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每周五首播新节目,之后还有几次回放。可以在短波上收听,或透过 YouTube及 RFA官网收听。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上周,我们谈到东海话题。本周,我们把焦点再次转到南海。
弹道导弹
香港英文版《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8月26日发布一则独家消息称,当日,解放军向海南岛东南方至西沙群岛北部海域发射2枚弹道导弹。消息来源指出,这是向美国发出明确警告,是对美国战机和军舰近来在南海地区频繁抵近侦察的一种回应。
这是有史以来,共军面对美军的强势压境,首次动用弹道导弹作为回应的反制举动。由于事发突然,我们不禁要问:
共军为何选择这个时机呢?南海情况有这么糟吗?或是共军以现有的海空兵力及前沿岛屿军事化力量,难以面对美军而被迫采用杀手锏武器作为回应?或是共军想藉此机会,掌握中程和中远程弹道导弹向境外海域发射的性能诸元,填补其中的作战理论空白?或许,这可能是有心人故意向媒体释放假消息,来试探美方的反应?或者,另有隐情?
根据目前已知的报导,两枚导弹中,其中1枚是东风-21D弹道导弹,射程约1,800公里,从东部战区所辖浙江省某导弹阵地发射;另外1枚是东风-26弹道导弹,射程约4,000公里,从西部战区所辖青海省某导弹阵地发射,落点都在西沙群岛北部海域,成夹角攻势。
航母杀手

这两型导弹不同一般。弹道导弹是依靠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发射升空,进入外太空后,重返大气层,以高于10倍的音速和拋物线弹道,攻击固定的战略目标。东风-21D和东风-26,据称是克服了弹头末端制导和机动变轨等技术,而能够对移动目标,特别是针对航速在30节(每小时约56公里)的航空母舰进行攻击。故有”航母杀手”之称。发射这两型导弹,针对性不言而喻。
隔天,美国国防部发布消息称,8月23至29日,解放军在西沙群岛附近海域发射弹道导弹,内容并未指明是哪型导弹。美方强调,中国选择以发射弹道导弹来提升演习的力度,进一步破坏南海局势的稳定,并且与美国推动自由与开放印太地区的倡议,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国防部和外交部隔日也先后回应,指出在西沙及其以北附近海空域举行演习,是”例行安排,不针对任何国家,与南海争议无关。”发言人也没有对导弹内容做出说明。
从事件本身来看,除了媒体说出导弹型号、发射来源、发射时间和落点海域,中美官方的回应都很模糊。因此,有些人怀疑,这可能是一个假新闻。美国的回应是顺水推舟,把重点放在发射弹道导弹对南海安全的危害,激发东盟国家对中共的戒心,在安全问题上联手对抗中共。
对中方而言,既然要威慑美军,可以直接挑明,就像8月27日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指出,近期解放军东部战区在台海地区连续组织实战化演练,就是针对”台独”及”外部势力干涉”。在南海问题上,也可以藉由弹道导弹试射,说出类似的话。但是,中国国防部只说是” 例行性军事演习”,没有表达威慑的意思。
这样看来,发射弹道导弹真是假新闻吗?那也未必!若说,共军有发射弹道导弹,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境外试射
首先,东风-21D和东风-26服役后,虽经过多次试射,但都在西北干燥地区进行,从未向境外海域试射。1995-1996年,共军组建常规导弹部队后不久,在台湾本岛南北两端海域,举行大规模常规威慑性发射演习,之后就推出《第二炮兵常规导弹突击战役》、《第二炮兵常规火力运用》、《第二炮兵常规作战指挥程序》和《东风-15诸元计算保障》等一批理论成果,对常规导弹部队的作战特点、战役指导思想、战役原则,以及战役的组织实施及战役保障等,做出系统性的论述,进而填补了第二炮兵常规导弹作战理论的空白。
如今,第二炮兵更名为火箭军。同样的。东风-21D和东风-26作为中程和中远程弹道导弹的杀手锏武器,更需要在境外远海进行试射,才能实际掌握其性能诸元,发挥其应有的慑战作用。
然而,以目前的外交环境和技术条件,共军很难在境外远海实施弹道导弹试射;以近海来说,选项也非常有限,如打到渤海、黄海、东海或台海,不仅敏感,美日两国可以就近侦察,搜集数据,甚至捕捞导弹残骸;打到南沙海域,立即引起南海周边国家反弹;打到家门口西沙群岛以北海域,从监控到后续处理作业,是一个比较稳妥的作法,受到外交阻碍也最少。
为了不惊动外界,发动弹道导弹演练,夹在8月期间,在中国沿海从北到南的一系列演习当中,便于稀释外界的注意力,尤其是防止美军抵近侦察。由于导弹落点在自家门口,也就不需要通过中央媒体如《新华社》,发布新闻向外统一通告,而由当地的海南海事局发布航行警告即可。
不论这次试射的消息,是真?是假?东风-21D和东风-26中远程弹道导弹早晚要射向外海。从内陆向中国沿海发射,目的是测试;一旦有一天,从内陆射向关岛附近或印度洋,或是射向美国航母的必经航道,才是真正的威慑。
两道门槛

9月1日,美国国防部公布《2020年中国军力报告》,内容提到东风-21D,是中程弹道导弹,可以从本土打到西太平洋,以反舰为主,包括攻击航母;东风-26是中远程弹道导弹,火力覆盖整个南海,远距投射可达关岛和印度洋。其战略和战役上的作用,至为明显。
除了射程优势,东风-21D和东风-26为何称作”航母杀手”?因为它们进入大气层时是高超音速,速度远超过巡航导弹,而且可以攻击移动目标,特别是针对航速在30节的航母。
能够做到这一步,需要克服两个技术门槛。一、弹头的末端制导能力,可以把弹头的命中精度提高到10米级别,并且能在高于10倍音速的高温条件下,保持弹体完好和雷达的透波性能,使得弹体的数据链能够收到其他探测平台所提供最新的目标参数,进而保证弹头能够准确命中目标。
二、要有机动变轨和导弹控制能力。为了应对美国航母打击群的防空反导战力,当导弹重返大气层时,可以经由变轨来修正弹道找寻目标,同时规避拦截,增加突防能力。
反过来说,如果上述两种技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是美国航母打击群的防空反导能力,及时做出有效拦截,都有可能使”航母杀手”破功。
无依托发射
不论是东风-21D或东风-26,想要做到”航母杀手”,不是单靠导弹性能和发射系统就能包办一切。它们之所以能够发现并命中千里之外的航母目标,是有赖于一个作战体系,而非个别载台。它涵盖侦察、通信、指挥、作战等四大系统,以及这些系统之下的各种配套作战平台和参战人员,通力协作才能发挥反舰弹道导弹的威力。其中,又以侦察、通信和指挥系统,最为关键,而这些正是解放军最需要加强的领域。
既然都是反舰导弹,为何要发展东风-21D和东风-26等两种型号?因为射程不同,两者可以形成梯次火力,由远而近,逐次攻击航母。相较之下,东风-26的作用更大,它是核常兼备型导弹,既可用于常规作战,也能作为核武使用,同时又能反舰,一举三得,是世界导弹史上的特例。
目前,中国所有弹道导弹序列中,只有三型导弹具备”无依托”发射能力,其中就包括东风-21D和东风-26,另外一型是东风-31AG洲际弹道导弹。所谓”无依托”发射,是指发射场不需要预先准备,导弹发射车在机动过程中可以随时停车发射。它的最大意义,是把导弹从固定阵地上解脱出来,大幅提升导弹的存活率。由此,更能显出东风-21D和东风-26的优越性。
战略制衡
作为杀手锏武器,东风-21D和东风-26的研发动机,是中共谋取战略平衡的重要手段,希望有3个作用:确保在大国博弈中发挥战略制衡的作用、在国家利益拓展中发挥战略慑控的作用,以及在重大军事斗争和未来战争中起到战略决胜的作用。作为中程和中远程精确打击的主力,东风-21D和东风-26的角色,尤显突出。
以目前的形势看,美中两国还不至于临近战争状态,而处于大国博弈中的初级阶段。为了防止事态升级,东风-21D和东风-26的作用,现阶段还是以发挥战略制衡的作用为主。它们的性能如何?仍需要不断的重复试射才能得到验证。
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自由亚洲电台的「军事无禁区」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亓乐义。谢谢大家收听。下次再会。
撰稿人/亓乐义
(本节目主持人为长期关注两岸和印太军事安全事务的军事评论员,文章代表评论员个人观点及立场)