部华东海军及登陆舰攻占金门。五、福建公路条件远不及朝鲜,依靠公路运输困难极大,攻下大陈,大部兵力可以利用海上运输。
台美合作
张震还建议军委,攻占金门不能操之过急。三军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他一再提醒:华东海军必须全部参战,空军要有二线机场配备,还需要增派3个军的兵力,务必做到参战三军的物资运输有足够的保证。最后,毛泽东采用张震的建议。
如此看来,金门与厦门虽一水之隔,但毕竟是渡海作战,而非渡江作战所能比拟。1949年10月,共军曾信心满满攻打金门,因为不了解渡海作战特点,3个团9千多人的登陆部队全军覆没。这场战役台湾称之为古宁头大捷。
1955年1月,共军首次以三军联合登陆作战打下一江山岛。该岛仅1.75平方公里,守军不足1千100人。共军则出动将近1个师的兵力、137艘舰艇、184架战机,以压倒性优势攻占该岛。如果战场换成金门,情况则完全不同。
目前没有档案证实,毛泽东1958年发动金门炮战,固然有其战略考虑,但是在三军作战准备上是否做到如张震的建议,恐怕还很难说。也许正因为如此,毛泽东才用炮击而不登岛的保险作法,试探美国的底牌。
回顾历史,金门炮战的时代意义,在于台湾必须自立自强,台美关系需要紧密合作,才能遏止侵略者的野心与侥幸。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